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单体浓度范围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 Span 80和 OP- 10为乳化剂 ,白油为连续介质 ,过氧化二碳酸 (2 -乙基己酯 )为引发剂 ,进行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研究了较高单体浓度范围内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与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的关系 ,得到 Rp∝ [M]2 .2 4 [I]0 .81[E]0 .59,Mv∝ [M]0 .92 [I]n[E]-0 .37,其中 [I]=2 .5 7× 10 -4 mol/L~5 .14× 10 -4 mol/L时 ,n=0 .93,[I]=5 .14× 10 -4 mol/L~ 7.96× 10 -4 mol/L时 ,n=- 1.62。Rp 对 [M]的反应级数高达 2 .2 4 ,可能的原因是单体参与了引发过程和聚合区域粘度的影响。Rp 随着 [I]先增大后减小 ,可能与不同引发剂浓度范围内链增长自由基终止方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紫外光直接引发AM反相微乳液聚合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直接光引发的低温、高纯度特性和微乳液聚合的低黏度、快速反应相结合,研究了丙烯酰胺、乳化剂、水和环己烷体系的微乳液聚合。在低温下(24℃-30℃)且不使用引发剂,采用紫外光直接引发了聚合反应并得到纳米微胶乳。通过研究反相微乳液聚合,得到光强IUV、单体浓度[M]、乳化剂浓度[E]、温度T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规律,聚合速率Rp随IUV、[M]和T的增大而变快,随[E]的增加变慢;产物特性粘数[η]随[M]的增加变大,随IUV、[E]和T的增大变小。并得到动力学方程式:Rp∝[IUV]0.4972[M]1.5048[E]-0.5731及表观活化能Ea=12.98kJ/mol。根据得到的动力学数据和实验结果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以机械活化淀粉(mSt)为接枝母体,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机械活化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浓度[M]、淀粉乳浓度[mSt]和乳化剂浓度[E]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考察范围内动力学关系式为Rp∝[mSt]1.5[M]1.7[I]0.9[E]0.92,单体浓度和淀粉乳液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影响显著,聚合反应速率随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在45~60℃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9.5kJ/mol,聚合过程中单基终止与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CE和聚合温度T对微乳液共聚合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I]^0.90[M]^1.49CE^0.73exp(-6116/T),M^-,∝[I]^-1.60[M]^-1.22CE^-1.43exp(3496/T);rst=0.55,rBA=0.23.  相似文献   

5.
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丙烯酰胺(AAm)10~30%水溶液在正庚烷中反相乳液聚合的动力学。关联得到:聚合速率R_p=K[M]~(1.88)[I]~(0.78)[E]~(0.53),式中[M]、[I]、[E]分别代表单体、引发剂及乳化剂的浓度。计算得到AAm聚合反应活化能E。为17.7kcal/mol。对这些数据与文献值作了对比讨论。本文还关联了产物分子量与工艺参数的经验关系式; 文章最后对AAm反相乳液聚合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接枝母体,研究了在机械活化淀粉/单体(AM)/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接枝量和接枝共聚速率(R g)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 g∞[mSt]1.24[I]0.76[M]1.54[E]0.33,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速率随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淀粉乳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共聚速率影响显著,在45℃~60℃范围内,接枝共聚反应链增长步骤的活化能为34.85 kJ/mol。  相似文献   

7.
机械活化淀粉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84[M]1.12[St]1.07[E]0.54。推导并验证了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和反应机理,双基终止与单基终止过程同时存在,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O/W型甲基丙烯酸甲瑟(MMA)、表面活性剂和水的三元微乳液相图。盐类对微乳液增容MMA单体的影响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加入无机盐可以增加微乳液中MMA单体的含量.不同无机盐增容MMA的效果不一样:KBr>KCl.NaCl>K2SO4.其增容效采随盐用量增加而提高.聚合反应速率与MMA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的关系为Rp ∝[M]^0.89[I]^0.44[E]^-0.88聚合反应温度提高.聚合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9.
St-g-AM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方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推导并修正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St]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验证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本实验得出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与理论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Rp∝[I]0.5~1[M]1~1.5[St]0.5~1.47[E]0.6基本一致,说明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引发过程由引发剂受热分解生成初始自由基和初始自由基攻击淀粉分子形成淀粉骨架自由基两部分构成;在聚合过程中,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0.
周晓东  郭玉  古国华  傅洵  胡正水 《材料导报》2004,18(Z2):247-249
研究了以PEO20-PPO70-PEO20和P(C9-AA)两亲聚合物分别作乳化剂时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动力学,考察了乳化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和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EO20-PPO70-PEO20作乳化剂时,[Rp∝E]0.65[I]0.91,表观活化能为36.66 kJ·mol-1;以P(C9-AA)作乳化剂时,Rp∝[E]1.80[I]0.92,表观活化能为78.70 kJ·mol-1.  相似文献   

11.
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体型大分子,其独特的结构赋予其具有不同于传统线性聚合物的性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是超支化聚合物研究的重要内容,合成方法对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介绍,其中主要涉及传统的缩聚聚合、活性聚合、离子聚合、开环聚合以及一些新型的聚合反应,同时论述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粒径单分散高聚物微球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粒径单分散高聚物微球在许多领域里有着广同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粒径单分散微米级高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和进展情况。介绍影响分散聚合的单体浓度、介质、稳定剂、交联剂、引发刺等影响因素对分散聚合的影响和种子溶胀法的进展情况。对国内原子转移自由基研究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用电导法研究了2,5,8-三氧壬烷(IG)浓度为40%,(体积比)时,n-BuLi引发的α-甲基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反应。证实了此时存在自由离子,并用Krauss法求出了该体系的自由离子解缔常数(1.64×10~(-5)M,20℃)。  相似文献   

14.
通过乳酸脱水合成出高纯度的D ,L 丙交酯。以辛酸亚锡为引发剂 ,进行丙交酯开环聚合为聚乳酸 (PDLLA)的实验研究。讨论了D ,L 丙交酯开环聚合的影响因素和PDLLA聚合条件  相似文献   

15.
无机超细粒子表面聚合物包覆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中就聚合物对无机粒子表面进行包覆改性的原位聚合方法,包括接枝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接枝聚合法中的预先接枝不饱和基团、预先接枝引发基团以及预先接枝终止基团等方法和乳液聚合法中的无皂乳液聚合法、预处理乳液聚合法以及微乳液聚合法等方法,并分析了它们对无机粒子进行表面改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不同聚合方法对耐热有机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为主要原料,分别运用溶液法和悬浮法共聚合成耐热有机玻璃,通过选取四个典型配比,比较了两种聚合方法对共聚物中残留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的浓度,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其耐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Self-propagating Free-radical Binary Frontal Polymerization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The first mathematical model for free-radical binary frontal polymerization (BFP), is presented. The model describes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al situation. A test tube is filled with a mixture of two monomers and an initiator. When the 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the tube is increased a self-sustained polymerization wave which propagates along the axis of the tube is formed. Two different polymer species are synthesized in the wave. Such one-dimensional polymerization waves are studied.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derived and compared to numerical solutions. The effect of various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on the front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甲基丙烯酸乙酯的"活性"/可控阴离子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位阻大的引发剂1,1-二苯基己基锂(DPHLi),添加新型络合剂LiClO4,在-5℃,实现了活性阴离子聚合反应,获得分子量分布为1.05的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  相似文献   

19.
以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2N+)为乳化剂,羧端基十二烷基三硫代酯(DMP)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不使用助稳剂条件下采用RAFT乳液聚合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颗粒并对聚合机理及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12N+乳化剂能在反应过程中参与单体共聚,形成的预聚物能起到助稳剂作用,反应温度以70℃为宜,产物平均粒径约为36nm,分子量分布小于1.5。  相似文献   

20.
含有糖单元的聚合物因其在药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等"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在制备含糖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上述三种聚合方法对含糖聚合物分子量和结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