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重庆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重庆的气候特点和居住建筑的热功能现状,通过2003-2004年重庆100户家庭热环境的调查,得到居室平均温度冬季高于12℃、夏季低于30℃,对比10年前长江流域地区的室内热环境的调查结果说明居住建筑的热环境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达到了可居住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重庆的气候特点和居住建筑的热功能现状,通过对2003~2004年重庆100户家庭热环境的调查,得到居室平均温度冬季高于12℃、夏季低于30℃,对比10年前长江流域地区的室内热环境的调查结果,说明居住建筑的热环境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达到了可居住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与居住建筑的关系和居住建筑环境的设计理念来分析居住建筑环境的设计,并提出了在居住建筑设计过程中须注意的一些问题,论述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下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和谐生活的优美人居环境重要性,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建筑观。  相似文献   

5.
郑辟通 《新建筑》1993,(3):55-58
介绍了德国居住建筑的发展概况,居住建筑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舒适的内部环境及其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6.
建筑文化是人类总体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社会文化在建筑行为层面上的反映。对于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在设计当中运用“文化的特征”,创造出具有文化特点的作品,或者使设计作品避免对某种地域文化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老龄化无疑是全球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既是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当令建筑师的历史使命。本文将以社会化养老居住建筑居住环境及舒适性做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人居建设当中,主要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并也逐渐地成为广大商家炒作卖点之一,但仍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当前,由于大量的建筑在不断地实施,也在不断的改进人们的居住空间环境,对此,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也是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共生的状态。所以针对这些居住环境的建筑问题则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出适合人们在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当中设计的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概述古代西方和中国传统住宅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从阶段性的平行比较和发展性的整体比较,来阐述中西传统居住空间形态的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11.
王丽萍 《山西建筑》2008,34(3):69-70
通过对中西建筑设计哲学的比较,并对中西建筑对总体及单体设计的侧重点加以说明,分析了中西建筑中共同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不同表现手法,以进一步加深对中西建筑人文精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曾凡普  何俊萍 《山西建筑》2006,32(24):23-24
论述了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出现以及一系列背反现象,探讨了现代建筑运动的两个阶段以及对建筑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指明了其发展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成宇 《山西建筑》2009,35(16):16-18
首先阐述了不同自然条件造就的中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对自然的态度和中西方审美观的一些差异,进而分析了这些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对于建筑文化的影响,指出这些文化中的差异往往从根本上影响建筑文化、内涵,进而影响规划理念、建筑造型等。  相似文献   

14.
袁忠 《华中建筑》2007,25(1):56-59
该文在厘清理性与非理性、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中国建筑所具有的理性精神和非理性体验.中西建筑在理性和非理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谈潮汕民居     
陈东 《山西建筑》2005,31(12):27-28
阐述了广东省潮汕多彩多姿的居民建筑形式,对其民居建筑材料和装饰特点进行了介绍,说明潮汕民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宇峰 《山西建筑》2007,33(36):57-58
结合中西方建筑时空观的文化背景,研究了中西方建筑时空观的形成,探讨了西方垂直向上的建筑空间观,从中国建筑的时空观和中国建筑的中轴线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西建筑文化的时空观。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西园林色彩运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星艳  陶涛 《山西建筑》2008,34(11):355-356
针对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从探讨中西色彩运用差异的根源入手,对中西方园林景观的色彩运用习惯加以比较,探讨了其形成根源,并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为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科学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谢殷睿  宋科 《建筑师》2021,(5):15-25
《弗莱彻建筑史》是西方建筑史学界的经典著作,自1896年问世以来,至今已历经20次版本更迭.作为一部全球建筑史,《弗莱彻建筑史》关于中国建筑的相关论述代表了同时期西方建筑学界在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的较高水平,并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版本更迭中不断更新,折射出西方建筑学界在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的持续深入.本文以《弗莱彻建筑史》版本更迭中有关中国建筑论述的发展过程为线索,提取四个代表性版本,即1901版、1921版、1987版和2019版,分析各版本的时代背景、论述方式以及与同时期世界范围内中国建筑史研究成果的关联,旨在从一个侧面回顾20世纪以来西方建筑学界对中国建筑史的认知演进脉络,并反思世界建筑史学思潮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9.
建筑应充分重视环境因素,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为环境增色.研究不同的自然环境,可使我们了解到建筑是“如何”构筑成的;而探究其深层的文化意识,则可使我们了解到建筑“为何”而得如此形式,正确理解、认识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根本关系问题,创造出适应空间环境,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形象,并以西安钟、鼓楼广场工程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齐芳燕 《安徽建筑》2010,(2):12-14,26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它们的艺术风格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于中西方对自然的认知不同、造园思想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审美情趣、造园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西方园林在园林类型、园林规模、园林与建筑的关系、造园艺术与美学风格方面的巨大差异。文章对中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造成其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便对现代的造园活动提供借鉴,并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