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涤棉织物的激光雕印印花中,激光的热效应会导致涤纶织物强力下降较快,且容易引起收缩.系统地研究了涤棉织物在激光雕印印花时的强力变化,探讨了不同BMP图片格式下激光雕印印花后强力、颜色、色差与激光速度的关系,以及含水率对涤棉织物激光雕印后表面色泽及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涤棉织物强力随着雕印激光速度的减小而下降,且纬向的强力下降率大于经向,其纬向强力下降率在任一激光速度下均大于60%,要提高涤棉织物的强力,主要考虑其纬向.涤棉织物雕印后的强力下降率与涤棉比例和激光直接作用在涤纶上的面积有关,涤棉中涤的比例越大、激光直接作用在涤纶上的面积越大,涤棉织物的强力损失越大.有一定含水率的涤棉织物在雕印印花时可以显著降低织物的起皱.  相似文献   

2.
低比例涤棉混纺织物,就是涤的比例低于50%(包括50%),而相应地棉纤维的比例增加,这样对染整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类织物既保持新棉混纺织物的风格。又充分体现棉纤维的特性,经染整加工后色泽较纯棉鲜艳、手感挺滑柔软、价格又较便宜,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我厂生产用低比例织物来自清江棉纺织厂等生产的坯布,如普梳涤棉(50/50)半卡和纱卡,普梳涤棉(40/60)半卡,精梳涤棉(50/50)细布及涤棉(40/60)细布等新品种。本文主要针对这些低比例涤棉混纺织物,在染整加工中的主要工艺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介绍高比例涤棉织物的浆纱难点 ,选择高浓度、低粘度、粘附力强的浆料 ,再配以高压上浆、湿分绞棒、后上蜡等工艺 ,以提高高比例涤棉织物的浆纱质量。  相似文献   

4.
探讨比色法用于定量测定涤棉织物混纺比的可行性。通过对经梳棉机梳理获得的不同混和比例的涤棉纤维网进行染色,采用电脑测色技术进行比色,分析了K/S值与纤维混和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涤棉纤维网染色前后的K/S积分值变化量与棉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8以上。认为比色法定量测定涤棉织物混纺比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通过进一步优化后可以用于涤棉织物混纺比的定量测量。利用电脑比色技术的比色法可用于织物的无损伤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涤棉混纺比例对面料的机械性能、起毛起球性能和舒适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对不同混纺比例涤棉织物的机械性能、抗皱性能及抗起毛起球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纺织物中涤纶比例的增加改善了织物的抗拉伸、抗顶破强力、抗折皱性能和抗弯曲性能;涤棉混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明显优于单一成分织物。  相似文献   

6.
李春廷  邸文茹 《印染》1998,24(6):31-33
通过试验分析,低比例涤棉混纺织物前处理以冷堆后水洗再复漂工艺为佳;染色则应合理选用分散染料及工艺条件,调整涤棉两相色光和深度使其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反应型紫外吸收剂HLF和反应型紫外吸收剂LIQ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紫外线防护整理,研究了整理温度、时间、pH、氯化钠和紫外吸收剂用量对织物抗紫外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经非反应型紫外吸收剂HLF和反应型紫外吸收剂LIQ整理后的涤棉混纺织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紫外性能;分散型紫外吸收剂HLF整理涤棉混纺织物的最佳工艺为:HLF 3%(omf),pH 5,温度98℃,整理时间40 min;反应型紫外吸收剂LIQ整理涤棉混纺织物的最佳工艺为:LIQ 3%~5%(omf),纯碱1g/L,氯化钠30~50 g/L,温度60℃,整理时间40 min;紫外吸收剂在涤棉织物上具有较好的提升性能,经3%(omf)紫外吸收剂HLF和LIQ整理后的涤棉织物在50次标准洗涤后,UPF指数仍分别超过30和50,其降低率分别为23.3%和26.5%。  相似文献   

8.
罗小乐 《棉纺织技术》1990,18(12):47-49
MJS纱(即喷气纱)是一种新型纱。我厂1985年从日本村田公司引进1200头NO801型喷气纺纱机。1986年批量投产后,除作内销外,向意大利出口1100件。1988年开始转为自用纱。两年来已批量生产了涤棉MJS织物有细布、府绸、仿麻纱、卡其等共计800多万米。本文就MJS纱的织物风格与机织工艺作如下探讨。 MJS纱的织物风格独特。它与环锭纱相比,条干均匀,布面无竹节、羽毛疵点,匀整  相似文献   

9.
涤棉灯芯绒     
用低比例涤棉作经纱、纯棉纱为纬纱,制织的涤棉灯芯绒织物,其最大优点是染整后缩水率小,绒纬覆盖面广,地组织影响不大,割绒、退浆、刷毛、漂练前处理后,只需一次染色。该品种兼有涤棉品种的挺括、棉织物的透气等特点,挺中寓柔,手感良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纺织品市场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比例涤棉织物和纯涤纶短纤织物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逐渐体现出来。与常规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纯涤纶短纤织物特别是细号高密织物,由于纤维的静电作用强、毛羽多而长,给浆纱、织造带来较大困难。对纯涤纶短纤细号高密织物的开发生产,我们在浆料工艺配方的选择和布机织造工艺的优化上进行了摸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纺制涤棉纱时,遇气候多变,冷热交替的情况,在涤棉府绸(133×72)和涤棉细布(96×87)的布面上呈现出条干不匀疵布(称肋条布),以细布品种布面粗节显得更为突出,条干不匀长度一般多为一只纬纱,一匹降等布中,织有条干不匀的纬纱少  相似文献   

12.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和棉纤维的混纺形式以及两者的性能差异,使得混纺织物分离回收较为困难。采用水热法分离回收废旧涤棉混纺织物,研究了水热温度、反应时间、盐酸质量分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对水热反应后产物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1%、水热温度140℃、反应时间2.5 h的条件下,涤棉织物分离效果最好。回收的棉纤维产物为固态纤维素或低聚糖;涤纶物化性能无明显损失,且回收率可达90%以上。废旧涤棉混纺织物经水热反应后分离回收产物的附加价值较高,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涤棉织物横档疵点的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原色涤棉织物和色织涤棉织物横档的成因,提出了预防涤棉织物横档疵点的措施。研究表明:产生涤棉织物横档的原因主要有纤维性能差别较大、涤棉混纺比不准确、混合不均匀、涤棉纱线成纱质量较差、染色工艺不合理和染整机械状态运行不佳等。设计合理的纺织工艺、准确的混纺比、提高混合均匀度以保证纺织机械的正常运行可有效避免涤棉织物横档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军常服和普通居民穿用的纺织品中,涤棉混纺织物占有很大的比例,涤棉混纺织物遇火燃烧时由于“支架”效应,常常加大了伤害的程度,因此降低涤棉织物的可燃性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研究就是为了探求磷系阻燃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影响涤棉混纺织物染色的因素,本文将涤棉混纺织物在不同温度、pH值、保温时间、浴比条件下染色,进行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试验表明,涤棉混纺织物一浴法染色最佳的试验条件:温度为130℃、pH值为7、保温时间为50 min、浴比为1:20及以上。  相似文献   

16.
FA304型并条机机械波的消除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公司在纺制涤棉府绸品种用纱时,其成纱质量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布面阴影严重,严重影响织物质量。通过深入细致分析,查找原因,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并条工序。试验发现FA304型并条机二并的波谱图都有严重的机械波,经过设备维修、检查罗拉动平衡、胶辊平行度、圆整度、表面光洁度后开车试纺机械波仍未消除。为了进一步找出出现机械波的原因,我们又对二并的条干CV值进行了测试,同时进行波谱图试验,发现胶辊直径为37mm×34mm×37mm的并条机条干CV值较大,波谱波图反映前区有严重的机械波,而胶辊直径为35mm×32mm×35mm的并条机条干CV值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强捻织物的织物质量、减少纬缩疵点,对纯棉、涤棉混纺、纯涤细号强捻纱进行了蒸纱定形。高比例涤棉混纺纱、特细号纯棉纱采用对筒纱进行蒸纱的方法进行定形;而细号纯棉强捻系列纱的捻度极不稳定,在后工序生产过程中极易打扭和产生纬缩,须对管纱进行蒸纱;纯涤纶及高比例涤棉混纺强捻系列定捻难度大,须先蒸一遍管纱,络筒后再蒸一遍筒纱。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蒸纱定形,减少了织物布面纬缩和色差,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应用光接枝技术将AM接枝到涤棉织物上以改善其阻燃性能。分别对接枝前后涤棉织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力学性能、燃烧性能、极限氧指数、热性能和残炭形貌的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AM可以通过光接枝技术接枝到涤棉织物表面,接枝后力学性能下降,氧指数、热性能提高。综合观察,接枝AM的涤棉织物的阻燃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涤棉起绒织物染整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涤棉起绒织物是继纯棉绒布后的又一类新颖超绒品种。这类织物除了保持纯棉绒布所具有的手感厚实、柔软、穿着舒适、绒面丰满的优点外,同时改善了化纤府绸类织物表面有极光、透气性差、手感单薄、硬滑、冬季穿着冰凉感的缺点,故深受国外用户欢迎。我厂涤棉起绒织物的加工工艺流程为:前处  相似文献   

20.
刘国良 《染整技术》2002,24(5):42-44
6.1.2 后整理助剂通用性能测试 (1)后整理织物加工方法 ①试验织物:涤棉府绸(65/35):602/602双股线,密度12070;涤棉卡其(65/35):425/21双股单线,密度135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