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项研究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中,有关中国西部6个省市(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的高校大学本科生群体423名调查对象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数据进行了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并与全国大学生群体样本1090人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西部地区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提高公民的生态道德素养,即将成为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群体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项目组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合肥市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生态道德状况进行了调研.文章从调研的数据出发,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对道德状况不佳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从高校角度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品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与进阶性,而在虚拟与现实的碰撞中,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危机。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危机的虚拟与现实两个方面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道德危机化解要从道德意识的培养、道德规范法则养成和道德行为遵从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的7所高校为例,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涉及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诚信、学习态度、心理状态、就业观等方面。调查表明,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分析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问题成因,进而提出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建设的对策: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能力;二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三是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四是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四个维度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调查,并从描述性分析和群体差异性分析角度解读。结合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升策略,并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和学习活动安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法律素质道德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人文素质之一.依据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项目,对中国西部6个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的公务员群体共计797名对象的法律素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公务员群体的法律素质是比较好的;公检法公务员群体的法律素质高于行政公务员群体;西部公务员群体的法律素质水平高于西部全体公民.并对形成公务员法律素质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公务员队伍法制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在家庭道德观上对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有强烈的诉求,"非道德化"倾向明显,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家庭道德观"非道德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养成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应明确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探索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构建全方位养成教育结构体系,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与管理,使养成教育由他律到自律,最终形成大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群体道德的特点,以及群体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了大学生群体道德培育和引导的途径,希望群体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是高职大学生德育的核心和根本。本研究在高职大学生道德现状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建议与思考,并以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商业道德培育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道德沉沦、观念模糊、信仰危机等一系列人格异化现象,而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则对道德滑坡无能为力。本文试就社会道德滑坡和德育滞后的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时代的发展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的考验。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道德健康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一些“推行道德自省,发挥自我教育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健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道德运气概念有理由继续维系于康德式的道德责任观念,至少应该与后者保持某种连续性。本文引用威廉斯.康德t罗尔斯等哲学家的思想做理论的辩证,从道德运气、道德责任、公平三者相联系的事例中予以论述,思考了当代道德哲学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网络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便利和利益 ,同时也使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巨大的冲击。网络空间特有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等特征 ,造成了黑客、网络乱伦等社会问题 ,同时也为道德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根据网络空间的特征 ,慎独将成为规范网络道德的主要实现手段。慎独的实现要求网络中的个体对公德与私德有新的认识 ,使自身的行为受制于公众的利益。慎独有利于网络社会正义与公平的实现。网络立法是网络个体实现慎独的外在保障。  相似文献   

16.
德育环境作为影响德育活动和德育对象思想和行为因素的总和,属于道德场的范畴.根据道德场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德育环境建设存在制度环境建设口号化、德育知识过于理论化、生活环境建设条块化、道德教育情境创设套路化等问题.优化德育环境,应当树立整体意识、人本意识和先进意识.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懂得道德的教条,而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实践道德精神。比较实践性德育和认知性德育的基本原理、具体特征、课程观、教师观和操作流程可以看出,以实践为起点和归宿的实践性德育是扭转德育实效性孱弱的根本出路,实践性德育的思想与实践已成为世界德育的主导,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学校德育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今令人堪虞的德育方式与现状,注重隐性德育已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新趋势。隐性德育是指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对学生进行一种间接的教育性经验的传递与渗透,具有渗透性、潜隐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充分利用在教育载体中的渗透进行隐性德育,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生活德育视域下大学德育内容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育生活化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德育生活化要求德育内容符合个体生活实际,依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择业、成家、成功等实际需求来构建大学德育内容;德育生活化也要求转变德育方法,从单向认知转向多向互动。  相似文献   

20.
儒家德育思想对当前德育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仁”,以及儒家德育方法中的“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法,儒家德育重道德实践的思想。提出借鉴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当今德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