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基于跟踪精度控制的组网火控雷达抗ARM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火控雷达目标跟踪及间歇辐射原理,提出了一种保精度抗反辐射导弹(ARM)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递推式自适应滤波算法,实时控制跟踪精度,来调节组网火控雷达的辐射时间和规律,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雷达信号被截获的概率.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与正常工作雷达相比,该方法可以使火控雷达同时实现对反辐射导弹载机的准确跟踪和对反辐射导弹...  相似文献   

2.
从火控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迫切需求出发,基于雷达组网理论,提出了组网火控雷达间歇辐射抗反辐射导弹方法;对非相干两点源干扰单脉冲雷达测角理论进行拓展分析,提出了两点源或多点源间歇辐射对反辐射导弹的闪烁诱偏方法;建立了反辐射导弹攻击效果评估模型,在设定的仿真背景下,对不同来袭方向的反辐射导弹的闪烁诱偏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来袭方向的反辐射导弹,通过调整雷达的组网形式可以获得最佳的对抗效果。  相似文献   

3.
反辐射导弹的出现对防空兵火控雷达的生存力和战斗力提出了严峻考验,文章通过分析反辐射导弹的局限性和防空兵火控雷达的自身优势,提出了8种有效抗击反辐射导弹的对策,并对防空兵火控雷达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史彦斌  张安  高宪军 《电光与控制》2007,14(6):53-55,91
通过分析反辐射导弹的战斗原理以及组网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机理,建立了组网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的WSEIAC效能评估模型,并选取了适当的评估指标.提出了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估组网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效能的方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既符合定性分析的结果,又为定量分析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组网火控雷达间歇跟踪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组网的红外/雷达协同间歇跟踪方法.该方法利用红外/雷达进行协同间歇跟踪,通过数据拟合对连续红外数据与间歇雷达数据进行时间配准,并对配准后的数据进行压缩,然后采用集中式序贯滤波融合算法对异类间歇数据进行融合,形成连续的目标跟踪航迹.仿真结果表明,与组网火控雷达间歇跟踪相...  相似文献   

6.
针对反辐射武器对雷达等探测预警系统及防空系统的严重威胁,主要从预先告警、诱骗、拦截摧毁、采用先进雷达体制及雷达组网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侦察设备不断发展,雷达在战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采用雷达组网技术可以对保护雷达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对雷达组网技术应用效果进行仿真,采用交互式仿真方法对组网火控雷达目标跟踪系统进行仿真。首先介绍了组网火控雷达目标跟踪技术;然后提出基于HLA的组网火控雷达目标跟踪系统的仿真方法,并给出仿真系统中的各个联邦成员的功能、参数和公布/订购关系;最后给出了仿真系统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8.
机载预警雷达应用变抽样率处理技术检测反辐射导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将变抽样率处理技术应用于机载预警雷达检测反辐射导弹,文中首先分析了信号模型,。并对反辐射导弹居主动段和被动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对机载预警雷达跟踪反辐射导弹进行了分析,最后还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机载预警雷达中,变抽样率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反辐射导弹。  相似文献   

9.
组网火控雷达目标跟踪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侦察设备不断发展,雷达在战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采用雷达组网技术可以对保护雷达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对雷达组网技术应用效果进行仿真,采用交互式仿真方法对组网火控雷达目标跟踪系统进行仿真。首先介绍了组网火控雷达目标跟踪技术;然后提出基于HLA的组网火控雷达目标跟踪系统的仿真方法,并给出仿真系统中的各个联邦成员的功能、参数和公布/订购关系;最后给出了仿真系统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技术对抗多模制导反辐射导弹难以奏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新途径,即高功率雷达通过辐射高能量微波攻击反辐射导弹。首先介绍了高功率雷达概念和基本功能,然后分析了高功率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的作用流程和损伤效应,进而推导出在反辐射导弹不同角误差漂移速度下高功率雷达的有效对抗距离,最后对高功率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于研究新型体制雷达和反辐射导弹对抗方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反辐射导弹利用被动导引头角跟踪系统捕获跟踪辐射源目标,是毁伤辐射源目标的电子战硬杀伤武器。简述了反辐射导弹与雷达辐射源的电子对抗过程,详细分析了反辐射诱偏技术,研究了基于捷变频的角闪烁技术,并对其干扰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点源布站形式,雷达和诱饵辐射源均采用捷变频体制,可以有效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攻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外辐射源雷达系统的目标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锋  尹锦荣 《现代雷达》2006,28(10):18-21
基于外辐射源的单站无源定位系统实际相当于收发分置的双基雷达,具有反侦察、抗干扰、反隐身和防反辐射导弹等潜在优势,因此利用外辐射源信号对目标进行无源定位和跟踪是目前国际上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外辐射源的单站无源定位系统的目标定位算法,借助信号到达的时间差和方位信息,对空中目标进行定位,并进行算法的推导、精度的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此定位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张凯  张伟 《现代电子技术》2014,(11):40-43,46
航迹优化对于提高单站无源定位的定位精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反辐射导弹的应用中,航迹优化问题实际上是设计最优方案弹道或者是最优导引规律的问题,不同于仅从定位精度角度优化观测器航迹的问题。这里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推导了航向、弹道偏角和定位误差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的关系,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获得了仅从定位精度出发的最优航向和弹道偏角。然后针对反辐射导弹的实际应用背景,提出了适合反辐射导弹应用的优化飞行方案,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比了三种飞行方案优劣。  相似文献   

14.
对武器系统来说,越早完成弹道导弹群目标分裂跟踪,准备时间就越充分;但另一方面如果群目标分裂过早,在跟踪过程中极易发生混批、错批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弹道导弹群目标跟踪分裂算法:首先分析群目标形成与跟踪策略,论述了IMM-UKF滤波框架,然后对群目标分裂算法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了影响群目标分裂性能的各种因素,最后采用Pareto改进方法解决了多目标规划问题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达到群目标尽早分裂与群内目标关联稳定度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谢红  孙莹 《信息技术》2008,32(4):60-63
两点源诱偏是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常用方法,传统的被动导引头的测向方法都无法正确识别判定两点源中的目标.采用一种可以准确辨别并跟踪两点源的测向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即比相比幅测向系统和多次采样数据处理法,阐述了这种测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并且对处理后的信号测向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以及在不同信噪比下的性能作出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在高斯混合分布杂波下检测反辐射导弹(ARM)的Wald检测方法.针对基于期望最大化(EM)算法估计杂波参数时,由于初始化不当使迭代运算落入初值陷阱、导致估计错误的问题,提出基于矩-EM算法估计杂波参数的方法,导出了高斯混合分布杂波下ARM目标的Wald检测统计量.不同参数条件下的仿真表明,矩-EM算法能够更准确地估计杂波参数;基于高斯混合分布杂波假设的Wald检测性能明显优于基于高斯分布杂波假设的Wald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雷达电磁诱饵不能诱偏加装红外制导导引头反辐射导弹的问题,提出了雷达红外诱饵弹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方法,分析了雷达红外诱饵弹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红外诱饵弹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效能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效能模型,对红外诱饵弹在实际中的运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态变形伪装技术对抗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打击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精度高、抗干扰和全天候工作能力强、打击距离远,在复杂背景条件下具有捕获、识别、锁定和跟踪目标的自动决策能力,尤其适合攻击纵深的地面固定目标。在高技术兵器迅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各国重点研究和发展项目之一,对国防工程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文中对红外成像制导过程中的目标跟踪机理作了分析,提出了利用动态变形方法对抗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攻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导弹有限时间三维非线性导引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已推导所得的导弹-目标相对运动三维非线性模型作为研究对象,为获得快速收敛的跟踪效果,引入有限时间控制理论,设计具有有限时间收敛效果的非线性导引律.从理论角度论证了导弹在有限时间内成功拦截非机动目标的可行性,并估算了有效拦截时间的范围.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导引律能够使整个导弹-目标相对运动系统稳定,控制导弹在有限时间内击中目标,实现零脱靶量打击,提高了导弹的拦截性能.  相似文献   

20.
周建忠 《激光与红外》2012,42(9):1086-1090
通过对红外成像导引头目标识别和跟踪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反舰红外成像导弹干扰算法。对干扰物的面积、布放高度、布放距离、持续时间、辐射强度和干扰波段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建立红外成像导引头对抗仿真模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