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耐火制品模具CAD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功能的实现.使用该系统,只需输入砖型的有关数据、砖的材质和放尺,计算机即可自动显示和输出制造该耐火制品的全套零件图或装配图.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革了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煤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系统是在Auto CAD丰富的图形编辑功能基础上,根据煤矿常用图件的特点而开发的一套CAD应用软件,主要用于设计和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矿建设计施工图和各种机械图等.该系统融数据管理、设计计算与绘图于一体.大大地提高了设计绘图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SolidWorks的注塑模具CAD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了一个基于SolidWorks的智能注塑模具CAD系统,阐述了注塑模具CAD的总体推理过程,设计开发了注塑模具设计知识库和数据库,并设计了一个简洁、直观、操作简单的注塑模具专用界面,可在注塑模具设计过程中调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推理,实现注塑模具CAD系统的智能化.还对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技术,利用Visual Basic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对建立动态链接库文件的技术作了一定的研究.最后给出了注塑模具设计过程的例子以及结论.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高等院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模具开发中的应用情况,以电器外壳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为例,介绍了利用现有软件对其进行模具设计、模流分析、仿真加工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注塑模具的并行设计流程,并着重讨论了基于Pro/E应用软件平台的注塑模架CAD系统的设计思路、CAD模型的设计策略--基于子装配变换的模块化装配模板模型以及本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利用本系统实施注塑模具后续并行设计的可行性。本系统成功的实现了标准模架库的CAD建模突破性的将模架CAD与后续的模具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对注塑模具后续并行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开发了一个基于SohdWorks的智能注塑模具CAD系统,阐述了注塑模具CAD的总体推理过程,设计开发了注塑模具设计知识库和数据库,并设计了一个简洁、直观、操作简单的注塑模具专用界面,可在注塑模具设计过程中调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推理,实现注塑模具CAD系统的智能化,还对SohdWortks的二次开发技术,利用Visual Basic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对建立动态链接库文件的技术作了一定的研究.最后给出了注塑模具设计过程的例子以及结论。  相似文献   

7.
注射模具作为重要的模塑成形工艺装备,传统的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CAD技术在模具设计中具有较大优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UG NX3.0/Mold W izard软件,以手机外壳注射模具设计为例,主要介绍了模具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以某汽车内板件为例,利用UG软件进行相关成型曲面、过渡曲面的CAD设计.将设计好的相关曲面导入Autoform软件中,再对主要的冲压过程设置冲压动作与参数进行CAE分析模拟,不断优化曲面与参数直至获得符合要求的CAE分析结果.然后根据确认的成型曲面与模拟参数进行相应模具结构的CAD设计.从而实现了CAD/CAE的交互协作,极大的缩短了模具设计时间,提高了汽车内板件冲压模具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避雷针的保护原理及计算方法做出了较详细的阐述。通过对保护范围的比较计算,分析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合理方法。设计部门或运行单位为了校验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通常采用手工计算及绘图办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利用MATLAB设计出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进行图形化显示及辅助分析,其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显示效果直观明了,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绘图是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以SolidWorks软件为平台,将以SolidWorks、VB及Access结合建立的模具标准件库与可以方便地对所设计的模具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及有限元分析的Ansys相结合,形成一种进行模具的动态设计和优化的CAD/CAE模具设计集成环境。该环境和方法对模具结构设计分析具有先进性和经济性,而且方便灵活,大幅度降低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对SolidWorks等CAD的二次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阐述了用所集成的环境在模具结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的一般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220KV 大型变压器“CAD”课题的研究方法及其绘图软件的功能与特点,并论证了在大型变压器的结构设计中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堤防设计是一项涉及测绘、计算、绘图和施工等多项任务的复杂系统工程,堤防CAD系统的研究以计算机图形学为理论基础,以AutoCAD为图形平台,以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为开发工具,对堤防CAD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对堤防设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堤防CAD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和数据流向,提出了堤防计算数据与图形数据交互的方法,并实现了自动绘制堤防相关工程图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航空制造业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冲压模具每年都在以20%的增速发展,但是我国在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生产周期过长、使用寿命较短、精度较低、使用不稳定等等,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数字化技术水平低.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对此可以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用以提高模具的生产量,减少航空制造业与汽车工业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D/CAM,是当代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从它产生至今虽然只有短短30多年的历史,但它推动了几乎一切领域的设计革命。目前,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CAD/CAM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手工绘图、发图、凭图纸组织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方式,将它变为图形工作站上交互设计,用数据文件发送产品定义,在统一的数字化产品模型下进行产品的设计打样、分析计算、工艺策划、工艺装备设计、数控加工、质量控制、编印产品维护手册、组织备件订货供应等等。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CAD/CAM为建立一种新的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体制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阐述了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绘图技术进行圆孔拉刀的设计,并成功地解决了齿升量排列和齿距(即容屑槽型)选择等拉刀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其中部分设计已达到了优化要求.拉刀工作图在绘图功能极强的AUTOCAD绘图软件包支撑下绘制.整个软件技巧性强,考虑问题全面,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圆孔拉刀的设计效率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UG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的标准件库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标准件库是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中减少重复设计与重复绘图的重要手段.利用UG平台的CAD/CAM/CAE一体化功能,针对某汽车厂的设计需求,依据国内模具行业标准并引用面向功能的思想,给出了通过UG二次开发所建立的标准件库的设计方案和系统结构,并通过凸模设计实例说明了建立标准件库的过程.在所设计的标准件库中,实现了零件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已成为广大设计人员的迫切愿望。本文对在机械设计中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讨论,并对CAD在机械设计中的几个主要应用方面:工程数据库管理、分析计算、绘图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UG和MoldFlow的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注塑模具设计方法存在设计周期长、成本高且质量难以保证的不足,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UG和有限元分析软件MoldFlow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机外壳的注塑模具设计,创建了相机外壳的三维实体模型和模流分析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注射过程中流动分析结果、冷却分析结果的仿真,调整了相机外壳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结构,最后采用UG/MoldWizard模块创建了经过优化和调整的注塑模具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19.
CAD简称计算机辅助设计.它帮助人们从繁琐的手工绘图中解脱出来,实现无纸、无笔、无尺、无图板设计,不仅绘图效率、准确率高,而且还有利于图纸的系统化管理.目前我校作为职业学校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也早已在机械类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班级开设了此课程,在从事CAD教学的这几年里,本人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内燃机复杂零部件计算机辅助建模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燃机零部件设计是计算机辅助建模技术应用最早也是应用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计算机辅助建模技术为设计后续环节如结构分析、工艺规程设计、加工制造、检测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从而有助于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和提高内燃机零部件设计的质量及可靠性 .作者综述了在内燃机零部件二维绘图和三维造型、零部件CAD系统、发动机总体CAD以及零部件设计专家系统等方面计算机辅助建模技术的应用情况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研究的课题 ,为该技术今后更为深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