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酚焦油中回收苯乙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异丙苯法制苯酚、丙酮装置副产酚焦油,不仅数量可观,约占成品苯酚之10%,而且其主要组份苯乙酮、苯酚和枯酚等,皆为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国外,酚焦油已成为苯乙酮的主要来源之一。苯乙酮用途很广,可做医药、香料、农药、染料和油漆等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同时也是很好的溶剂和萃取剂。  相似文献   

2.
酚焦油中回收苯酚、苯乙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蒸馏法回收酚焦油中的苯酚和苯乙酮试验方案的选择、原理及工艺流程。采用本试验苯酚几乎全部回收,苯乙酮可回收3/4以上,焦油总回收率60%以上,使酚焦油得到综合利用,从中提取大量有经济价值的化工产品。设备简单,流程短,便于在工业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3.
酚焦油中酚类物质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起越  岳志孝 《石油化工》2001,30(4):305-307
建立了酚焦油中酚类物质质量分数测定和浸取毒性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此法可以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对酚焦油中的苯酚及邻、间、对甲酚实现很好的分离 ,利用外标法分别进行定量分析 ,并对酚焦油浸取液中相应组份进行测量。该方法准确度高 ,精密度好 ,为此类废弃物的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润滑油糠醛精制工艺的效率,采用给糠醛中添加其他溶剂的混合溶剂,其中之一是添加3-氯-1、2-环氧丙烷(OCH_2CHCH_2-Cl,环氧氯丙烷)至糠醛中,可提高溶剂的热稳定性,关于这一点,在抽提器中,把这两种溶剂(1∶1)的混合物,加热并循环五昼夜的研究结果得到了证明、如此,则用混合  相似文献   

5.
张信芳  张敬畅  张光明  张天巧 《石油化工》2004,33(11):1036-1040
对苯酚羟基化合成苯二酚产物分离过程酚焦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模拟研究表明,在含有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混合溶液中,邻苯二酚比对苯二酚更易氧化缩合生成酚焦油。苯酚羟基化反应液中催化剂残留和催化剂被溶解形成的金属离子对酚焦油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对苯醌的存在对酚焦油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泄漏进入的氧或空气可加速苯二酚的氧化缩合反应;酚焦油生成量随常压脱水和减压精馏过程操作温度的升高、操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醋酸能溶解催化剂活性组分,存在醋酸和金属离子残留问题,从而增加了羟基化反应产物分离过程酚焦油的生成量。在羟基化反应产物中加入Na2HSO3,使羟基化反应产物中的对苯醌还原,同时减少羟基化反应产物中的溶解氧含量,从而起到了抑制脱水和精馏过程中酚焦油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苯酚羟基化合成苯二酚反应过程中酚焦油的生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基复合氧化物催化苯酚羟基化合成苯二酚反应过程中酚焦油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研究。苯酚羟基化反应是典型连串反应,模拟研究表明,苯二酚比苯酚更容易氧化,且邻苯二酚比对苯二酚更易缩合生成酚焦油。对苯二酚进一步氧化生成对苯醌和4,4′-二羟基二苯醚,后者为氧化缩合产物。对苯醌能够氧化邻苯二酚生成邻苯醌,自身被还原为对苯二酚,邻苯醌不稳定在热水中很快降解。反应液中残留催化剂对苯二酚氧化缩合生成酚焦油具有促进作用。对废催化剂沉积酚焦油、蒸馏所得酚焦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废催化剂上所含酚焦油热失重峰在320℃左右,含有C=O 结构物质,与从邻苯二酚水溶液中回收所得废催化剂沉积焦油相似。蒸馏所得酚焦油含有条状结晶物和非晶物质,前者为多元酚类物质,后者是不溶于热水和丙酮的醌类或醚类缩合物。最后,推测了苯二酚进一步氧化缩合生成酚焦油的途径和酚焦油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程桂珍 《催化裂化》1995,14(4):13-16
用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各种工艺如FCC、MIO、MGG、DCC等所生产的汽油中的异戊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MIO工艺生产汽油中的异戊烯含量较高,初步探讨了裂化原料,催化剂及操作参数对汽油中异戊烯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学 《炼油与化工》2011,22(6):13-15,62,63
文中阐述了抽提丁二烯和异丁烯的化学分离技术,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碳四的利用现状.随着碳四资源的不断扩大,碳四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石油资源,而且也是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炼厂混合C5馏分的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炼厂气混合C5馏分为原料进行醚化试验。根据混合C5馏分中有23%的叔碳异戊烯的情况,在小型试验装置上将混合C5与甲醇作原料,用D005A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在温度65℃、压力0.5MPa、甲醇/叔戊烯摩尔比为1.1、叔戊烯空速0.5h^-1条件下醚化合成甲基叔戊基醚,叔戊烯中2-甲基-1-丁烯和2-甲基-2-丁烯的转化率分别为92.54%和62.45%,醚化后的混合物料总烯烃含量降低了17.96个百分点,研究法辛烷值比原料混合C5高3.65个单位。  相似文献   

10.
以炼厂气混合C5馏分为原料进行醚化试验。根据混合C5馏分中有 2 3%的叔碳异戊烯的情况 ,在小型试验装置上将混合C5与甲醇作原料 ,用D0 0 5A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 ,在温度 6 5℃、压力 0 .5MPa、甲醇 /叔戊烯摩尔比 1.1、叔戊烯空速 0 .5h-1条件下醚化合成甲基叔戊基醚 ,叔戊烯中 2 甲基 1 丁烯和 2 甲基 2 丁烯的转化率分别为 92 .5 4%和 6 2 .45 % ,醚化后的混合物料总烯烃含量降低了 17.96个百分点 ,研究法辛烷值比原料混合C5高 3.6 5个单位  相似文献   

11.
12.
从C_4馏分中分离高纯度正丁烯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从C4馏分中分离正丁烯的新型混相反应精馏技术的特点,使用该项技术异丁烯转化率高达99.8%~99.9%,可生产聚合级的正丁烯,符合LLDPE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裂解碳五馏分分离中取代二萃单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裂解碳五馏分分离流程中第二萃取单元的诸多问题,提出采用选择性加氢除去炔烃后再进行精馏的方法代替二萃单元,得到聚合级异戊二烯产品。研究结果表明,工艺流程的改进部分是可行的,具有流程短、安全可靠、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少、简化溶剂回收单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对两种煤焦油柴油馏分和催化裂化柴油、焦化柴油、直馏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做了鉴定分析。采用硅胶柱分离富集5种柴油中的非碱性含氮化合物,酸萃取法萃取碱性含氮化合物,利用GC/MS分离定性。结果表明:煤焦油柴油馏分中非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咔唑和吲哚类化合物,碱性含氮化合物以喹啉、吡啶和苯胺类为主;催化裂化柴油以咔唑和吲哚类非碱性含氮化合物为主;焦化柴油以吡啶和喹啉类碱性含氮化合物为主;直馏柴油中主要是咔唑类非碱性含氮化合物,还有少量的喹啉和苯胺类碱性含氮化合物。煤焦油柴油馏分和焦化柴油以碱性含氮化合物为主,催化裂化柴油和直馏柴油以非碱性含氮化合物为主,煤焦油柴油馏分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种类及含量远高于石油馏分。  相似文献   

15.
从催化裂化汽油中切割分离出沸点小于70℃的轻汽油馏分,其中含有大量C5-C6叔碳烯烃,可作为与甲醇进行醚化反应的原料。采用AspenPlus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及操作压力等工艺条件对叔碳烯烃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切割塔理论板数为18块,进料位置为第12块理论板,回流比为0.8,压力为0.2MPa的条件下,轻汽油收率为42%,叔碳烯烃总收率为94.90%,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裂解碳五馏分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东风  马立国 《石油化工》2007,36(8):755-762
随着乙烯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合成橡胶及合成树脂的需求增大,裂解碳五馏分的分离利用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介绍了国内外裂解碳五馏分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叙述了萃取精馏法分离异戊二烯、热二聚法分离环戊二烯等工艺,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工艺,提出优化现有工艺、开发新型萃取剂、引入催化加氢除炔等是今后碳五馏分分离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碳五馏分分离及其阻聚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碳五馏分分离的工艺方法及其阻聚剂与阻聚机理,并简述了碳五双烯的主要用途。在现有的阻聚剂中,硝氧基物质、羟胺类、酚类和醌类是主要的作用成分,同时也常互相复配或与其他物质复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阻聚效果。其中具有稳定的硝氧基结构的物质是目前阻聚剂开发的主要方向,羟胺类和多元酚类物质也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裂解C10+精馏切割制得的高萘馏分为原料,利用正交实验法摸索了最佳的结晶分离工艺条件,对回收萘的收率,纯度最佳值做了区间估计,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得出了收率预测方程,对推荐的工艺条件下经多次实验证明产品萘质量纯度大于98%,收率大于89%。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不经馏分切割、直接测定宽馏分混合油样中柴油馏分的饱和烃和芳烃含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方法。应用中型FCC装置反应产物确立了适用于宽馏分混合油样的固相萃取条件、色谱分离条件以及谱图处理方法,并采用经典柱分离法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由于该方法不受样品量少的限制,可以用于测定微反液体产物中柴油馏分饱和烃和芳烃含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封管合成的方法,对碳五馏分热二聚过程中环戊二烯(CPD)和异戊二烯(IP)的共二聚物及自二聚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产物追溯反应物的变化,探讨IP在热二聚过程中的损失原因。结果显示:CPD与IP的共二聚是导致IP损失的主要原因;而在高温度段(110~130 ℃),IP的自二聚反应是导致高温段IP转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两个原因,在进行二聚反应装置的设计时应尽量避免CPD与IP的接触,反应应在较低温度和较短停留时间下进行,110 ℃以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