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BTCA与丝胶对棉织物的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丝胶对棉织物的改性.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丁烷四羧酸(BTCA)使丝胶附着在棉织物表面.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丝胶、BTCA、催化剂及三乙醇胺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丝胶改性后棉织物白度及抗皱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浩  杜兆芳  许云辉 《纺织学报》2019,40(11):119-124
为开发高品质的棉制品,采用氧化壳聚糖与丝胶蛋白共价结合制备氧化壳聚糖/丝胶蛋白复合物,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功能改性整理。研究了各因素对棉织物质量增加率的影响,得出最优工艺参数。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物及其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经高碘酸钠氧化后引入活性基团醛基,与丝胶产生席夫碱反应制成复合物整理剂,将复合物应用于棉织物的整理,可与纤维产生化学键合,并在其表面交联成膜;随着壳聚糖氧化度的增加,复合物中丝胶溶失率明显减少;复合物改性棉织物的强力和吸湿性变化不大,而折皱回复性、防紫外线性和抑菌性均明显提高;3次水洗后,棉织物的质量增加率稳定在4%左右,其耐洗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合物互穿网络(IPN)技术,将生物相容性丝胶蛋白作为第二网络与第一网络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进行原位聚合,在水溶液中制得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丝胶基水凝胶(IPNs)。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浸渍法将IPNs水凝胶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采用称量法对水凝胶溶胀性和最大溶胀度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A)方法表征IPNs水凝胶及其改性棉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IPNs水凝胶均匀附着在棉纤维表面,丝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高分子质量丝胶的引入增加了亲水性基团,提高了体系的亲水性;IPNs/Cotton-1~IPNs/Cotton-4的热稳定性均明显好于未改性棉织物;改性棉织物的结晶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丝胶改性的纤维素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丝胶改性纤维素纤维。丝胶在纤维素上的固着用ESEM和FTIR—ATR验证。固着丝胶的样品中丝胶含量用酸性SBB染色的织物的K/S和L值测定。测定处理过的织物的游离甲醛含量、折皱回复角、拉伸强力、电阻、含湿量和杀菌活性。从ESEM和FTIR-ATR的结果可看出:丝胶以膜的形式涂层在纤维素纤维表面。溶液中所含丝胶越多,涂层丝胶的数量越多,染色样品的颜色越深,处理样品中游离甲醛含量越少。样品中丝胶含量对拉伸强力和折皱回复角的影响不大。随着丝胶含量的增加,样品的电阻率急剧减少,含湿量增加。这表明用丝胶处理后的棉织物穿着舒适,因为它能保持人体皮肤的水分平衡。用丝胶处理过的棉织物甲醛含量低,对肺炎杆菌和葡萄球菌无杀菌活性,因此这种织物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及由织物接触带来的对皮肤生理菌落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祁珍明 《丝绸》2015,52(2):14-18
为了提高栀子黄色素对棉纤维的亲和力,采用高碘酸钠溶液氧化棉织物,并用丝胶接枝。红外光谱表明氧化棉织物含有醛基,丝胶的胺基和氧化棉织物的醛基发生了反应。经合适的条件接枝上丝胶的棉织物,再用栀子黄色素染色的K/S值明显提高。染料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为3%(o.w.f.),p H值为6,染色温度为70℃,氯化镧质量浓度为1 g/L,丝胶接枝的棉织物染色K/S值为1.21,丝胶接枝的棉织物染色牢度略好于未接枝丝胶的棉织物。氯化镧兼具媒染作用和促染作用,丝胶接枝的棉织物强降率为14.2%。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棉织物的性能,我们采用丝胶、癸酸、混合溶液(1.5、3、4.5、6%)对棉织物进行丝胶固着整理,整理后的棉织物经20次湿式洗涤处理,看其固着丝胶的耐洗涤性及棉织物洗涤后的风格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棉织物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采用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丝胶IPN水凝胶;并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通过浸渍法将IPN水凝胶用于棉织物的改性整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热失重分析仪和万能材料拉力机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IPN水凝胶的最低临界溶液温度为30.79 ℃;改性棉织物表面和纤维之间形成一层改性凝胶膜,但其结晶2θ角没有偏移;改性棉织物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29.39%、35.24%和17.58%,分解温度提高了61.79%。  相似文献   

8.
何忠琴 《国外丝绸》2006,21(5):16-17,24
为了提高棉织物的性能,用1.5、3、4.5、6%的丝胶-柠檬酸混合溶液进行棉织物的丝胶固着加工。通过20次反复湿态洗涤处理,探讨了固着丝胶的耐洗性和整理棉织物洗涤前后的风格变化。 根据测试结果,确认丝胶加工棉织物的洗涤次数越多,丝胶脱落也越多,但20次洗涤处理后,被整理棉织物上还有丝胶残留。高浓度处理织物上的丝胶残留量多。此外,棉织物通过丝胶-柠檬酸加工后,其风格值中的身骨、挺括度、粗糙率提高,柔软性降低。这种倾向是处理浓度越高越明显。20次洗涤处理后,所有加工棉织物的身骨、挺括度、粗糙度都降低,柔软性提高,但在加工棉织物中,3%丝胶-柠檬酸混合溶液处理的棉织物在加工和20次洗涤处理后的风格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棉织物用聚乙烯醇缩水甘油醚(PVAGE)100%交联剂接枝丝胶蛋白改性及改性棉织物服用性能的变化,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丝胶用交联剂可以牢固地接枝在棉织物上;接枝丝胶蛋白织物的红外光谱明显与蛋白质红外光谱相似;随着棉织物上丝胶蛋白接枝率的增加,织物白度基本不变,透气性能略有下降,总抗弯刚度单调上升,褶皱弹性恢复角大幅增加;回潮率有较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0.
为利用丝胶独特的性能改善棉织物的服用性能,以BTCA为交联剂,采用轧烘焙的方法用丝胶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证明在高温条件下,丝胶交联固着在织物表面。可用柠檬酸钠和酒石酸钠混合代替次亚磷酸钠作为BTCA的催化剂。整理后棉织物的吸湿、放湿及保温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探讨碱预处理对丝胶蛋白氧化棉织物断裂强力和折皱性的影响。将自制的二醛棉织物和二醛碱化棉织物分别进行了丝胶处理,比较了两种织物在不同氧化条件下的醛基含量和丝胶处理后的增重率、断裂强力及折皱回复性。研究表明,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加,氧化棉织物的醛基含量不断增加,使得丝胶蛋白与棉的结合量逐渐提高,丝胶蛋白棉织物抗皱性也随之增加,但氧化程度的增加使其力学性能不断下降。指出:通过引入碱预处理可有效提高氧化棉织物的醛基含量,使其与丝胶蛋白的结合量进一步增加,丝胶蛋白棉织物抗皱性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同时氧化所致的织物断裂强力损失也可得到减缓。  相似文献   

12.
针对棉织物抗菌性能及抗紫外线性能较差的缺点,采用芦荟和丝胶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浸渍处理,用粘合剂进行二浸二轧固着处理,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得出最佳实验室整理工艺。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的分析,在认定整理后的棉织物确有芦荟和丝胶存在的基础上,对整理前后棉织物各项服用性能进行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整理后棉织物的抗菌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有显著提高,其他各项服用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棉织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丝胶浸渍棉质非织造地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棉质半成品水刺非织造布浸渍于不同质量分数的废蚕丝制成的丝胶溶液中,通过二浸二轧工艺烘干定型,实现了可降解棉质非织造地膜的制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影响地膜强度的因素及其排序为:回潮率> 增重率> 丝胶质量分数;采用ESEM、红外光谱、降解率等方法进行理化性能表征,分析其降解前后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浸渍涂层法中胶液质量分数为1 %时,其理化性能最佳,纵横向断裂强力分别为33 N、44 N ,回潮率为1018 %。  相似文献   

14.
腈纶织物接枝蛋白是为制备既具有良好服用性能又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面料,但接枝蛋白的腈纶织物一般柔软度、褶皱弹性都大幅下降。为此,设计并合成了具有柔软功能的交联剂——蔗糖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醚(SFEGE),并将丝胶蛋白接枝在碱减量腈纶织物表面。测定了不同丝胶蛋白接枝率的腈纶织物的服用性能。结果表明:腈纶织物用SFEGE作交联剂接枝丝胶蛋白后,柔软性、褶皱弹性、透湿性都保持良好,吸湿性、透气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丝胶整理剂对棉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四水平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丝胶整理剂对棉织物的抗皱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用环氧化合物作交联剂,采用碱减量和涂覆处理涤纶,将丝胶涂覆于涤纶织物上,并对丝胶涂覆前后的涤纶织物的某些性能进行测试,以求改善涤纶织物的性能。并通过考察PET真丝化改性后对其吸湿、放湿性进行考察和分析,来确定其最佳工艺。然后对PET真丝化后进行初步的染色实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真丝化织物进行染色并对染色后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考察真丝化对纺织品的染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