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针对水厂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运行不稳定、投药量偏大、出水浊度偏高等问题,进行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排泥与污泥回流系统的改造,取消了原集泥沟中的刮泥设备,改为气提装置排泥,并在高密度沉淀池外侧设置了储泥罐,污泥经回流泵回流;采用流量仪、投入式污泥浓度计检测回流污泥,且污泥回流点由单一的总管投加改至两根DN100分管投加,同时在每根回流污泥分管上安装污泥流量计及阀门,以有效地控制高密度沉淀池运行。改造完成后的生产性调试和优化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回流污泥浓度,增大絮凝区污泥浓度,能够有效降低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絮凝区污泥浓度为400~500 mg/L,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能够确保在1 NTU以下,单池处理水量最高可达3 700 m3/h,超过设计负荷20%。  相似文献   

2.
排泥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直接影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刮泥机油管老化、排泥气管堵塞、空压机功率偏小、储泥池排泥泵偏大等问题进行了改造,使排泥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优化气提升排泥时间,适当排出储泥池中的污泥,使其回流污泥浓度在10000~25000mg/L范围内,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一般小于1NTU。  相似文献   

3.
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调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的问题,胜利油田民丰水厂首先对助凝剂PAM自动投加装置进行了改进和正确标定,然后进行了生产性调试。结果表明,增大污泥回流比和PAM投量可明显提高回流污泥浓度、改善混凝效果;在低温低浊期,絮凝搅拌转速不宜太大。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最佳运行参数:絮凝剂聚合硫酸铁投量为40 mg/L,助凝剂PAM投量为0.2~0.25 mg/L,污泥回流比为4%,絮凝池搅拌转速为10 r/min。通过调试,最终使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常规工艺对污染严重的源水处理效果欠佳以及传统沉淀池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以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为核心的全流程组合工艺中试研究。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最佳工况是:污泥回流比为1%,聚合氯化铝投量为40 mg/L,助凝剂PAM的投量为0.15 mg/L。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量为20 mg/L,此时对CODMn的去除率为41.1%。在各组合工艺中,"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砂柱/臭氧柱/活性炭柱/超滤膜"为最优工艺流程。该组合工艺的出水浊度为0.02 NTU,CODMn为1.99 mg/L,UV254为0.021 cm-1,氨氮为0.19 mg/L,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此外,在投资有限、用地紧张的条件下,也可采用"粉末活性炭/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超滤膜"工艺。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工艺对连云港地区受污染水源水处理效果有限的问题,进行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污泥回流比和PAC投加量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浊度;投加PAM可以提高回流污泥浓度,降低混凝剂用量,改善絮凝效果。当回流比为0.040,PAM投加量为0.08mg/L,PAC投加量为25 mg/L时,出水浊度为1.0 NTU。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由于布水不均匀造成沉淀出水浊度高的问题,在斜管沉淀池前增加整流段,采用平流加斜管沉淀池相结合的形式,成功地将延安市某县城老水厂的处理水量由1.2×104m3/d提高至1.6×104m3/d,沉淀池出水浊度由6.15 NTU降到2 NTU以内,沉淀池出水TOC浓度平均值为1.85 mg/L,平均去除率为39.67%,降低了后续滤池的运行负荷,使出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相似文献   

7.
对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SMEDI-Ⅱ型高密度沉淀池)处理高浊度原水的工程实例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在包头画匠营子总水源二期工程(一水厂)中的运行概况,讨论分析了该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对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在包头大青山工业水厂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8.
采用含炭高密度沉淀池/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考察了其对常规指标和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并对膜污染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高达99.9%,出水浊度在0.01 NTU左右;对DOC、UV(254)、TP、氨氮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1.02%、49.82%、60.44%、23.34%和10.90%;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的腐殖质和蛋白质类有机物;通过LC-MS/MS检测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发现,组合工艺可以使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含量下降66%以上;同时含炭高密度沉淀池预处理能有效减轻膜污染,使跨膜压差增长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9.
陈亚军  吕锡武  周克梅 《山西建筑》2007,33(36):162-163
总结了南京市北河口水厂平流式沉淀池的运行特点,并探索了提高水厂出水水质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出水浊度偏高的原因,提出了采用加长平流式沉淀池集水槽长度对平流式沉淀池进行改造的方案,通过改造有效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提高了水厂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合肥供水集团第二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5万m3/d,近年来,制水生产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沉淀池矾花泛出情况突出,滤池负荷较重.为挖掘产水潜能,实现出厂水浊度从0.2NTU向0.1NTU的标准提升,公司针对4#平流沉淀池工艺落后的情况,探索应用旋喷式无阻力管道混合、涡漩流反应絮凝、横向分流式斜板沉淀等净水新技术,对原混凝沉淀池实施系统性净水工艺改造,使最大处理水量从2.5万m3/d提升至5万m3/d,有效减少矾花带出,沉淀池出水水质稳定在1NTU左右,达到减轻滤池运行负荷和提升水质水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黄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供水技术》2008,2(6):39-41
采用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以黄河微污染水源水作为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水厂常规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沉淀-超滤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后,对浊度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出水浊度为0.07~0.09 NTU;对藻类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出水中未检测出藻类;在高密度沉淀池投加3 mg/L粉末活性炭后,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CODMn,出水CODMn≤3 mg/L;高密度沉淀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30%,组合工艺总去除率为54%;在未投加任何消毒剂的情况下,工艺出水细菌基本为零,能保证很高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第四净水厂絮凝池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净水厂絮凝池效率低、投药量大的问题,对絮凝池的过孔流速进行了调整,合理设置了速度梯度.实施上述改造后,絮凝池的效率得以提高,沉淀池的出水浊度<3.0 NTU,滤后水浊度<1.0 NTU,药耗降低26%.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阜阳市第二水厂常规处理段改造工程的工艺参数与特点。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将原有的机械混合池+小折板反应池+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机械混合池+旋流反应池+平流沉淀池+气浮池,改造后气浮池出水保持在1 NTU左右,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重庆某水厂原水取自嘉陵江,嘉陵江水冬春两季浊度较低、暴雨时期泥砂量大浊度较高,针对该水质采用"旋流除砂器+管式静态混合器+高效絮核塔+改良型絮凝池+水平管沉淀池"的净水综合技术,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沉淀池满负荷或超负荷的运行工况下,出水浊度均稳定在3NTU以下。与常规技术相比,该综合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建设工程量小、施工周期短、调试运行方便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刘和平  魏琪  石锐 《供水技术》2011,5(6):10-11,15
以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沉后水作为进水,考察了臭氧-生物炭砂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CODMn浊度和氨氮,CODMn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4%和37.5%,稳定运行时期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46.6%.在活性炭滤层下增加砂垫层,对控制出水浊度及保障生物安全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桂林市城北水厂采用的是常规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由于我们城北水厂的水源水为漓江水,水质比较好,原水的浊度在一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低,单纯依靠平流折板反应池的混凝和平流沉淀池的沉淀作用对浊度的去除率极低,有时还会出现沉淀池出水浊度比原水浊度略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温州某供水厂原有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较差,双阀滤池过滤周期短、反冲洗效果不佳,出水浊度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平流沉淀池内增设侧向流斜板沉淀,将双阀滤池改造为整体滤板小阻力长柄滤头配水、石英砂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滤池,并完善了滤池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浊度大大降低,滤池出水水质提高,反冲洗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重庆某水厂原水取自嘉陵江,冬春两季浊度较低,暴雨时期泥砂量大且浊度较高,针对该水质特点,采用"旋流除砂器+管式静态混合器+高效絮核塔+改良型絮凝池+水平管沉淀池"的净水综合技术进行处理,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沉淀池满负荷或超负荷的运行工况下,出水浊度均稳定在3 NTU以下。与常规技术相比,该综合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建设工程量小、施工周期短、调试运行方便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部分自来水厂的平流沉淀池由于建设时间较久,工艺设备使用寿命达限,普遍存在产水量低、出水浊度高、排泥含水率高、投药量大的问题,以及排泥设备老化带来的运行安全、运行效能下降问题,亟需进行优化改造,以提高净水效能。佛山市沙口水厂在原有平流沉淀池的基础上,对虹吸式排泥车、配水花墙、集水槽、导流墙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及优化,通过本次改造,使得4#沉淀池排泥含固率稳定在3.0%以上;与尚未改造的3#池相比,在相同出水浊度的条件下,单池出水量提高30%,投药量下降3 mg/L,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泵混合投加和增加穿孔挡板的方法对给水厂混凝投药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结果证明: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浊度〈2.5NTU,出厂水浊度接近于零,在沉淀池出水浊度相同的前提下,节省药剂投加量30%,解决了改造前混凝效果差、药剂投量大的问题。改造工程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