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就业程度的好坏,可以采用就业机会比率来衡量。基于微观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比率有显著影响,控制住其他变量后,男生就业的机会比率大约比女生高20%;同时,影响男女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的因素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体现专业技能的一些因素,对男生有更显著的正影响;而对女生的就业机会比率来说,体现个人素质的一些因素,有更显著正影响。因此,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女生进行差别教育。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在金融危机下机电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对策,帮助大学毕业生主动就业,实现就业工作毕业生和企业"双满意".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就业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命脉。宁波诺丁汉大学2008、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学与就业率达到100%,2010届毕业生考上研究生与成功就业的目前已占91.7%。这源于其成功的就业策略:制定生涯规划,就业从"入学教育"做起;提供质量保证,就业在"教学全程"奠基;高度负责,就业要"一个不少"落实。大学不仅应该成为青年学习深造的理想场所,更应该成为他们高质量就业的预演基地。  相似文献   

4.
浅议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历程、原则、内容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体制结构调整、大发展及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管理方面,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高考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后勤管理都经历了全面改革。计划经济下国有化的办学体制、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及单一的投资体制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部动因,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则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外部动因。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方向性、适应性、规律性、协调性、多样性及风险预测原则。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是: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建设;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发挥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刚 《机械管理开发》2006,(6):145-146,148
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就业现状的特点——毕业生就业难,认真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相应的对策,对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的品格问题、质量问题,根子在不合理的体制。行政管控是一只有形之手左右着大学,大学官级制是其得以强化的条件。大学管理行政化,资源配置垄断化,学术活动功利化,教育伦理沦丧化,彼此相联。丢失了真正的大学精神,将难以造就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7.
大学的社会评价机制是保证大学的社会评价活动有效进行,使其功能得以实现的构造及其运行原理。按照内部功能的差异,它可以分为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当前,我国大学社会评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行不畅、动力不足、约束乏力。完善我国大学的社会评价机制,在运行机制方面,应大力培育教育评价中介机构,加强多元社会评价主体的建设;提升现有大学社会评价机构的专业水平;完善高等教育信息公开和发布制度。在动力机制方面,要确立大学社会评价的地位,激励大学社会评价主体的积极性;给予大学社会评价机构必要的支持,特别是经费支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在约束机制方面,应加强评价主体的自我规范;加强法律规制与行业自律;建立健全专门的高等教育评价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部分提出了两个重点改革任务和目标: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二是完善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在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质量三十条”和“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也是核心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T大学研究生就业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在学期间参加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与他们最终就业地区去向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毕业生在学期间参与过就业社会实践有助于显著提高其毕业后去东北、中部与西部就业的概率。这表明高校将就业引导工作的范围从毕业生扩展到其他年级甚至新生将有助于缓解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的失调。  相似文献   

10.
美中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比较及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就业指导方面对美中两国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比较,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先进经验,对加速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建立统一规范的就业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零散。为提升大学生毕业生创业与就业能力,地方本科高校必须探索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新途径.形成地方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温州模式”案剜研究显示,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地方多元人才目标需求为导向。把创业教育活动纳入教学主渠道,构建校企互动、校内联动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其利益相关者会通过社会评价、生源、学生就业、毕业生成就等途径影响高校专业建设,并最终影响高校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分析专业建设中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利益要求及其影响是实施高校专业建设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分析表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高校专业建设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和影响。这就需要学校在专业建设中,通过识别利益相关者,增进与利益相关者的互相了解,赢得信任以及采取利益相关者纳入的专业建设管理策略等,以促进专业建设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组织文化研究有利于人职科学匹配,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具有导向、激励、筛选等作用.高等教育应关注和传授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发展趋势、选择相应组织文化的方法、适应组织文化的途径等。组织文化不认同是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体症结。就业难的现状凸显高校组织文化教育缺失。我们应进一步明确组织文化教育的应有位置。更加注重组织文化体验实践教学,搭建组织文化展示教育平台.提高教师尤其是就业指导教师的组织文化教学能力,全面加强组织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是在美国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中自然成长起来的,并不断地将高等教育内外的合理成分吸收进来,随时进行着相应的调整。三种类型的认证机构所开展的六种基本的认证活动指向两个核心目标:关于学校的机构目标和关于公众的公共目标。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律性、自治性、未来导向性、多样性与统一性共存、与美国文化精神的一体性等特点。它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制度建设应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母体文化和历史土壤中;始终恪守自己的核心功能与价值;区分学术权力与政治权力的行使空间;把握制度变革的均衡性;注意国际经验吸收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是沿着放权和发展的思路展开的,六十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就与经验主要表现在:实现了权力结构的创新转变,学校布局由省级区域间的不均衡设置向布局结构的合理化转变,从办学理念到实践模式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研究方法和路径的科学性和多样性等。人类进入21世纪后,担负创造和传播知识任务的高等教育的地位更为突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面临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影响、时代的变迁、大学的使命诉求、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冲击等新的特殊的发展环境。要使高等教育从象牙塔走向经济社会建设和个人生活的中心,在国家创新中成为重要基础和引领力量,我们至少必须以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提高、在张扬技术理想的同时,弘扬人文精神、辐射和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