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御临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进行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研究;采用GIS技术对重庆渝北区御临河流域地理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取地形参数;采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AnnAGNPS)研究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标识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并提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经模拟计算,御临河流域2000年产生泥沙沉积污染物为264 803.09 t;产生总氮为5 041.82 t,其中,吸附态氮为256.945 t,溶解态氮为4 784.875 t;产生总磷为123.897 t,其中,吸附态磷为67.334 t,溶解态磷为56.563 t.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农业面源污染在同一年内不同季节的污染物负荷相差悬殊,汛期浓度高,负荷量大.运用AnnAGNPS模型对御临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输出总量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在御临河流域的应用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2.
比较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在不同氮水平下的生长状况和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效能,并从生物大分子累积角度解析氮源水平对微藻脱氮除磷的影响机制,为实现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同时收获微藻生产能源以缓解能源危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硝氮为唯一氮源时,微藻生长状况和脱氮除磷效能明显优于以氨氮为唯一氮源的试验组,叶绿素a含量也高于氨氮组;各试验组中硝氮浓度越高,藻细胞数量越多,且小球藻细胞增长量明显高于斜生栅藻;7天内硝氮浓度≤8 mg/L时氮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8%以上,但氮浓度低的试验组中叶绿素a含量低,这是因为氮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元素。微藻通过调节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含量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在营养受限制的条件下会消耗自身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氮限制条件会引起细胞内脂质积累,证实了氮源水平控制微藻污水深度脱氮除磷耦合生物大分子累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有机物质量浓度、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和pH值对反硝化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验水样,通过控制有机物质量浓度、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和pH值,采用静态试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COD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反硝化脱氮除磷的效果最好,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7.63%和92.38%;在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30 mg/L时获得了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pH值为7.0 ~8.0时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效果最好,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0.54%.结论 COD、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和pH值对反硝化脱氮除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一种最佳的节能生物除磷方法.方法在传统SBR反应器中,考察了分别以NO3--N和NO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的脱氮吸磷现象.结果试验表明以NO3--N为电子受体硝酸型反硝化除磷过程在除磷效果上要优于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亚硝酸型反硝化除磷体系,TP去除率可高出20%,但脱氮效果相对低9%.结论将电子受体浓度控制在最佳条件下,有利于反硝化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5.
T型氧化沟的生物除磷脱氮机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脱氮是指利用微生物将含氮化合物中的氮转化为氮气,它分为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生物硝化作用是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生物反硝化是指硝酸盐在缺氧的条件下,被微生物还原为氮气的过程.生物除磷是指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过量地从外部环境摄取磷,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贮藏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通过排泥达到从污水除磷目的.T型氧化沟由Ⅰ,Ⅱ,Ⅲ三沟组成,三沟可以交替工作,按6个或8个阶段运行.通过不同时段调整转刷的转速,满足除磷脱氮所需条件.Ⅰ,Ⅲ两沟兼有缺氧、厌氧、沉淀功能,可作为硝化反应(曝气)池,又可作为反硝化反应池,具备同时去除COD,BOD及除磷脱氮效果.邯郸市东郊污水处理厂采用T型氧化沟工艺,多年的运行结果表明:平均NH3-N的去除率为93.8%,平均TN的去除率为64.4%,总平均去除率达79.1%,平均磷的去除率为77%左右,T型氧化沟工艺省去了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装置,有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且易于实现自动控制,适宜我国气候温和、水温不大高的地方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机理研究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对象包括BOD5、SS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就脱氮与除磷而言,由于各自过程的要求不同,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讨论了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脱氮与除磷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对磷氮磷合并去除工艺进行了比较,并对以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序批式生物膜(SBBR)工艺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生活污水氮磷处理效率和节约碳源,以软性填料的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处理生活污水,研究在厌氧/缺氧模式下生物聚磷以及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特性.试验表明,合适的工况下出水TP去除率为84%,TN去除率为80%,证实了SBBR同步的脱氮除磷的可能性.同步脱氮与生物除磷由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完成,为获得稳定的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反应参数.其中,溶解氧和污泥龄对SBBR脱氮除磷有重要影响.在这些影响因子中,DO是SBBR同时硝化反硝化的控制因素,而适当缩短泥龄可以很好除磷.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土壤肥力和粮食产量,在日常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复混肥料,而其中氮、磷、钾的含量对于复混肥料的肥力高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复混肥料为研究对象,试分析提高其中氮、磷、钾检验准确性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同行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国际水质污染与控制协会(IAWQ)推出的活性污泥2d号模型(ASM2d)进行优化,使之能够模拟含有菌胶团的污水处理工艺。使用改良后的ASM2d模型模拟并分析了有机物、氮和磷在DE型双沟式氧化沟中的降解过程,发现优化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这些物质的降解过程。依据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出各组分在DE型氧化沟中1个周期4个阶段的转化速率,该结果有助于深入分析有机物、氮及磷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对污水处理后磷含量控制标准日趋严格。国内船企设置厂级污水处理站以降低污水的CODcr、BOD5为主,也有部分优先考虑脱氮,但同时实现脱氮除磷的几乎没有,因此在今后新建或改扩建船企工程中,都要考虑除磷,以控制出水中总磷浓度,限制磷的超量排放。这里就常用船企污水生物和化学除磷方法的机理、影响因素及相应工艺以及两种方法的优劣点,结合实际作一介绍,以供确定合适的除磷处理工艺参考。一、除磷技术除磷工艺即利用磷的循环转化过程,利用细胞合成,将磷吸收到污泥细胞中或使污水中的磷转化为不溶性  相似文献   

11.
在过滤原位太湖湖水的基础上,采用KH2PO4为磷源,设定了0.064、0.128、0.512、1.024mg·L^-1 4个不同总磷(TP)浓度的培养液,以洗净的太湖沙为栽培基质,对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ii)进行了为期50d的栽培试验.通过测定伊乐藻的生物量、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等指标,研究了磷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生物量、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速率均有影响.在中低磷浓度下(磷浓度小于或等于0.128mg·L^-1)伊乐藻的生物现存量和生长速率有所增加;而高磷浓度的条件下(磷浓度大于0.128mg·L^-1)伊乐藻生物现存量和生长速率有所下降.并探讨了太湖沉水植物伊乐藻生存的关键性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2.
亚硝酸盐氮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评价亚硝酸盐氮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采用两个SBR系统,模拟厌氧/好氧及厌氧/缺氧(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除磷系统,分别考察亚硝酸氮对二者的影响.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氮对好氧除磷系统的影响远大于缺氧除磷系统,亚硝酸盐氮对好氧和缺氧除磷在每克挥发性悬浮固体加入0.88和6.72 mgNO 2--N时会对生物活性产生抑制.同时发现在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基础上采用逐渐增加亚硝酸氮质量浓度的方法驯化聚磷污泥,可以增加污泥对亚硝酸盐氮的适应性,并最终可以选择亚硝酸氮作为唯一电子受体吸磷,但其除磷效率低于以氧和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除磷系统.  相似文献   

13.
拜泉县城区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拜泉县是黑龙江省的农业大县,地下水是该县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的最重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受地下水开采影响,产生一系列水文地质问题。因此,查清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及开采潜力,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显得十分必要。根据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识别和验证。并计算出了研究区白垩系承压水的补给量和排泄量。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制定出6种不同的开采方案,并对各种方案下的地下水水位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优先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短时厌氧环境的生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厌氧区是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同理研究表明:短时厌氧葛(HRT=2h ̄3h)并不能增加污水中挥发性有机脂肪酸的数量,在厌氧区投放料将明显增加该区VFA的消耗。  相似文献   

15.
吸附性矿物膨润土对肥料的控释作用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吸附性矿物膨润土来制备控释肥料是当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采用钠基膨润土作为包裹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黏结保护层,将氮、磷、钾肥在不同分散剂中进行包裹处理,通过滴淋实验测试了控(缓)释性能及作用特征.结果显示,钠基膨润土对氮、钾肥等易溶肥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且土样的含量越高效果越明显;而对磷肥等难溶肥有促释效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初步表明包裹过程是对肥料的物理性质上的调整与改善,并未破坏肥料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机组被控对象难以控制,机组输出对于给煤量和给水流量指令的响应速度不同,使现有的控制方案难以快速稳定机组输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了超临界纯凝机组模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水跟煤控制方案和煤跟水控制方案在阶跃扰动下的系统响应曲线的对比,得到水跟煤控制方案下,系统输出参数响应曲线的超调量和响应速度更优;但给煤量指令所控制参数的响应曲线依旧存在迟延,针对这一问题,在水跟煤控制方案中加入动态给水补偿环节。仿真结果证明,当机组负荷变化时,加入一阶给水补偿环节后的响应曲线,在稳定性和快速性上均优于加入二阶给水补偿环节,并解决了输出响应曲线中的迟延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浓度十二烷基磺酸钠(Linear Alkyl Sulfonate)(缩写LAS)在模拟水体中,对水网藻生长情况以及其氮、磷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十二烷基磺酸钠(LAS)存在时,明显对水网藻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增加到20mg/L时,去除氮、磷率下降为40%,生长量则不足20%,生长率不足2%。  相似文献   

18.
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提出与发展为解决城市已建和拟建的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文章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典型的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即单污泥系统工艺和双污泥系统工艺的流程,阐述了反硝化除磷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概述了反硝化除磷的ASM2D数学模型、厌氧缺氧Delft代谢模型及TUDP联合模型的特点,展望了未来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无模型控制律基本形式的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无模型控制律基本形式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在此控制律的作用下,系统的输出将收敛到希望的输出值,并且相应的控制变量序列也是收敛的,应用实践表明,依据该控制律设计的无模型控制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桂东大瑶山隆起区深部构造特征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桂东大瑶山隆起区深部存在的北部EW向构造拗陷区、东部SN向构造坳陷区和西南部NE向构造隆起区,隆、坳转换带空间呈线性展布.构造坳陷区控制了该区岩浆活动的范围,转换带则是该区断裂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金矿成矿作用的重要场所,所划分的近EW向、NW向转带和东南部构造坳陷区控制了该区金矿带和金化集中区,且不同的深部背景条件下,其金矿成矿作用、矿化特征等均有明显的差异.在转换带构造隆起区一侧金矿成矿作用以变质热液和构造分异作用为主;而转换带构造坳陷区一侧则在变质热液和构造分异作用基础上叠加较强的岩浆热液作用;在构造坳陷区边缘附近的岩浆活动强烈地区,则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