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微乳液膜萃取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油酸/丁醇/碳酸钠水溶液组成的微乳体系对水相中Zn^2+进行萃取研究,考察了微乳体系组成,水相的pH值、膜水比、搅拌时间等实验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以及水相中NaCl盐度对微乳体系乳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油酸:丁醇:碳酸钠(1.0mol/L)=5:5:4(体积比),废水pH值在5.1~5.8之间.膜水比Rew为1:7,搅拌时间为6min时.Zn^2+萃取率达到99.91%,由初始浓度500mg/L降至0.7mg/L,水相中NaCl含量为1.5g/L时.萃取过程中不存在溶胀现象。用盐酸调节pH值破乳.油相回用.实验结果证明5次回用后液膜萃取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地测定地下水中阴离子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地下水样品中常见阴离子含量,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色谱条件为:ICS-1500离子色谱仪SA_23-25阴离子分离柱,ASRA自身再生抑制器,以4.5mmol/LNa2CO3和8.0 mmol/L NaHCO3为淋洗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器为抑制电导检测器,对地下水中F、Cl、NO3、PO43-和SO42-进行监测。三个点位水样中除PO43-未检出之外,其他均检出,但未超出标准浓度限值。本方法相关性好(r>0.999),检出限低(0.020.12 mg/L),精密度高(RSD为0.33%0.12 mg/L),精密度高(RSD为0.33%3.07%)。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阴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北京市朝阳区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制,采集2007—2009年不同季节中共计144个地下水样品进行监测,应用相关分析法、水化学方法和离子比例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差别较小。地下水阴离子中HCO3-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含量相对稳定,质量浓度均值在290~302 mg/L,而Cl-受环境影响质量浓度变化较大,变异系数在95.7%~132%,阳离子则以Na+、Ca2+为主,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53~72 mg/L和49~62 mg/L,且Na+质量浓度变化稍大。总体上朝阳区地下水TDS中等,均值为449.4 mg/L,与Cl-、SO24-、HCO3-、Ca2+和Mg2+的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NaCa为主,少数地段出现HCO3Cl-CaMg和HCO3SO4-NaCa。  相似文献   

4.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RI系统处理糖蜜酒精废水进行了研究,确定湿干比1:1,配水时间3h,负荷1.5-3.0m^3/m^2·d时,试验效果较好。在进水COD浓度小于300mg/L时,COD的去除率达到80%1:2上,硫酸盐去除率44%以上,色度去除率50%以上,但随着进水COD浓度的升高,COD、硫酸盐、色度等去除率缓慢下降,当COD浓度超出2500mg/L时,系统的生物降解作用消失,仅存单独的机械过滤。  相似文献   

5.
马荣 《陕西水利》2023,(4):174-176
正确按照检测标准《水质总氮、挥发酚、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六价铬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为分光光度计》(SL/T 788.4-2019)对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检测,通过对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测定分析,对该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检测时,当光程是50 mm时,水里面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方法检出限为0.010 mg/L,检测范围是0.040 mg/L~1.00 mg/L;若是该浓度大于方法测定的上限样品浓度,则可以经过适当的稀释以后再次进行测定,本方法验证了相对标准偏差、相对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等指标都符合标准,测定结果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检出限为0.010 mg/L,两个浓度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4.01%(n=20)和1.84%(n=20),分别测定了加标回收率,且都在标准范围,测定本中心有能力开展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地表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USB反应器中接种活性污泥,以葡萄糖为碳源在40天内培养出良好的反硝化颗粒污泥。在水力上升流速3.3 m/h时,MLSS与MLVSS分别为27.5g/L与23.1g/L;当反应器氮负荷为19.1 gN/(L·d)、有机负荷为91.3 gCODCr/(L·d)时,氨氮和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98.4%与91.1%;在允许负荷内,若进水C/N值合适,则出水硝酸盐氮与CODCr浓度均很低,NO3--N<1 mg/L, CODCr,<10 mg/L。  相似文献   

7.
对水中六种多环芳烃固相萃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洗脱溶剂、上样速度、小柱填料三个因素对固相萃取水中多环芳烃回收率的影响。通过三组实验确定六种多环芳烃在固相萃取小柱上的洗脱条件并选择最佳的固相萃取小柱,从而优化检测水中多环芳烃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以10mL/min流速上样,用4mL二氯甲烷洗脱含碳量17%~18%的ci8固相萃取小柱时的样品萃取回收率最好,回收率在61.71%-97.64%,适合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中六种多环芳烃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Fenton试剂氧化降解活性染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Fenton试剂对活性K - 2RL ,H -E2R ,HE - 3G ,X - 6B1Y ,X - 3B ,K - 2R ,H -E7B ,X - 4RN和S -F3B 9种染料所配水样进行处理 ,染料浓度为 4 0 0mg/L时 ,在FeSO4 浓度为10 0~ 180mg/L ,H2 O2 浓度为 2 4 0~ 5 40mg/L ,pH值为 3,反应时间为 1h ,温度为室温条件下 ,色度去除率达 95 %以上 ,COD去除率为 6 5 %~ 85 % ,TOC去除率为 70 2 %。反应前后的UV -VIS吸收光谱的比较表明 ,Fenton试剂对这 9种活性染料有着比较理想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全扫描(scan)定性、选择离子(SIM)监测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水中硝基苯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得出回收率在80%-105%,RSD≤4%,方法检出限≤0.001mg/L。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流动注射法在线蒸馏并测定水和废水中挥发酚,该方法在2.0μg~200μg/L phenol/L线性关系r=0.9998,精密度RSD=0.784%,回收率=101.4%,每小时能测定8个样品,试剂消耗量少,适用于饮用水、地表水、盐水、生活和工业排放废水中挥发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对位于雷州湾东海岛滨岸测井地下水进行了小、大潮周13取样及其化学测试。对Ca^2+、K^+、Na^+、Cl^-、SO4^2-、TDS和总硬度变化与相互关系的分析显示,离子平均值范围为35.65—3610.41mg/L,K最低,Cl^-、Na^+依次最高,TDS为4970.89~6441.48mg/L,总硬度为1054.75~1409.65mg/L,统计特征随潮期有所不同;离子比例较为稳定性,Cl^-含量占88~98%,为Cl^-·SO4^2- -Na^+·Ca^2+型水,潮周期内要素变化较剧烈,但同步性较好,绝对振幅以Cl^-、Na^+最高,相对振幅以SO4^2-、Na^+最高,Na^+、Cl^-占离子强度,的比例较高,离子重新配对,盐效应明显,具有侵入特征;γNa^+/γCl^-为0.75—0.83,γHC03^-/γCl^-为0~0.015,测次SAR平均值分别为16.60、20.17,活性系数r最高为0.77;线性拟合表明:阳离子对Cl^-趋向性以K^+最高,其次是Na^+;离子平均含量序列很好地满足指数规律;上述要素线性相关显著,又以Na^+、Cl^-与各要素相关系数最高,再次表明两者具有主导性;γCl^-/γHC03^-表明咸化程度较高,潮周期内离子拟合趋势线斜率k〉0,表明调查期间呈现缓慢咸化趋势;水质除了总硬度为IV~V类,其它均为V类,总体结果为较差。  相似文献   

12.
Fenton氧化混凝沉淀法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联合混凝沉淀法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处理二沉池出水,考察了COD去除效果及经济性,提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浓度为30%的H2O2投加量为400mg/L,Fe^2+/H2O2(摩尔比)为1:5,反应时间为0.5h,pH值为3,PAC投加量为100mg/L。试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COD去除率为70.6%,出水COD浓度达到GB8978—1996(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处理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工程实际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高含盐含氯采油废水生物处理现场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厌氧折板反应器(ABR)+SBR活性污泥法联合工艺处理高含盐含氯采油废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后的采油废水含盐度为27.4-31.8g/L,含Cl-14000-15000mg/L,CODCr、硫化物和石油类含量分别为150-396mg/L、11.8-20.1mg/L和11.5-15mg/L,经ABR+SBR处理后,出水CODCr在50mg/L左右,硫化物含量在0.25mg/L以下,石油类低于检测限0.5mg/L,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试验成果已用于涠洲终端处理厂采油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针对硝基苯难降解性,以及其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和积累的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系列金属离子掺杂纳米TiO2为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对硝基苯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效果依次为,铜掺杂纳米TiO2、铁掺杂纳米TiO2、铬掺杂纳米TiO2、商品纳米TiO2。铜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合成废水pH为3.0,铜掺杂纳米TiO2用量为7.5g/L废水,用30W紫外灯在搅拌条件下光照4h,废水的硝基苯含量由100mg/L降至2.59mg/L,去除率达到97.41%。  相似文献   

15.
耐辐射球菌是一种非致病菌,拥有极强的抗辐射、抗氧化特性,具有成为工程菌处理Cu2+的潜力。采用酶标仪测定Cu2+对耐辐射球菌的生长速度的影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测定菌液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Cu2+浓度。结果表明,当Cu2+初始质量浓度为1.36mg/L时,耐辐射球菌对其清除效率为57.3%;当-Cu2+初始质量浓度为6.28mg/L时,对其清除效率为35.4%。此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受到Cu2+胁迫的耐辐射球菌,发现球菌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悬浮物(SS)的定义,借助于样品过滤前后的吸光度的变化(ΔA),求得水样中的SS植.方法简单、操作易于控制、操作时间短、误差来源少、准确度高.对1.2~20.1mg/l的水样进行分析测定,与重量法比较误差在-1.7~1.0mg/l之间,能满足低含量SS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碳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快速测定水中亚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分别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根据亚硝酸根(NO2-)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快速定量测定水中NO2-的含量。实验发现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对NO2-的检测效果更好。在最佳检测条件下(石墨烯碳纳米材料用量4μl(1 mg/ml)、溶液p H值4.0、富集时间1 min和富集电压0.7 V),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的氧化峰电流与NO2-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6~1.0×10-3 mol/L,相关系数为0.999 0,检测限为1.0×10-6mol/L(以3倍信噪比计)。在高浓度的K+,Ca2+,Mg2+,Zn2+,Al3+,Na+,SO42-,COOH-,Cl-,Cl O-,PO43-,CO32-等离子存在条件下,对NO2-的测定没有影响。利用该修饰电极对自来水中的NO2-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引黄济青工程渠首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从引黄济青工程渠首取样并分析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渠首黄河水含沙量和浊度年平均值分别为0.83kg/m3、754NTU;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3.43~6.84mg/L,平均值为4.70mg/L;硝酸盐氮(N03-N)是TN的主要形式,占TN的58.5%-90.2%;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02-N)、总磷(TP)含量较低;叶绿素a(Chla)变化范围为1.10-7.60mg/m2,平均值为3.96mg/m3。除泄洪、流量低等特殊情形外,不同季节间含沙量、浊度及其他水质指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前检测生活饮用水中游离余氯的常用方法有3种,即DPD分光光度法、TMB目视比色法和便携式余氯仪法.采用这3种方法对同一样品的游离余氯进行检测时,得到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实验对这3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考察方法之间的符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游离余氯浓度约为0.5mg/L以下时,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游离余氯在0.5~1.0mg/L之间时,TMB目视比色法结果偏低,DPD分光光度法和便携式余氯仪法结果相近;当游离余氯浓度更高时,3种方法结果相差更大.  相似文献   

20.
研究冬季沁河(河南段)的水化学特征为沁河水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利用提供依据。采集沿沁河及黄河9个断面样品并对样品的主要阴、阳离子和重金属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沁河的主要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沿水流方向沁河取样断面由上到下水化学类型由Ca2+-SO42-+HCO3-型转变为Ca2+-HCO3-型;钙离子占阳离子总量51%,碳酸氢根离子占阴离子总量51%。黄河的水化学离子组成与沁河有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钠离子和氯化物。沁河各点处的硝酸盐含量基本一致,平均为15.34mg/L(以NO3-计);氨氮浓度沿沁河径流路径呈上升趋势,平均浓度为1.42 mg/L(以NH3-N计)。冬季沁河(河南段)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控于自然因素,沁河水体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地下水,氨氮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放的污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