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复合甜味剂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甜度高、等甜蔗糖甜度成本低的糖精钠为甜味剂主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钾和甜菊糖甙为辅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为补充因素 ,以正交法安排试验 ,筛选出综合性能较优的复合甜味剂配方。 相似文献
4.
刘国敏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8,14(1):57-58
甜味剂是世界上耗用量最大的一种食品添加剂,随着各种新型的甜味剂产品的开发。复合甜味剂也相继出现。本文论述了关于复合甜味剂的特点和好处及开发复合甜味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低糖话梅品质的脱盐方法、干燥方式、烘干温度、烘干方法、白砂糖用量及甜味剂复配配方等关键工艺要点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坯脱盐用水量与梅坯重之比为1∶8,浸泡脱盐1h;梅坯经甘草料液浸渍后,采用热风间歇烘干法,即先在60℃下烘1.5h,而后间歇1h,再于50℃下烘2.5h;甘草料液的最佳甜味剂配比为:每100g梅坯中,加入白砂糖1.8g,甘草2g,AK糖0.45g,甜菊糖0.45g,三氯蔗糖0.05g。按此工艺技术制成的话梅含糖量在7%左右,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并达到了降低甜味剂添加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低糖话梅品质的脱盐方法、干燥方式、烘干温度、烘干方法、白砂糖用量及甜味剂复配配方等关键工艺要点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坯脱盐用水量与梅坯重之比为1∶8,浸泡脱盐1h;梅坯经甘草料液浸渍后,采用热风间歇烘干法,即先在60℃下烘1.5h,而后间歇1h,再于50℃下烘2.5h;甘草料液的最佳甜味剂配比为:每100g梅坯中,加入白砂糖1.8g,甘草2g,AK糖0.45g,甜菊糖0.45g,三氯蔗糖0.05g。按此工艺技术制成的话梅含糖量在7%左右,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并达到了降低甜味剂添加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14.
复合澄清剂对李子酒澄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发酵李子酒的澄清效果,以新鲜李子为原料酿制成李子酒,以明胶、皂土为澄清剂,分别进行单一澄清处理和复合澄清处理,对原酒及处理后酒样的透光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总酚、蛋白质及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8 ℃避光密封静置4 d条件下,当明胶0.4 g/L和皂土0.02 g/L复合澄清处理时,李子酒的澄清效果最好,测得透光率为90.7%;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总酚、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8%、24.3 g/L、9.38 g/L、492.9 mg/L、411.4 μg/mL,营养成分损失较少,而且其酒体稳定清亮,无沉淀产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复合甜味剂的性质、特性和应用意义,综述了复合甜味剂在我国的生产、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复合甜味剂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阐述了当前我国加强对复合甜味剂管理及应对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复合甜味剂的性质、特性和应用意义,综述了复合甜味剂在我国的生产、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复合甜味剂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阐述了当前我国加强对复合甜味剂管理及应对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渗糖方式对红宝石李果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宝石李为原料,采用常压、真空、超声波和微波3种渗糖加工方式,研究不同渗糖工艺下红宝石李果脯的色泽、质构特性、总糖含量、复水性、水分构成、滋味以及果脯品质的感官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真空渗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亮度,微波渗糖得到的产品色泽较差;超声波渗糖的产品复水率、硬度和韧性显著偏高(P <0. 05),总糖含量最高;微波和超声波渗糖制备果脯中结合水的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 <0. 05)。电子舌滋味测定结合感官评价超声波渗糖制备的果脯滋味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双华李果胚为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四种中草药(金银花、甘草、胖大海、薄荷)提取浓缩液的复配比,结合凉果传统加工工艺研发一种具有清咽润喉功效的双华李凉果,以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为模型,通过对炎症因子(TNF-α、IL-lβ、IL-6、PGE2、NO)分泌的影响评价其清咽润喉效果。结果表明,四种中草药提取浓缩液的最佳复配浓度分别为:金银花56 mg/m L、甘草59 mg/m L、胖大海61 mg/m L、薄荷105 mg/m L。在炎症反应中,一定浓度的样品均能使炎症因子TNF-α、IL-lβ、IL-6、NO的分泌显著降低(p<0.05),而对PGE2的分泌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当浓度达到为50 mg/L时的抑制抑制作用最强,对TNF-α、IL-lβ、IL-6、NO的抑制率分别为54.42%、69.14%、38.50%、27.17%,说明研制的双华李凉果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清咽润喉功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