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软岩巷道围岩体具有明显的大变形、大地压、长时间持续流变的特性,这使得软岩巷道尤其是衬砌支护之后巷道的大变形研究及控制机理成为复杂的力学问题.本文利用围岩与支护的接触条件,运用弹-黏塑性理论研究了软岩巷道问题,并探讨了巷道位移、支护阻力与黏性系数和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黏性系数越小,时间对于软岩巷道变形影响越大;增大围岩的黏性系数将会减小巷道的变形.  相似文献   

2.
软岩巷道的弹-黏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岩巷道围岩体具有明显的大变形、大地压、长时间持续流变的特性,这使得软岩巷道尤其是衬砌支护之后巷道的大变形研究及控制机理成为复杂的力学问题.本文利用围岩与支护的接触条件,运用弹一黏塑性理论研究了软岩巷道问题,并探讨了巷道位移、支护阻力与黏性系数和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黏性系数越小,时间对于软岩巷道变形影响越大;增大围岩的黏性系数将会减小巷道的变形.  相似文献   

3.
软岩大变形巷道卸压与可控大变形支架支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甘肃省新安煤矿软岩巷道为例,针对其巷道周边围岩大变形、巷道表层支护体失效、来压快、初期变形量大、持续变形时间长、围岩易风化、接触空气潮解强度急剧降低等软岩巷道破坏特征以及软岩巷道支护的难点,探索了在软岩巷道周边开挖卸压槽,主动预留围岩变形空间,缓解应力影响的支护方法,并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可控大变形让压拱形支架,以期为有效支护大变形软岩巷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5,(6):77-80
为了解决深部软岩巷道支护问题,在赵固二矿11030工作面下顺槽这一典型深部软岩巷道进行了围岩变形规律研究和超长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得出超长锚杆-锚杆联合支护更能适应巷道围岩的持续变形。在赵固二矿的工业性试验也表明,使用超长锚杆-锚杆联合支护技术后,顶板最大下沉量比原支护方案减少了34.6%,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后期的持续变形,使巷道围岩在较短时间内就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大雁矿区巷道围岩变形与巷道断面,巷道密度,水的作用,巷道埋深等的关系,以及巷道围岩的变形力学机制,阐述了矿区的巷道支护改革经历了常规支护、金属及优化断面支护,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联合支护这样三个阶段。文章还指出,软岩巷道支护的关键是软岩矿区井下水的治理,生产集约化管理,掘进机械化,围岩变形力学机制的研究,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工程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6.
高坤朋  张安国 《中州煤炭》2010,(1):12-13,91
矿井软岩巷道破坏严重、支护困难现象普遍存在,新掘巷道稳定性维护和破坏后没有有效的加固修复技术。平煤集团四矿围岩较软,巷道支护难度非常大,因破坏机理不明,采用29U型钢全封闭支架喷浆支护,高强锚杆、锚索加喷网复合支护,以及大弧板和网壳支护等多种高强支护方式,控制巷道变形破坏收效甚微。通过分析软岩巷道破坏特点及失稳机理,采用有效的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解决了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深井软岩、层理发育岩层巷道的变形与破坏机理,分析了层理发育围岩巷道支护失败的原因及维护手段、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提出了控制围岩变形及适合层状发育与软岩巷道的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上海一号煤矿矿区低强度泥化软岩遇水弱化、体积膨胀特点,对巷道的变形机理及支护技术进行了优化。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了不同于其他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进行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的变形机理,并对其支护技术进行了优化;对采用新支护方案的巷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新方案可有效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控制围岩变形。本研究在低强度泥化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上取得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赵固二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体破坏严重和巷道多次维修的难题,采用实验室测试、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表明:巷道开挖后短时间内围岩较完整,在高应力、风化和水化共同作用下,巷道浅部围岩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强度迅速降低,围岩变形急剧增加;当支护阻力达到在一定范围时,可有效抑制围岩变形,超过此范围不断增加支护阻力,不能改变围岩的塑性区范围和围岩变形量。提出了以锚网喷一次支护,并预留520mm让压量,工钢棚二次支护为技术核心的围岩控制方案。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案对赵固二矿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大雁矿区巷道围岩变形与巷道断面、巷道密度、水的作用、巷道埋深等的关系,以及巷道围岩的变形力学机制,阐述了矿区的巷道支护改革经历了常规支护、金属及优化断面支护、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联合支护这样三个阶段。文章还指出,软岩巷道支护的关键是软岩矿区井下水的治理,生产集约化管理,掘进机械化,围岩变形力学机制的研究,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工程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1.
兴安矿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得出了兴安矿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差、地应力水平高、水解作用和原支护不合理.基于这些影响因素,建立了包括围岩结构优化技术、耦合支护技术、底板控制技术、冒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深部工程稳定性一体化耦合控制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在深部复杂的软岩巷道支护中,采用一体化耦合控制技术,能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7,(1):110-112
以平煤股份二矿某软岩巷道变形失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得出该巷道变形原因与围岩裂隙发育及支护强度有关,需要提高巷道破碎围岩的残余强度,同时加大一定范围内的支护力度,控制围岩变形;决定采用浅部高强锚杆、中部注浆、深部注浆锚索加固的三层组合拱联合支护结构对巷道进行维修,通过对维修后的巷道进行围岩变形监测,得出该支护方式有效地减少巷道围岩变形量,解决了该软岩巷道大变形失稳的问题。为该矿后续巷道支护以及相近条件下巷道的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巷道锚喷二次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口矿区煤系地层是典型的第三系软岩地层,巷道变形剧烈,稳定性控制难度大。根据北皂煤矿海域煤1层巷道支护工程实践,研究分析了极软岩条件下二次锚网喷支护巷道围岩的变形规律、控制效果及支护机理。  相似文献   

14.
深部软岩巷道常处于“三高一扰动”复杂环境中,其大变形一直是支护难题。针对新元煤矿轨道暗斜井掘进期间大变形问题,实测分析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建立UDEC数值模型,利用实验室测试结果和GSI法校正模型参数,基于“应力弱化系数”指标,反演巷道围岩变形及裂隙分布特征,揭示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剪切裂隙首先出现在巷道围岩表面,而后向深部发育,拉伸裂隙滞后剪切裂隙出现,且分布围岩浅部区域,底板裂隙发育程度高,变形严重。提出“全锚索+反底拱+网喷混凝土”联合支护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使围岩整体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顶底板及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26 mm、116 mm,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为类似深部软岩巷道支护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软岩巷道应用锚网支护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锚网耦合支护原理控制物化膨胀软岩巷道的大变形。在软岩巷道中围岩变形是绝对的,因此在设计中要允许巷道围岩有一定量的变形,但变形量必须控制在满足巷道安全和使用的范围内。本次实践根据围岩条件选择冒落拱理论进行计算,并采用锚网耦合支护理论指导设计。现场观测结果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证明锚网耦合支护技术是治理物化膨胀软岩的较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软岩的性质特点、软岩巷道稳定性、影响软岩巷道围岩与锚网支架变形的主要因素、软岩巷道的支护原理和变形特点、巷道的锚网支护方案、锚网索耦合支护施工要求、锚网支护失效机制等理论的研究,阐述了煤矿在软岩开采过程中巷道变形量大的情况下的支护方案。对软岩的特性、软岩巷道的稳定性控制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对锚网索复合支护基于耦合意义上进行了研究,表明了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实现有效控制大变形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锚网索复合支护形式是一种既经济又先进的支护形式,如何在软岩巷道中应用好这种支护形式,无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监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研究受断层影响的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探求其最佳二次支护时间,以石嘴山一矿38采区+600 m轨道巷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十字"法对38采区+600 m轨道巷的变形进行监测,综合巷道围岩特征、层状岩层破坏机理,应用ORIGIN科技绘图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深部软岩巷道变形及围岩压力不对称、变形量大、初期变形速率大、变形时间长的特征,研究结果明掘巷100~150 m后进行二次支护更有利于巷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2013,(5):111-113
针对多次跨采软岩巷道支护技术难题,从地质和开采2个因素,分析了跨采巷道围岩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动压影响条件下的变形规律,提出了以加固岩体、封闭围岩和高阻让压支护三者相结合的软岩巷道支护设计思路,现场围岩电磁波波速和巷道收敛变形监测表明:新设计方案实现了巷道再次跨采时围岩变形量控制在了可接受范围内,确保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2016,(8):212-215
针对软岩巷道难支护等问题,综合分析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建立了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综合分类表及支护参数取值建议表;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揭示了不同围岩类别的巷道在不同支护设计下围岩塑性区演化规律及变形破坏特征,优化各类围岩支护方案。根据软岩巷道围岩综合分类表及支护参数取值建议表,提出了穿脉运输巷支护与修复加固技术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修复加固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该围岩分类表及支护参数取值建议表在软岩巷道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软岩巷道复合支护技术实践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软"煤层成为林南仓矿主采煤层后,如何进行支护设计,选择合理有效的支护形式,减缓巷道变形,减少巷道维修量已成为影响林南仓矿发展的重点问题。文章以林南仓矿为例,介绍了架棚与锚网联合支护技术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这种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相结合方式能够有效地阻止软弱围岩随时间逐渐劣化,保持巷道在较长时间的稳定。通过多种检测手段,获得了巷道变形、围岩破坏范围和锚杆受力分布状态。监测结果表明,采用软岩巷道复合支护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林南仓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