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星  崔红  闫联生 《炭素》2006,(4):16-21,11
结合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报道,介绍了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基本要求及类别、各涂层体系及制备方法,并简要阐述了抗氧化涂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C/C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产C/C复合刹车材料进行了低速度低能载条件下的地面惯性动力试验,结果表明,C/C复合刹车材料在较低能量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在摩擦速度-摩擦系数关系图上,最高摩擦系数出现在12 m/s的摩擦初速度前后,同时对摩擦面比压进行调整,发现在低速刹车时,随着比压增加,摩擦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3.
殷忠义  崔红  闫联生 《炭素》2011,(4):37-41,27
综述了国内外最近C/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与涂层改性技术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C/C镜筒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镜筒是高分辨率光学望远镜中的重要零件,其选材和加工质量的好坏及刚度直接决定着最终产品的性能。本试验研究了所研制C/C镜筒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性能,分析了体积密度、炭纤维角度变化以及最终工艺状态对c/c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研制的C/C复合材料试验件环向拉伸强度≥160MPa,-40E~60℃线膨胀系数仅为-0.09×10^-6 /K,在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的基础上,成功通过正弦、脉冲振动、动力冲击、真空出气性、光反射等一系列试验考核。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浸渍过程,把沥青对预制体的浸渍分为束间浸渍和束内浸渍两个阶段,并同时考虑了浸渍过程中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在预制体表面的沉积,建立了束间浸渍模型和束内浸渍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实现了模拟结果的图形化。结果显示:浸渍效率随浸渍压力、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速率逐渐变缓;浸渍效率随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速率逐渐增大;浸渍效率以近似正比关系随纤维束平均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并随浸渍过程的进行逐渐减小。验证显示模拟结果较好地符合了实验数据,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C/C—SiC—Si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本文通过反应熔渗法将液态硅渗入C/C多孔体中得到致密的C/C—SiC—Si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制备C/C多孔体的树脂浸渍裂解法,并测定了在不同浸渍次数下得到的不同的C/C多孔体的体积密度和气孔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形貌,讨论了不同的C/C多孔体对C/C—SiC—Si复合材料最终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Fuji.  K 高占笙 《煤炭转化》1991,14(3):90-98
前言已经报道了几种试图从合成气选择性生成 C_3和 C_4烃的方法。Kodama 等人用 Fe-Mn-Cu/硅藻土催化剂高选择性地制成气态烃“gazol”,道化学公司的研究人员声称负载钼的催化剂能够从合成气生成 C_2—C_5烃,但是在这些催化剂上的产物分布严格遵循 Anderson-Schulz-Flory 分布规律,因为这些催化剂属于费一托催化剂。C_3和 C_4的选择性最大只有33%,而甲烷的选择性为18%.  相似文献   

8.
C/C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建涛  崔红  李瑞珍 《炭素》2009,(1):18-21
结合国内外近几年研究报道,综述了C/C复合材料抗氧化方法,对各种涂层系统进行评述。文章最后展望了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保护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降低沥青基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生产成本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文以鳞片石墨为基体,中间相沥青为黏结剂,炭纤维为增强相,提出了一种周期短、工艺简单的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研究中间相沥青与石墨配比及低温预处理对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中间相沥青含量可使基体与炭纤维的界面牢固,低温预处理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选择整体针刺毡为预制体,致密化工艺采用气相沉积(CVD),以天然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为原料,制备C/C刹车盘。其热解炭以粗糙体为主,摩擦曲线平稳,没有湿态衰减,沉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对制备C/C复合材料的化学气相渗透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热解碳的沉积过程。研究表明,在化学气相渗透的初始阶段,热解碳主要在碳纤维表面沉积,并与碳纤维之间形成了界面结合;随后,热解碳的沉积继续填充碳纤维预制体内部的气孔。这一过程有助于缓解纤维与陶瓷基体之间的界面应力。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热解碳的沉积时间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密度梯度的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C/C复合材料高温氧化性限制了其在高温领域的更广泛应用。结合国内外近年关于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的研究报道。简要介绍了C/C复合材料氧化机理,从内部保护和外部涂层两个角度总结了今年来抗氧化性能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对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研究方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志安  崔红  李瑞珍 《炭素》2006,(1):12-16
综述了国内外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研究进展。阐述了C/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理,具体介绍了内部改性和表面涂层抗氧化研究现状,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烷烃异构化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方法。叙述了C5C6烷烃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介绍双功能催化剂、超强固体酸催化剂以及离子液体催化剂,幵阐述不同金属活性组分、助剂添加剂、载体对异构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异构化催化剂的収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新型C5C6异构化催化剂的研収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液相浸渍法制备C/C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液相浸渍炭纤维坯体的两种方法,探讨了沥青浸渍和树脂浸渍的浸渍过程和增密效果,比较了两种浸渍方法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开发C/C复合材料的工程化致密技术,以达到降低成本,拓展民用领域的目的。经过20多年的艰辛攻关,在快速化学气相渗透和新型液相浸渍炭化致密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拓展C/C复合材料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热解炭的研究现状,包括热解炭的组织结构、生成条件,以及热解炭沉积机理。并简要介绍了目前热解炭基体致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烧结是制备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工艺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烧结方式和烧结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制品的最终性能,对此,进行了常压和加压烧结两种工艺制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影响制品性能的主要原因;水分及其他吸附杂质的排出;挥发分逸出;氧化烧损,试验表明,在300-700℃之间保持0.7-1.7℃/min的慢升温速率加压烧结,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C/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C复合材料具有复杂的内部微观结构,含有很多孔洞和裂纹,这些孔洞和裂纹对C/C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用高精度Micro-CT对C/C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测,发现使用Micro-CT能够获得无损的原位的C/C复合材料的内部微观结构特征.通过观测发现在C/C复合材料的内部,纤维与基体界面上存在大量的脱层和裂纹,而在基体内部存在大量的空洞,而纤维束内部的裂纹和空洞非常少见.在观测的基础上对C/C复合材料内部的脱层、裂纹和孔洞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了它们尺度大小的概率分布函数,为进一步研究C/C复合材料的性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C—C偶联反应作为C—C键构建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现代有机合成中应用极其广泛。综述了近年来钯催化剂催化重氮盐的C—C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该类反应大多具有条件温和、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