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列举了焦糖色素使用过程表述亮度的五种类型,并从澄明度、水溶性、耐盐性、抗氧化性等方面对影响亮度的因素进行了阐述,为合理选用焦糖色素提供了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糖和铵盐(氨)为原料在120℃的密闭条件下制备焦糖色素,用色差计分析其色泽(L*,a*,b*值)。通过改变铵盐(氨)的种类、反应时间、金属离子和抗氧化剂含量,观察制得的焦糖色素色泽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葡萄糖与氯化铵反应制得的焦糖色素的亮度最大,黄色最强;葡萄糖与尿素反应制得的焦糖色素的红色最强;体系中存在金属离子,焦糖色素的亮度降低,红色减弱,黄色增强;加入抗坏血酸,焦糖色素的亮度提高,红色增强,黄色减弱;延长反应时间,焦糖色素的亮度降低,红色渐渐褪去,黄色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以葡萄糖和尿素为原料,利用微波独特的加热机制制备焦糖色素。探讨了工艺条件对焦糖色素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调节体系含水量15%、pH8.0,在中火条件下辐射14min,制得色率为93132EBC单位的焦糖色素,产品带正电荷;同时,观察了NaCl、KCl、FeCl3、CaCl2等盐的存在对焦糖色素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金属氯化物均能增加焦糖色素的色率,其中FeCl。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NaCl;稳定性试验显示:不加盐和加入NaCl制备得到的焦糖色素耐酸性和耐盐性均良好,而加入FeCl3制备得到的焦糖色素耐酸性和耐盐性差。  相似文献   

4.
焦糖色素的生产现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曹岚  杨旭 《中国调味品》2005,(4):53-55,52
随着焦糖色素使用范围扩大,对焦糖色素的原料来源、质量、生产方式要求也逐步提高。应用淀粉类、废蜜类等传统和新开发的焦糖色素生产原料可以以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焦糖色素。焦糖色素在软饮料类、酒类、调味品类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其发展方向也是品种更多样,食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焦糖色素生产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李祥  吕嘉杨 《中国酿造》2003,(1):7-9,30
该文对焦糖色素生产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分析,寻找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焦糖色素方面的差距,指出我国焦糖色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苏秀霞  李祥  韩敏 《饮料工业》2007,10(4):21-23
利用正交试验对挤压法焦糖色素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挤压法焦糖色素生产的工艺参数,研究发现挤压法生产的焦糖色素是饮料生产优良的着色剂。  相似文献   

7.
焦糖色素具有着色力强、性质稳定、水溶性好、安全无毒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各个方面.本文综述了焦糖色素的分类,焦糖色素的各种理化性质、生产原料,焦糖色素在肉制品及其他食品中的应用,使用焦糖色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今后焦糖色素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焦糖色素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焦糖色素黄色指数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通过对焦糖色素的检测,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焦糖色素黄色指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酱色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十多种酱色样品的检测,从使用的角度,对焦糖色素的质量好坏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生产原材料和酱色的EBC、红色指数、浓度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在选购时要格外注意,这将有助于广大焦糖色素使用者选购到高质量、称心满意的焦糖色素。  相似文献   

10.
焦糖色素在食品和饮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食品天然色素焦糖色素的制造方法,性质、分析测定的了解,主要介绍了焦糖色素在仪器与饮料中的应用情况及使用配方中需考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Decreasing the particle size of homogeneous colorant (caramel) from 68 to 28 microns increased lightness as predicted by the Kubelka-Munk theory. The presence of diluent (sucrose) reversed particle size effects, i.e., reduced caramel particle size decreased mixture lightness. Decreasing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diluent, however,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the diffuse reflectance of the admixture, lowering its color intensity. The degree of color masking was determined mainly by the particle size of sucrose and to a much lesser extent by that of caramel. The dilution ratio and particle size of both colorant and diluent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the color of many food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在以蔗糖为原料采用挤压法生产焦糖色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以淀粉为原料挤压法生产焦糖色素的工艺进行研究,重点考察了焦糖色素色率、水溶性等指标,确定挤压法焦糖色素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pH值和NaCl浓度对焦糖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焦糖色素对食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和NaCl浓度影响焦糖色素稳定性,色素沉淀和微生物生长导致焦糖色素不稳定。在pH值小于5的条件下,焦糖色素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当pH大于5时,易产生浑浊现象。在NaCl浓度小于6%时,NaCl浓度越高焦糖色素越稳定。使用焦糖色素对食醋进行调色在短期内不会导致食醋产生微生物浑浊,且食醋色泽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焦糖色在食用色素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普通法焦糖色具有高安全性,正日渐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普通法焦糖色为对象,探究了保温时间、样品浓度、热处理等因素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保温时间越长,p H越低且下降幅度越小,并最终趋于平衡;色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120 min后基本稳定;红色指数、黄色指数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减后增的趋势,120 min后保持稳定;色率、红色指数、黄色指数的热处理前后变化基本遵循随保温时间延长变化值增加的趋势,保温超过90 min,变化值接近;样品制备终止后,保温促进物质的后续反应,促使物质稳定,利于各指标的稳定;样品浓度影响焦糖色的稳定性,高浓度焦糖色抑制物质的传递,因此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解决机制雪茄香气不足、口感发苦、余味不适的问题,开发一种具有雪茄香韵风格特征、适用于机制雪茄加香的复合焦甜香料。  方法  优化提取溶剂并制备雪茄烟末提取物,将提取物添加于葡萄糖焦糖化反应体系中制备复合焦甜香料,利用GC-MS测试和感官评价阐明反应规律和加香作用特点,并进行制备工艺优化。  结果  (1)雪茄烟末以石油醚提取为优,石油醚提取物的总香味成分含量显著高于无水乙醇和5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有助于雪茄烟末萜烯类和油脂类成分的提取。(2)复合焦甜香料的优选制备工艺为:葡萄糖反应液温度达到180℃时加入石油醚提取物,物料质量比为石油醚提取物: 葡萄糖= 2:10,持续反应3 min。(3)GC-MS分析和感官评价表明,复合焦甜香料主要含有5-羟甲基糠醛(5-HMF)、糠醛、2, 3-二氢-3, 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DDMP)等焦甜香韵成分以及烟碱、二氢猕猴桃内酯、新植二烯等烟草本香成分,以焦甜香韵成分为主,其加香效果优于单一的葡萄糖焦甜香料和雪茄烟末石油醚提取物。(4)香气和余味轮廓分析表明,复合焦甜香料能显著增强机制雪茄的焦甜香韵,略微增加清甜、蜜甜和烘烤香,并能明显改善甜润度和刺激感等余味指标。  结论  复合焦甜香料能增加机制雪茄香气量,且能改善余味,适用于机制雪茄加香,优选的添加量为0.4%。   相似文献   

16.
17.
为烹饪中的焦糖色标准化和科学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焦糖色的最优配方和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白砂糖添加量、加热时间、沸水添加量的影响。确定焦糖色最佳制作配方和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为153.51 g,加热时间为8.91 min,沸水添加量为99.88 g。经此配方工艺制作的焦糖色感官评分高达98.7,具有焦香味浓郁,色泽呈深黑红棕色且富有光泽等特点。最后,以卤肉为载体,比较焦糖色与常用食品增色剂老抽酱油以及焦糖色和老抽酱油混合物(老抽:焦糖=1:1混合,m/m)对食品色泽参数包括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彩度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食品增色剂对卤肉的亮度L*值和黄度b*值和彩度c*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卤肉的红度a*值差异显著(p<0.05),说明焦糖色能够提高卤肉的光泽度和红度,与感官评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焦糖中的二氧化硫和亚硝酸盐对酱油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国内外焦糖产品的二氧化硫含量,以及添加焦糖给酱油品质带来的影响,检测了6种酱油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对焦糖的安全使用量和酱油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标准提出了建议。并对国内外焦糖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对比检测,对不同酱油品种中添加焦糖品种及添加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