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浩  时一鸣  刘璐  吕振辉  杨光  朱慧红  杨涛 《当代化工》2021,50(5):1074-1077
制备了具有相同活性金属质量分数的铁基和非铁基沸腾床渣油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BET、XRD、Raman、H2-TPR、CO吸附原位红外和吡啶红外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采用模型化合物和减压渣油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和加氢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按照直接脱硫反应路径进行,铁基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渣油加氢脱硫、加氢脱残炭和加氢脱金属活性.这是由于铁的加入,增加了催化剂的红外酸量和MoS2活性物种数量,提高了活性金属的利用率,在活性金属质量分数相当的情况下,使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2.
刘春红  方礼理 《当代化工》2015,(4):812-814,820
介绍了国内外FCC汽油中硫存在形式、加氢脱硫反应原理以及研究进展。通过对加氢脱硫活性相结构和其与催化剂活性关系的分析,对不同加氢脱硫制备方法进行分析,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载体、活性组分、助剂方面加以分析,可知发展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仍是现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近年来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材料在催化剂制备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目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展望了未来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近年来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材料在催化剂制备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目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展望了未来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李冬燕 《江苏化工》2006,34(13):17-20
综述了噻吩基硫化物加氢脱硫的反应特点,以及硫化钼基脱硫催化剂、氮化物催化剂和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指出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的制备、组成、加氢脱氮(HDN)和加氢脱硫(HDS)活性的系统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制备3种不同孔道结构的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并进行渣油加氢脱金属和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一定量大孔(>50 nm)的存在,能够提高催化剂单位表面积的加氢脱金属活性;加氢脱硫活性与体积比表面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张国甲  唐成  杨晓东  赵檀 《当代化工》2011,40(7):731-733,742
现在油品重质化越来越严重,为了满足环境保护局和人们的要求,对油品加氢脱硫已是一项急迫的任务。过渡金属磷化物具有优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稳定性,尤其是Ni2P催化剂,将成为催化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Ni2P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加氢脱硫活性。Ni2P催化剂有望成为继硫化物、碳化物催化剂之后的又一代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CH-12型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研制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12型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以改性国产载体C负载W-M-M活性组分,呈三叶草外形,具有良好的抗破碎强度、活性稳定性和芳烃炮和能力.适宜的加氢脱硫与加氢脱氮性能.使产品食品级石蜡具有良好的光安定性,含油量不变,稠环芳烃饱和良好。工业催化剂制备流程与工艺条件可行,催化剂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
刘丽  郭蓉  孙进  丁莉  杨成敏  段为宇  姚运海 《化工进展》2016,35(11):3503-3510
随着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各国相继推出了高质量的清洁燃料标准。低硫化是柴油清洁利用的发展趋势,研制开发高效稳定的加氢脱硫催化剂是加氢脱硫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在柴油加氢脱硫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了柴油加氢脱硫反应机理、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主催化剂、助剂和载体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柴油加氢脱硫的主要路径是直接脱硫和加氢路径,而柴油中受空间位阻影响大的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脱除路径主要是加氢路径和烷基转移路径。文章从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分析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机理,得到加氢脱硫活性与催化剂的表面微观结构紧密相关。分析了近年来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发现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载体主要是氧化铝及改性的氧化铝。  相似文献   

10.
李硕  刘熠斌  冯翔  杨朝合 《化工进展》2019,38(2):867-875
加氢脱硫工艺在清洁油品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MoS2基催化剂是加氢脱硫的主要催化剂,因此对MoS2基催化剂活性相和催化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从原子层面上对催化剂进行优化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MoS2基催化剂活性相形貌结构的研究,着重探讨了硫化气氛、助剂和载体类型对活性相结构的影响,以及现有表征技术在MoS2基催化剂活性相形貌结构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不同条件下活性相的微观结构特征;同时,从MoS2基催化剂的活性相组成和结构角度分析了噻吩的加氢脱硫机理,发现了加氢脱硫活性与催化剂微观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展望了理论计算在设计和开发高效加氢脱硫催化剂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LH-03柴油加氢改性催化剂的工业试生产及首次工业应用。LH-03催化剂是以改性的γ-Al2O3为载体、以W、Mo和Ni为活性组分的柴油加氢改性催化剂。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制备重复性,较高的加氢脱硫、脱氮活性,较好的十六烷值改进性能,并且对原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Ni2P催化剂的结构与加氢脱硫机理,以及Ni2P催化剂的3种制备方法:程序升温还原法、液相法和次磷酸盐热分解法.重点介绍了近年来Ni2P催化剂载体的研究情况,指出开发高效节能的新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艾中秋  吴昊 《工业催化》2013,21(12):47-49
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考察Co-Mo型催化剂和Ni-W型催化剂在不同操作条件以及不同脱硫深度下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对操作压力改变的敏感度不同;在不同的脱硫深度下,对不同的原料油也表现出不同的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14.
渣油加氢催化剂孔结构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3L中型加氢试验装置上考察了渣油加氢脱硫催化剂孔结构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孔结构发生变化时,催化剂的脱硫、脱氮、脱残炭及脱金属反应活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评价了LH-1型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合,乙烯-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合的性能.与国内工业化生产的催化剂进行对比,研究了LH-1型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催化活性、氢调敏感性.结果表明:LH-1型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均匀,细粉含量少,且具有较高的氢调敏感性;在聚合温度80℃、压力0.8 MPa、氢气分压0.2 MPa的乙烯淤浆聚合工艺下聚合2h,LH-1型催化剂的活性较高,达5.36×104 g/g,优于对比催化剂;用LH-1型催化剂制备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堆密度较大,达0.350g/cm3,乙烯-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合性能好.  相似文献   

16.
以偏钨酸铵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体相WP催化剂,用质量分数0. 8%二苯并噻吩(DBT)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磷化钨(WP)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采用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制备的WP催化剂移入固定床反应器前用体积分数10%H2S-Ar混合气体钝化,保证其结构未被破坏。实验表明,程序升温还原法成功制备出WP催化剂。WP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性能,在WP催化剂上,二苯并噻吩主要以直接脱硫路径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为进一步提高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降低催化剂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成功开发了新型NiMo类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S-1100催化剂,并进行了工业生产,获得成功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工业应用结果表明,RS-1100催化剂在较低反应温度下具有较高的脱硫、脱氮活性,能够满足生产国Ⅲ和国Ⅳ标准柴油要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工业应用结果表明,RS-1100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能够满足生产国Ⅲ标准柴油要求,并有进一步提高油品质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负载Co -Mo活性组分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TS-1催化剂进行改性,以全馏分FCC汽油为探针原料,考察其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采用XRD、XRF、FT-IR、BET及UV -Vi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反应结果表明,TS-1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其脱硫活性对温度和空速敏感,烯烃加氢活性对温度和空速的变化不敏感;负载Co -Mo后的TS-1在高温下表现出很好的保烯烃性能和较好的脱硫能力;再加入第3组分EDTA改性后的TS-1催化剂脱硫活性和烯烃加氢活性均大幅提高并对反应温度敏感,低温下具有高脱硫活性和高加氢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Hydrodesulfurization over noble metals supported on ZSM-5 zeol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HZSM-5 showed high and stabl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thiophene at 400°C and its catalytic activ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CoMo/Al2O3 catalyst. Pt/HZSM-5 zeolite was not poisoned by hydrogen sulfide in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thiophene and hydrocracking of hydrocarbon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Pt/HZSM-5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SiO2/Al2O3 ratio in HZSM-5. The Brønsted acid site of HZSM-5 and spillover hydrogen formed on Pt particle in Pt/HZSM-5 catalys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thioph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