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证明,元、明代青花瓷胎的配料大致是高岭土10——25%,瓷石90——75%,而清代配料是高岭土30——60%,瓷石70——40%。历代青花瓷釉是由釉石加釉灰配成,它们的组分变化与年代关系较少。对于官窑青花来说,在瓷釉配料中釉灰的加入量与瓷胎的厚度有一定关系,一般厚胎釉灰加入量高(9——16%),中胎居中(7—13%),薄胎较少(1—10%)。  相似文献   

2.
传统石灰釉采用釉灰和瓷石(俗称:釉果)配制而成。调查了釉灰的制备过程,实验研究了釉灰的组成、釉灰的悬浮、釉灰与釉果不同配比时试样釉面呈色等,探讨了釉灰制备的机理和传统灰釉配制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传统景德镇瓷器自五代至清代先使用瓷石类原料制胎,后掺用高岭土;制釉则采用釉石和釉灰配合。关于历代瓷胎的配制以前已有许多作者议论和研究过,周仁和李家治早在60年代提出了宋代以前制胎仅用瓷石一类原料的看法。80年代初刘新园和白焜对于宋以前仅用瓷石制胎的说法亦无异议,只对何时使用高岭土掺入瓷胎的看法在推测时间上稍有差异。Wood于1978年曾提了宋代景德镇影青瓷胎是用高岭化的瓷石制作的,并于1982年讨论了有关影青和高岭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热膨胀分析、显微观察等科技手段分析了从清晚期到民国期间的龙门窑青花瓷的烧成温度、吸水率和胎、釉化学组分等各项数据.结果表明,龙门窑青花瓷器具有南方典型的胎釉成分特征,釉料为钙系釉,烧成温度在1300℃左右.龙门窑青花瓷胎及色料中Fe元素含量较高,导致青花瓷胎偏灰、青花发色暗...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的四大传统陶瓷分别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其中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釉下彩瓷是指直接在素坯上作画,再罩入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釉,入窑高温烧制而成。特点是釉面光滑,安全无毒,色泽被覆盖在釉下,优雅委婉。青花瓷早在唐代时就开始了萌芽,宋代青花却没有发展起来,直到元代,景德镇的匠师将青花瓷的胎变成"瓷石+高  相似文献   

6.
吴海山 《陶瓷研究》1999,14(1):16-21
自古以来,景德镇就是用松柴烧以瓷石或多种瓷石和高岭土配制的坯体和釉果—釉灰组成的釉料传统配方。烧出的瓷器晶莹光泽、万里无云。远销世界各国。笔者对镇窑结构、烧柴热工工艺、煤、柴合烧及镇窑烧煤气等等技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现将上述问题分别叙述于后。1镇窑结...  相似文献   

7.
为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8片编号为lhsqc-01-lhsqc-08青瓷釉色呈青色,触摸温润,清澈透亮,有明显的玉质感,本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测试8片青瓷胎釉的化学组成。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8件青瓷片应为宋代龙泉生产的青瓷,其中包括北宋与南宋年间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宜丰瓷石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能(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测定、光谱分析、差热分析、加热失重、岩相鉴定等)測定,并与此同时,对景德镇釉果瓷石、长石进行理化性能鉴定,以资比较,用以说明为什么采用宜丰瓷石制成胎釉后,制品釉面“发朦”(即失透现象)。通过理化性能测定和工艺试验,认为用宜丰瓷石做胎引起釉面“发矇”主要是由于釉层层中存在大量的气泡和晶体所致。并对釉层中气泡和晶体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景德镇历代青花瓷胎釉化学组成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吴隽  李家治 《陶瓷学报》1997,18(3):130-135
通过对44个景德镇历代青花瓷的胎,釉化学成分别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景德镇历代青花瓷的胎,釉配方的演变规律,基本上划元,明,清三个阶段,综合胎,釉判别函数的判别时效,可较明确地推断未知样品的所属朝代。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白瓷的产地特征,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对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3件白瓷进行元素组成分析,并与相关窑址出土瓷器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三件白瓷应为元代景德镇生产的枢府瓷。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成,仿制了景德镇青白瓷釉,基本达到了宋、元时期青白瓷釉的效果.实验中主要探讨了不同瓷石种类、原料配比、铁含量对青白瓷釉呈色的影响.得到较好的配方为:南港瓷石用量为85%左右,釉灰用量为15%左右,紫金土用量为外加5~7%.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德化陶瓷工业常用原料,采用正交与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釉料配方中黑泥、瓷石、长石、锆英粉的量以及釉层厚度、保温时间、烧成温度、干燥方法等因素对釉面流纹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釉料配方及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釉料组成是影响流纹釉效果的内在因素.当面釉中黑泥加入量为8%时,可使釉面在干燥时开裂;瓷石加入量为61%时,会...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制瓷工艺具有独特风格,瓷坯由一种或多种瓷石和高岭土配制而成,瓷釉则由釉果和釉灰组成,此种配方用松柴烧了壹千余年。瓷器质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以煤代柴,由于当时用滑石(或白云石)做助熔剂代替烧结范围较窄、高温粘度较小的釉灰的釉料没有问世。同时,用倒焰煤窑焙烧,在烧成工艺过程中,如何控制还原和中性阶段气氛中游离氧的含量,也没有得出确切的数据,尚存在许多技术性的难题。因此,瓷器犯黄、薰烟普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南当地原料研制低温一次快烧瓷质外墙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勇 《陶瓷》2001,(4):42-45
采用河南地方丰富的钾长石、钠长石、瓷石、焦宝石、灰矸、紫木节、珍珠岩、叶腊石为主要原料,成功研制出低温一次快烧瓷质外墙砖。文中主要介绍了坯用原料的基本性能、一次快烧坯釉配方研制的方法,以及大生产工艺控制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中国南、北方名窑区用于制作古代传统瓷器的原料。阐述了中国瓷器的发明和瓷石使用的关系。讨论了瓷石和高岭土的特征及其在南方瓷器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南方盛产瓷石,而瓷石主要由石英和绢云母所组成,故古代南方瓷器具有富硅质的特征。从元代开始至清代,越来越多的高岭土加入到瓷胎中,从而改善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南方瓷釉是用瓷石加草木灰或釉灰(石灰石与草木一起煅烧而成)配成。北方瓷胎主要采用各种类型的粘土矿物原料。北方瓷釉则是采用长石、石英和白云石或方解石等矿物原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岳州窑马王墈遗址出土青瓷的胎釉组成和配方。结果表明,岳州窑马王墈出土青瓷瓷胎中Al_2O_3含量相对较高,与一般南方青瓷"高硅低铝"的组成特征略有差异,推测其原料配方可能是沉积粘土。瓷釉是以CaO为主要熔剂,釉料中可能掺入了一定量的木灰。从晋代到隋朝,青瓷的胎釉原料组成差异不大,可能使用了相同的原料配方。  相似文献   

17.
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绘,以含氧化钴的矿石作为颜料,在瓷器的生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入窑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釉下的钴料在高温下烧成后呈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虽由于淘洗不精,色调青中泛黑、泛灰,且略有晕散,但色调浓重,描绘的图案具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水墨画的韵味.  相似文献   

18.
名扬中外的景德镇瓷器,自古以来就畅销世界各地,盛名于世。景德镇瓷器属于绢云母质瓷,坯料是由瓷石加高岭土组成,传统的釉料历来是以釉果为基础,以釉灰助熔剂配制而成,以松木为燃料在“景德镇窑”中采用还原焰烧成。这种瓷器外观呈“白里泛青”的特色,具有“景瓷”的传统风格和独有特点。在六十年代初期,国民经济进入发展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发展迅猛,而作为烧成瓷器的燃料—松木的生长,远远跟不上陶瓷生产的需要,这样就严重阻碍了景  相似文献   

19.
对应分析在景德镇历代瓷胎配方演变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对应因子分析技术分析了景德镇历代瓷胎化学成分数据,结果表明,景德镇古瓷胎配方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五代十国和宋代为第一阶段;元代和明代为第二阶段;清代为第三阶段。瓷石掺和高岭土的制胎技艺始于元代,成熟于明未清初。在第一阶段内,瓷胎基本是由单一瓷石配制而成;第二阶段内,单一瓷石制胎与瓷石掺和高岭土的制胎工艺同时并存;第三阶段内,瓷胎配方几乎完全属于瓷石掺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料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低温一次快烧瓷质外墙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勇 《陶瓷研究》1998,13(3):12-17
以河南地方丰富的钾长石,钠长石,瓷石,焦宝石,灰矸,紫木节,珍珠岩,叶腊石为主要原料,研制成功低温一次快烧瓷质外墙砖。主要介绍了坯用原料的基本性能,低温快烧坯釉配方研制的一般思路,以及大生产工艺控制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