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汽油和柴油储存罐的泄漏已成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气带中非混溶液体的残余饱和度是模拟其迁移及选择治理方案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的目的是评价柴油在砂土完全干燥、残余含水和水位波动状态下的残余饱和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淋滤实验对残余饱和度的影响和淋滤水中总油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砂土完全干燥或饱水条件下,油残余饱和度随粒径的变化较大.起始含水量及淋滤作用对残余饱和度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柴油污染包气带环境的自然衰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研究柴油污染包气带环境的自然衰减过程中吸附、生物和挥发作用,通过吸附实验确定细砂和亚黏土对柴油饱和溶液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24h,对总石油烃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4和430mg·kg-1.经6个模拟柱的淋滤对比实验,建立总石油烃生物降解作用和挥发作用的一级衰减动力学方程:在细砂中分别为ρ(TPH)=25.48e...  相似文献   

3.
包气带水分运移是地下水补给的必经环节,是污染物从土壤运移到地下水的通道。因此,研究包气带水分运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包气带岩性结构的非均质性、水分运移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水分运移参数的变异性等,使得包气带水分运移过程十分复杂。针对地表立地条件、包气带岩性结构、包气带状态变量、植被和地下水位埋深等对包气带水分运移机理的影响进行了剖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包气带水分运移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奎屯河流域包气带土壤取样分析,探讨了土壤包气带的盐分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 水平方向上,由南至北,表土含盐量逐渐增大。在垂直方向上,在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细土平原及冲积平原区, 包气带含盐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在人工耕地洪泛冲积平原、细土平原则呈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包气 带岩性结构较单一且潜水位埋藏比较深的地区,包气带含盐量随深度增加而出现微小波动。分析结果显示:地 形、地貌和潜水位埋深是影响该区包气带盐分分布的主控因素,而人为的大面积灌溉又加速了积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包气带中铅的垂直污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 3种不同介质的包气带对排污河渠中铅的去除模拟实验研究发现 ,不同的介质对排污河渠中的铅都具有去除和净化的功能 ,并且随着包气带深度的增加 ,铅的去除率逐渐升高 ;不同的介质对铅的去除效果不同 ,中砂对铅的去除明显优于粗砂 .铅去除的机理为吸附和沉淀 .包气带对铅去除的影响因素有 :介质的颗粒大小、不均匀系数、粘粒物质含量、温度、pH值等 .铅一般截留于土壤和沉积物中 ,不会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受矿山废水排放的影响,金昌市地下水的污染物以重金属离子为主.同时金昌地区有着巨厚的包气带,其物质组成由砂砾石、亚粉土、亚粘土为主.本文在对污染组分进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包气带的吸附能力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其对重金属离子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7.
综合分析国内外残余气饱和度试验方法、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发现初始含气饱和度与残余气饱和度的关联度较高。根据各项实验数据,确定初始含气饱和度在小于0.6时,对残余气饱和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结合渗透率、孔隙度对残余气饱和度的影响,给出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残余气饱和度理论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包气带垂向含水率日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气带水对植被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媒介。影响包气带含水率变化的因素比较复杂,利用室外监测方法,监测包气带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变化值,分析了包气带垂向含水率的变化特征:近地表包气带含水率大体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在地面以下5~15cm含水率逐渐增加,在15cm处达到最大,15-30cm含水率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地表河流入渗补给地下水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近些年,由于地表河流污染的加剧,污染的河流下渗,必然伴随着污染物对影响范围内的非饱和带土壤造成生态破坏。采用Hydrus软件构建二维饱和-非饱和数值模型,为各影响因子构造3种不同的情景模式,探讨河流影响下的包气带水分及溶质运移随各参数变化而改变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VG模型5个参数θ_r、θ_s、α、n、K_s对压力水头和溶质运移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土壤饱和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θ_s、α、n、K_s的影响较为显著,而θ_r的影响则比较小。  相似文献   

10.
油气储层的物性参数是勘探地球物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为了研究含油饱和度、孔隙度对纵波速度的影响,在实验室内对5块天然岩心及2块人造岩心样品进行了油驱水情况下弹性波速的测量,给出了纵波速度随含油百分比变化的拟合公式,并讨论了含油饱和度变化对岩石纵波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加及含水饱和度的减少,纵波速度有上升的趋势;孔隙度越小的岩石,纵波速度越高,纵波速度随含油饱和度变化的幅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尾气处理装置(DPF)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使用的柴油含硫量高,易造成贵金属催化剂失效.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开发了两种适用于高含硫柴油的尾气净化装置(DPF),它们分别使用碳化硅纤维无纺布和金属丝网材料作为过滤载体.台架试验和装车运行试验表明,这两种DPF具有良好的性能,碳烟捕集率高,再生方便,对于降低城市公交车的碳烟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使用的柴油含硫量高,易造成贵金属催化剂失效。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开发了两种适用于高含硫柴油的尾气净化装置(DPF),它们分别使用碳化硅纤维无纺布和金属丝网材料作为过滤载体。台架试验和装车运行试验表明,这两种DPF具有良好的性能,碳烟捕集率高,再生方便,对于降低城市公交车的碳烟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膨胀石墨对柴油吸附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体油污染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各种膨胀石墨对柴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对柴油具有较大吸附量,膨胀容积越大吸附量越大,采取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都可有效清除水面漂浮柴油,动态吸附可大大降低水中乳化柴油浓度。  相似文献   

14.
水体油污染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各种膨胀石墨对柴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对柴油具有较大吸附量,膨胀容积越大吸附量越大.采取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都可有效清除水面漂浮柴油,动态吸附可大大降低水中乳化柴油浓度.  相似文献   

15.
在单向弹性约束下,对室内岩样加载至其单轴抗压强度的1/2和2/3应力水平后卸载,其内部形成了破裂区.使用SYC-3B型声波仪和高频传感器,应用完全投影方式采集了卸载后岩样弹性波走时数据,对此数据应用弯曲射线CT技术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清晰地显示了破裂区分布规律,这表明弯曲射线CT技术探测岩样破裂区分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柴油高压荷电辅助雾化进行试验研究,采用高级数码照相机瞬时照相法对柴油喷雾试验进行观察,并探讨了柴油带电荷辅助雾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柴油荷电后雾化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可明显地提高喷雾的均匀性,降低了雾化后的雾滴粒径。  相似文献   

17.
Preferential flow commonly observed in unsaturated soils allows rapid movement of solute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or vadose zone to the groundwater, bypassing a significant volume of unsaturated soil and increasing the risk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A variety of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complex preferential flow patterns observed from fields are fractals. This paper discusses a macroscopic relationship for modeling preferential flow in the vadose zone. Conceptually, the flow domain can be divided into active and inactive regions. Flow occurs preferentially in the active region (characterized by fractals), and inactive region is simply bypassed. The por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was found to be a power function of saturation. The validity of this macroscopic relationship is demonstrated by its consistency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and the related numerical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8.
引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引气混凝土材料的导热系数,利用基于护热板法的导热仪(DRH)测试了各种试件的导热系数,探讨了骨料含量、砂率、水灰比、粉煤灰掺量、含气量等影响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水灰比、含气量是影响混凝土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骨料、砂率、粉煤灰掺量对导热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