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心理角度切入,分别论证了“支撑精英高等教育的社会心理条件的丧失”、“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心理动力与心理阻力”。通过对动力与阻力的对比、分析,论证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从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还提出:这种转变在新世纪初的头几年里能否实现将成为中国高教育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能否做出重大贡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四大误区,认为大众型高等教育不应排斥精英型高等教育;要办出“高职”的特色,不应使其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型”;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应多样化;要转变轻视技艺,应用的旧观念,促进大众化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中两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进程、资金来源、承担主体和立法上各有特点。作为先行者,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中国以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本文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社区学院;实行多样化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化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努力推进大众化过程,实现均等的教育机会。西方发达 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未消除机会不均等现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应依据我国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教育机会增加与机会均等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大众化评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型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观念及其评价取向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通过对高等教育三个历史时期主流质量观念的剖析与对比,以及对精英质量与大众质量关系之辨析,提出了高等教育转型期大众化质量评价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史与我国教育的基本现实两个角度,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景与现实。  相似文献   

7.
本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首先分析了促使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心理支撑,然后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进一步论证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心理后效。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农村职业地位的提升等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成为农村人口流动、农村职业地位提升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动因;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城乡之间的天然差异和制度性障碍等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也给农村社会流动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了两个重大战略决策。其一是"985工程",旨在"追求卓越",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其二是1999年起持续多年的高校扩招,加快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转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鲁斯.海霍教授及其课题组所关注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都是国家重点综合大学,它们实际上面临着双重任务、双重挑战,即既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又要通过"985工程"的实施尽快缩短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对北大、南大和厦大三个案例的分析,考察它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关系,兼顾国家使命与地方需求,平衡"追求卓越"与"维护公平"、"全球化"与"中国特色"、"学科综合"与"学科特色"等等,进而真切、全面地反映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发生了局部变化,主要特征是开始由高度的统一性向多样化演变,由中央高度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变。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看,这些变化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学校和广大考生四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走向四方利益的均衡是高考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学排行榜作为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的潮流和趋势,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的质量水平与公众和社会需求。本文主要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大学排行榜进行国际比较,以输入、过程、输出作为归类标准分析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的特点,从而透视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当前正面临着由传统的注重学历文凭教育,向倡导终身学习、注重成人发展转型。要实现这一转型,必须从观念的转变入手,在教育目的观、价值观上,实现从“成材”到“成人”的转变;在师生观、教学观上,实现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在学习观上,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三方面观念的转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逐层递进。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代价。高等教育发展与代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高等教育代价与发展共存于高等教育实践结果矛盾统一体之中。就其实践过程而言,从纵向角度表现为两者在时间维度上的链环式因果作用;从横向角度表现为两者在空间状态中的反向消长状态;从时空整合角度则表现为一种非线性作用。从价值论层面看,代价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即代价提供理解和认识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新视角,代价蕴含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目标,代价充任高等教育发展的中介,代价限定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与代价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中学后教育学生加起来约占全世界的25%。未来几十年全球的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增长将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并且中国和印度在其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因为中国和印度目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多和10%。中印两国在扩展规模的同时,在寻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财政资助、培养合格的学术人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文化等方面的挑战十分严峻。在正在兴起的私立高等教育部门以及开发硕士和博士课程方面,中印两国也都面临压力。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中印两国都在努力提升全球形象,实施开发国际教育项目的策略。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两大经济体,高等教育对中印两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理念是人们对于德育的本质、价值及活动的基本观念,它关系到高校德育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应该树立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和责任理念。只有树立了新的德育理念,并遵循了这些理念各自所内含的不同要求,高校德育才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强大的文化功能,能够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传承、创新、辐射和示范作用。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应当成为创新文化的中心,充当创新活动和创新体制的前提与基础,发挥相应的文化引领、精神支持与价值引导作用。因此,创新型国家建设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实施创新文化发展战略,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文化意义;二是通过高等教育导引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三是发挥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改造的参与和评论作用;四是发扬“和合”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切实采取以上这些战略措施,才能确保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以来,中国高教研究经历了两次范式转换。新世纪的中国高教研究范式将发生新的变革,通过建立开放、多元的研究范式,使中国高教研究全面走向开放。同时,高等教育学科并不会因此终结,而将在开放、多元的高教研究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并不断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间既不是相互排斥、彼此对立的关系,也不是自觉转化、必然促进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就是要根据特定的国情、教情、社情、民情与每个学生的条件和意愿,以及效率与公平的理论结构按不同层级安排找到更能兼顾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两个方面求取相对公平与效率的最大值,促进二者的动态适应与相互转化.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又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还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经验.合理分流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最佳途径.其机理在于合理分流取向具有兼顾性、分流策略具有科学性、分流结构具有协调性、分流模式具有多样性、分流机构的定位具有切实性、分流资源配置具有合理性.实现高等教育的合理分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