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建华  杨晓泉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1):1429-1433
通过葡萄糖酸内酯(GDL)冷致诱导热变性大豆11S蛋白-刺槐豆胶(LBG)共混溶液形成凝胶,并对凝胶微结构、粘弹流变性、硬度性质、在模拟肠胃液中的溶胀性能及对核黄素的控释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多糖浓度的增加冷致凝胶微结构由蛋白连续相转变为多糖连续相形貌。添加多糖为0.05%~0.15%(m/V)范围时,伴随粘弹模量和硬度值呈增加趋势,随多糖量增加至0.25%(m/V)时凝胶硬度由峰值的46.7 g降低到38.2 g。凝胶弹性模量及硬度越大,随润涨时间延长,在模拟胃液中体积正向溶胀越大,而在模拟肠液中体积负向溶胀(即消减)愈小。荷载核黄素的共混凝胶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缓释性能与共混凝胶弹性模量及硬度值、微结构均一性及孔隙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分子量葡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冷致凝胶强度的影响,采用流变仪和质构仪等手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DL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冷致凝胶是一种弱蛋白凝胶,酸化速率随着GDL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高酸化速率条件下形成的大豆分离蛋白冷致凝胶的凝胶起始点早且最快达到模量峰值;低酸化速率条件下形成的大豆分离蛋白冷致凝胶的凝胶起始点晚且最终模量较低。不同分子量和浓度的葡聚糖添加会改变大豆分离蛋白冷致凝胶的凝胶强度。同分子量的葡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混合体系形成的冷致蛋白多糖凝胶随着葡聚糖浓度的增加其粘弹性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随着葡聚糖分子量增加混合凝胶的粘弹性质变化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葡聚糖对大豆7S蛋白凝胶流变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变形振荡流变及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葡聚糖分子质量对热致大豆7S蛋白凝胶的微观结构及动态黏弹性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热致大豆7S蛋白凝胶的黏弹性质随添加葡聚糖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要由于大分子质量的葡聚糖可以扩大其在葡聚糖/大豆7S蛋白混合体系中的空间占有体积和降低大豆7S蛋白的临界凝胶浓度所致.同时提高变温速率和葡聚糖分子质量对大豆7S蛋白凝胶黏弹性质有协同增加效应.增加葡聚糖分子质量7S蛋白凝胶结构逐步由相分离结构转变为互穿型蛋白-多糖双连续结构.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差动态变化分析大豆分离蛋白(SPI)/葡聚糖(DEXT)溶液共混体系GDL诱导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凝胶起始时间、凝胶完成时间和凝胶速度的定量化新方法。建立了色差亮度值(L*)随冷致凝胶时间(t)变化关系的Boltzmann函数数学模型:L*=L*2+(L*1-L*2)/{1+exp[(t-tg)/dt]},该模型的参数具明确物理意义。应用此模型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PI-g-DEXT)对SPI/DEXT溶液共混体系溶胶-凝胶转变过程特性影响发现:与对照相比,添加0.20%(m/m)SPI-g-DEXT,凝胶起始点时间被迟滞1.07±0.21 min,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完成时间延长了1.34±0.16 min,平均凝胶速度降低幅度达10.5%。当SPI-gDEXT添加量为0.30%~0.50%(m/m),与未添加共价复合物对照相比,凝胶起始点被提前,凝胶完成时间显著降低,平均凝胶速度因相分离作用显著增加,主因共价复合物空间位阻优于增容效应所致,且上述三参数变化趋势随SPI-g-DEXT添加量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oy protein isolate-dextran grafted conjugates,SPI-g-DEXT)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与葡聚糖(dextran,DEXT)溶液共混物相行为及微结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PI-g-DEXT的接枝率为49.92%时,共混溶液表观黏度、黏弹模量、宏观相分离时间及形貌结构中多糖相分散度随添加量(0、0.10、0.20、0.30 g/100 mL)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SPI-g-DEXT添加量为0.20 g/100 mL时,共混溶液相容性随其接枝度(0%、30.73%、49.92%、62.84%)增加而增加。添加共价复合物SPI-g-DEXT于SPI/DEXT共混溶液后,稳态剪切及动态黏弹流变性、宏观相分离时间、微观形貌结构和尺度主要取决于SPI-g-DEXT加入后增容作用与空间位阻作用的竞争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哈克流变仪对不同分子量葡聚糖与大豆7S蛋白混合体系的凝胶流变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聚糖与大豆7S蛋白混合体系形成的蛋白多糖凝胶相对单一浓度的大豆7S蛋白凝胶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同分子量的葡聚糖与大豆7S蛋白混合体系形成的蛋白多糖凝胶黏弹性质随葡聚糖浓度增加而增加;同浓度葡聚糖与大豆7S蛋白混合体系形成的蛋白多糖凝胶黏弹性质随加入葡聚糖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浓度同类型葡聚糖体系凝胶形成的起始温度Tp0.25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豆11S蛋白分别与3种不同荷电量卡拉胶组成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热性质、凝胶流变性质及微结构,并探讨了共混凝胶的成胶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ι-卡拉胶对大豆11S蛋白的相容性比κ-卡拉胶弱,添加λ-卡拉胶样共混体系更易发生相分离;添加3种卡拉胶均提高了大豆11S蛋白的热变性温度,但降低了热焓值,影响效果依次是λ-卡拉胶﹥ι-卡拉胶﹥κ-卡拉胶;共混凝胶随卡拉胶所带负电荷的增加其弹性模量值呈降低趋势,且凝胶网络结构由蛋白-多糖双连续结构转变为蛋白凝胶网络单连续结构;增加卡拉胶所带负电荷可降低共混凝胶形成过程表观活化能,同时降低了温控程序终点的弹性模量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跟踪光学性质白度值变化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葡聚糖(DEXT)溶液共混体系经葡萄糖酸内酯(GDL)诱导溶胶-凝胶转变过程色差亮度(L*)-凝胶时间(t)关系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发现,L*-t关系具显著的"S"型规律性。通过6类回归数学模型拟合比较发现不同超声强度处理或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PI-g-DEXT)添加条件下,Boltzmann函数数学模型L*=L*2+(L*1-L*2)/(1+exp((t-tg)/dt))均具有相关系数R2值最高、模拟值与实际值残差平方和最小、普适性强且函数模型参数对应物理意义明确。采用Boltzmann函数可以明确地界定出L*-t曲线的3个特征区域:下平台溶胶区、溶胶凝胶共存转变区和上平台凝胶区。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差亮度值动态变化分析SPI/DEXT溶液共混体系GDL诱导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凝胶起始时间、凝胶完成时间和凝胶速度的定量化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大豆分离蛋白(SPI)与麦芽糊精(MD)形成的混合溶液进行超声处理,添加葡萄糖酸内酯(GDL)形成酸诱导凝胶,测定凝胶流变性、微观结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探讨超声处理对SPI/MD混合物酸诱导凝胶性质的影响。在SPI中混入MD,由于相分离作用会促进蛋白凝聚物的交联,形成更加致密、均一的网络结构,所以导致凝胶网络的强化和凝胶时间的缩短。超声处理使SPI/MD混合物凝胶由链状结构变为颗粒状结构,且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这种颗粒状结构更明显。超声处理5 min能够进一步增强SPI/MD混合物凝胶网络结构和抗破坏能力,且凝胶网络保持较好的结构完整性;然而,超声处理15 min和25 min不利于混合物凝胶网络的建立,且凝胶微观结构中出现较大裂痕,网络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凝胶强度和持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大豆蛋白组分/葡聚糖复合体系相行为及热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浊度、相图及DSC热性质分析研究了中性多糖葡聚糖(DT)对大豆7S蛋白及11S蛋白热稳定性、相行为及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葡聚糖分子质量或浓度可加速大豆7S蛋白热聚集,葡聚糖对大豆11S蛋白热聚集的影响趋势同7S蛋白。相图分析结果表明当葡聚糖分子质量由10 ku逐渐增加到67、100、500 ku,大豆蛋白组分/葡聚糖形成稳定混合物的区域逐渐减小,同时不稳定区域也呈降低趋势,但凝胶区域呈上升趋势,与大豆7S蛋白/葡聚糖相图相比大豆11S蛋白/葡聚糖相图中随葡聚糖分子质量增加凝胶区域进一步加大,相分离区域相对较大。大豆7S、11S蛋白体系中添加葡聚糖提高了7S、11S蛋白的热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热焓值,且此趋势随葡聚糖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