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雷达反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还 《电子对抗》1989,(2):51-56
  相似文献   

2.
熊少华 《电子世界》2001,(12):63-64
<正> 雷达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40 年美国海军使用的一个秘密代号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无线电探测与测距”,其英文词头缩写RADAR,中文译成“雷达”。通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雷达已能对太空、空中、海上、地面甚至地下的多种目标实施探测,探测距离已达数千千米。除了侦察探测目标这一功能外,  相似文献   

3.
随着认知电子战技术的发展,干扰机电磁对抗能力大幅提升,为有效对抗智能化干扰机,雷达需采取智能博弈抗干扰技术。文中围绕雷达智能博弈抗干扰技术发展现状,从相关理论基础、干扰感知、智能抗干扰策略学习方法、雷达/干扰博弈抗干扰方法梳理相关技术原理和代表性工作,并进一步分析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理论研究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战争中雷达面对的作战对象和所处的战场环境具有了更大的挑战,其中,雷达反干扰(ECCM)技术已成为业界的一大热点。文中针对现代战场设定与复杂电磁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了量化等级定义,分析了临近空间等新型目标空间变化、电磁特征和自身运动规律特点,综合分析现阶段雷达和干扰双方的优势与缺点,提出了雷达反干扰的有效措施和切实解决方法,展望了未来雷达和对抗双方的体制及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ECCM)技术的分析,分别在空间、时间、频率和能量等方面探讨一些近程防空雷达比较有效的电子对抗设计思路,供从事近程防空雷达系统研究的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战场电磁环境的日趋复杂,传统雷达电子战系统无法适应现代战场对抗需求。文中介绍了电子战系统的内涵与发展方向,总结了认知雷达对抗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发展认知雷达对抗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认知雷达对抗技术的系统架构和处理流程,梳理了认知雷达对抗系统的关键技术,为认知雷达对抗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现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提高干扰与抗干扰能力的相关新技术措施,以及国内外现有的新电子干扰设备,描述电子对抗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指出了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GPS系统及其反干扰技术予以阐述 ,供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磁频谱成为现代战争的关键作战域之一,在未来军事作战中,现代雷达将面临日益复杂、灵巧和智能的电磁干扰环境。认知智能雷达具备环境主动感知、任意发射和接收设计、智能处理和资源调度等能力,可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电磁对抗环境,是雷达技术领域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该文将认知智能雷达从结构上分解为认知发射、认知接收、智能处理以及智能控制等4大功能模块,梳理出干扰感知、发射设计、接收设计、信号处理和资源调度等认知智能雷达每个环节的抗干扰原理,并对近几年代表性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该领域技术发展趋势,旨在为以后的技术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雷达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一直是雷达信号处理的一大问题,问题的解决可以使雷达的检测和跟踪能力得以提高。在日趋复杂的信号环境下,传统的信号处理方法的局限性愈来愈大。本文通过对雷达信号处理过程和盲源分离技术的分析研究,提出采用基于盲源分离的多步处理抗干扰方法进行雷达抗干扰信号处理,可使雷达在复杂背景下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仿真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新的雷达抗干扰处理方法是可行和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李明  任清华  吴佳隆 《信号处理》2020,36(8):1253-1262
针对目前变换域通信系统面临的通信干扰对抗具有认知性、智能性的特点,急需智能的抗干扰策略以提升系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通过分析系统的变换域选择和干扰方式选择间的博弈对抗关系,提出了基于有限零和博弈和变换域优选的智能抗干扰策略。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变换域抗干扰博弈对抗模型,并给出了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求解方法,并根据纳什均衡原理求解得出变换域智能抗干扰的最佳选择决策。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在完全信息情况下,面对新兴的认知干扰机可以实现变换域优选的智能抗干扰,使得误码率相较于最差情况有大幅度降低;同时,验证了基于博弈论分析变换域抗干扰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提升变换域通信系统的战场通信抗干扰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因受限于武器平台,野战车载雷达对雷达载荷体积和重量有严苛限制。为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运用空、时、频域多手段精细化抗干扰方法,在有限设备量的前提下优化了雷达的综合抗干扰功能,并在某新型野战车载防空武器系统中得到应用。外场实测数据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冯建利 《电讯技术》2021,61(11):1365-1370
调频连续波雷达调频信号的非线性极易导致差频信号的频谱混叠,传统的研究都集中在调频信号非线性的克服或补偿上,但也只能提高较窄带宽范围内的线性,并不能提高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基于跳频技术对调频信号进行频率调制,使雷达以跳频方式工作在超大带宽,克服了差频信号频谱混叠造成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保障了雷达测距测速的有效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雷达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智能抗干扰技术策略维度低、复杂环境应对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多维策略智能抗干扰技术。将单音信号作为探测信号,通过扫频方式减少探测阶段复杂度以实现快速实时的环境状态特征提取,之后设计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实时智能决策引擎模型以提高决策速度和准确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准确地预测通信质量,最后根据目标函数在所有可通信策略中决策出最优策略,当探测信号扫频间隔选取合适时,该方案能够达到接近96%的决策准确率及较好的资源利用率,能有效进行抗干扰并取得较好的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天波超视距雷达系统的短基线多站联合定位中,一般假设多站点电离层反射虚高保持一致,为确定这一假设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本文进行电离层探测试验,以研究电离层虚高对多站联合定位精度的影响。试验时分别架设两个接收站模拟短基线超视距雷达系统的接收站点,再在较远距离架设目标站点,利用来自目标站点的发射信号模拟目标的返回信号。本文假设参考站点到目标站点链路的电离层反射虚高和大圆距离是已知的,对于同一工作频率,利用参考站点-目标站点链路上的电离层虚高,去解算定位站点-目标站点之间的大圆距离。参考站点和定位站点相距约90 km情况下,结果显示:目标和定位站(道孚-武汉)大圆距离约为1 260 km时,两条链路的虚高均方根误差约为5.82 km,相应的大圆距离的定位均方根误差约为5.02 km,相对误差约为0.34%;当目标和定位站(乐山-武汉)大圆距离约为1 000 km时,误差分别约为5.5 km, 5.69 km和0.46%。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可以从缩短接收站点的布局和降低电离层反射虚高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目标定位的精度。本文试验结果可为短基线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建设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雷达辐射源识别算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雷达辐射源识别的军事需求和近几年取得的研究进展,以雷达辐射源识别中最核心的3个方面为研究对象,综述相关算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针对低信噪比环境、分类器能力不足和单传感器识别的缺陷,从辐射源特征提取、分类识别和多源融合识别等方面详述了目前算法的研究思路和性能,引入当前热点模式识别算法并分析其可借鉴性.最后,指出了在辐射源识别研究领域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信息传播媒介,也是语音识别技术的亮点。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已经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目前的消费级市场中,语音交互是人工智能最普遍的表现方式。本论文对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做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智能语音交互的概念,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同时指出了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电子技术》2015,(7):16-18
雷达间的同频干扰属于雷达内部电磁兼容问题的一部分。同频干扰严重影响雷达对目标的正常探测与跟踪,严重时会导致接收机前端损坏,需采用抗干扰措施消除。对雷达同频干扰的危害进行介绍,分析同频干扰产生的机理,给出了降低或消除雷达同频干扰的有效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雷达间同频干扰产生方式多样,抗干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同频干扰,但都存在局限性。消除同频干扰最好在雷达设计之初就总体考虑。  相似文献   

20.
金秋  王宏艳  马方方 《电讯技术》2019,59(3):360-368
阐述了雷达辐射源识别研究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现有雷达辐射源基本分类识别方法,系统梳理了现有分类识别技术的优缺点,合理分析了多、大且杂的电磁环境下雷达辐射源识别研究趋势,提出将深度学习与雷达辐射源识别全面结合,实现雷达辐射源识别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