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味”是中国菜的精髓。本文在介绍中国菜肴风味特色基础上,对调味技术与风味形成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标准化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潮州菜,代表了潮汕地方风味特色,是中国著名的菜肴流派。上海新锦江大酒店潮州菜厅自开业以来,在保持潮莱特色、发扬海派风味方面精心开拓,围绕着潮州菜的“味”大做文章,使潮菜畅销不衰。 (一)潮州菜“味”的基本特征 潮州菜是潮汕平原特定地理环境、物产条件、气候特点、文化发展的产物。潮州菜的“味”也是在这种环境中,适应人们饮食习惯的要求而发展、变化形成的,它与北方以及江浙一带的菜肴有较大的区别,而  相似文献   

3.
《四川烹饪》2008,(6):68
“菜香源”善用冷暖的对比,用镜子、水晶及灯光的配合为食客营造一种时尚大气的用餐氛围。现代感极强的中国式大红灯笼、中式茶碗形状的吊灯,让人觉得既熟悉又新颖。“菜香源”的菜肴结合了川菜的传统味道和现代的健康餐饮概念,比如它最近推出的“辣鲜天然新风味”菜肴。  相似文献   

4.
象形菜是中国菜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菊花菜肴就是其中造型美观的一类。制作菊花菜肴,首先要选用适合菊花造型的原料,再经过不同的刀工处理并码味、拍粉、炸制成菊花形,最后浇上味汁成菜。菊花菜肴的成菜特点是:造型逼真、外焦内嫩、口味多样,常见的菊花菜式有“菊花鱼”、“菊花里脊”、“菊花肥肠”、“菊花茄子”、“菊花猪腰”、“菊花凤尾虾”等等。菊花菜肴的成形刀法有多种,笔者下面就介绍几种采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刀法制成的菊花菜肴。用一字刀法制成的菊花菜肴这种菊花菜肴的成形技法是:将原料整理干净后,在原料上用…  相似文献   

5.
马杰 《烹调知识》2005,(11):30-32
清真餐饮业是经营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菜肴、食品的饮食行业。“清净无染,真乃独一”谓之清真,其菜肴称清真菜。随着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和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形成,清真菜便逐渐产生、发展起来。伊斯兰教各民族具有自己的饮食禁忌和风味特色。  相似文献   

6.
麻辣味型复合调味品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前  言我国菜肴十分注重口味 ,不同地区对菜肴口感的要求不同 ,不同菜肴亦有不同的口味 ,所谓“一菜一格 ,百菜百味”。中国菜肴分为单一味和复合味 ,而在家庭和餐厅里烹制的菜肴中绝大多数是复合味 ,例如麻辣味、糖醋味、怪味、鱼香味、咸鲜味等 ,其复合味在味觉上呈现出微妙性 ,目前在操作上往往凭烹调师多年的经验。这不仅缺乏科学依据 ,而且给初学者学习掌握上带来困难。因此 ,如何借鉴国际上新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开发、发展我国的复合味型调味品 ,是中国餐饮业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 ,饮食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7.
李闻 《美食》2007,(6):12-14
6年前,真知味酒店还是一家地下餐厅,经营面积仅500平方米;6年后,真知味酒店发展成为拥有包括汉中路店、月牙湖店、迈皋桥店在内的三家连锁店。总面积达115万平方米。6年前.真知味酒店仅有餐位200个.如今这一数量扩大了10倍,企业员工也由初期的40名发展到800多名.年营销收入由初期的200万元飚升到5255万元。6年的时间让真知味从一个小餐厅成长为一个大型餐饮连锁企业,也让真知味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菜肴.以“一菜一汤、一菜一味,不用鸡精、少用味精”的特色而香遍南京食界。  相似文献   

8.
味为滋味的简称,是评价一个菜肴好坏的重要标准.中国菜肴数千种,没有一种菜肴的味与其它相雷同,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这是中国菜肴的突出特点,也是烹调操作  相似文献   

9.
荷叶色菜     
李乐清 《美食》2006,(5):43-43
荷叶可以直接入菜,也可作为配料。近年来,出现的荷叶系列菜肴,并形成了一种风味,称为“荷香味”。用荷叶作为包裹菜肴的“外皮”,成菜十分独特,胜过糯米纸包、锡纸包等菜肴,可以将原料的本味与调料同荷叶的清香交融在一起,形成奇特的“复合味”,具有营养丰富,清热消暑,原汁原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乐清 《烹调知识》2010,(9):18-18
荷叶可以直接入菜,也可作为配料。荷叶系列菜肴。已形成了一种风味,称为“荷香味”。以荷叶作为包裹菜肴的“外皮”,咸菜十分独特,胜过糯米纸包、锡纸包等菜肴,可以将原料的本味与调料同荷叶的清香交融在一起,形成奇特的“复合味”,具有营养丰富、清热消暑、原汁原味的特点。笔者推荐四款新荷叶包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果子菜”,好迷人的菜肴.以果子入菜,或以鱼、肉、虾仁等原料模仿各种果子的色、香、味、形,烹制成别具一格的“果子菜”是苏帮菜肴的一大特色,素被美食家们的称道.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元物不堪食,唯在火候,善均五味。”这是对中国烹饪的调味与用火最精辟的经验总结。中国烹饪最讲究的就是调味与火候。如果说“味”是中国菜的精髓的话,那么火候就是保证调“味”能顺利进行的根本条件。正因如此,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火候便成为衡量中餐厨师的首要条件。 烹饪中的用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艺  相似文献   

13.
徐闽 《美食》2007,(4):76-78
【南京】 传统的“南京菜”,应称“京苏大菜”,曾是江苏菜系的重要支柱。传统的“南京菜”选料严谨,制作精细,讲究刀工.注重原汁原味,季节分明,其中尤以鸭类菜肴最负盛名,重本味,咸淡适宜,适应面广。  相似文献   

14.
工艺菜,又名“花色菜”,古也称“香食”和“看盘”,是指以食物为原料,经过厨师配料、造型设色,进行艺术加工,并具有欣赏价值的可食性菜肴。“华妙精源,无美不臻”是中国的烹食之道。我国厨师在烹饪技艺上历来注重色、香、味、形、质、器,并以此久负盛名,驰誉全球。而筵席餐桌上那些色彩艳丽的工艺菜,更被誉为“厨艺杰作”、“艺术珍品”。为了能使广大  相似文献   

15.
家有蟹油自调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菜肴素以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于世。而菜肴的味.常谓之为菜肴的“核心”、“灵魂”。评判菜肴的味又以是否“鲜美”而定论。在味精未曾被发现和应用于烹饪中之前.蟹油已经成为我国民间常见的一种鲜味调料.历代厨师都非常重视和讲究蟹油的制作和使用。它的味道鲜美,食用方便.可以长期保存.是家庭烹饪中的常用鲜味调料。  相似文献   

16.
“吃在中国,味在四川”已成为有口皆碑的美食佳话。据考究,川菜在秦末汉初就初具规模,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气。至今已成为一种影响很大的风味菜系,全国闻名,蜚声海外。正宗川菜是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重视选料,讲究规格。注重色、香、味、形,讲究调味,善于变化。其味型多达二十余种,清鲜醇浓并重以清鲜见长。以擅调麻辣著称,以麻、辣、酸、甜、咸、鲜香脍炙人口,形成川菜的独特风格。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其常用的烹调技法近40种。长于小煎、小炒、干煸、干烧等,且讲究小炒不过油.不换锅,干煸成菜味厚而不腻,干烧用汤恰当,味醇而鲜。而新派川菜则更以对民族的口味的融合和善于吸收各方面烹饪精华的“拿来主义”精神令人称道。  相似文献   

17.
中医理论指导下配制的养生菜.是指在充分了解食物的性,味,归经及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有目的性套合理配伍每道菜肴,使每道菜肴的营养搭配更为合理.更适合人体需求.而不是指每道菜肴都配以中草药.当然.部分配以可食无异味中药的养生菜,在菜肴中起到“药助食味.食助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应朋友之邀,前往古巷庭园式酒家明鸿庄园赴宴。席上不乏鱼翅燕窝、龟蛇虾蟹。然当宾主频频举杯之际,跑堂小姐笑吟吟端上一款造形美观、点缀精巧的鸡菜。品尝之下,顿觉其味不同凡响。芳香四溢、皮爽肉滑,其“色、香、味、形”意不在各款名贵菜肴之下,经打听,才知此菜名曰:“沙茶酱香鸡”,为我市潮菜名厨在传统潮菜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制出来的,极具特色的鸡菜之一。 鸡本为中国菜历史上最为悠久的首屈一指的烹饪原料,以鸡为原料烹制出来的各式菜肴,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故广东菜就有“无鸡不成席”之说。就连向来…  相似文献   

19.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国烹饪历来以讲究色、香、味、形、器、质等著称于世。而其中之味则为菜肴之支柱,是菜肴之灵魂、核心,也是菜肴之生命。中国菜肴味型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各大菜系均有其特殊的调味品和调味手段,均有风格各异之菜肴口味。正因如此,才使得中国菜肴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为世界所公认,为世界所欢迎。  相似文献   

20.
我国菜肴向来十分注重口味,不同地区对菜肴口感的要求亦不同,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不同的菜肴有不同的口味,所谓“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中国菜肴分为单一味和复合味,而在家和餐厅里烹制的菜肴中绝大多数是复合味,例如糖醋味、麻辣味、怪味、鱼香味、咸鲜味等。其复合味在味觉上呈现出微妙性,目前在操作上往往凭烹调师多年的经验。这不仅缺乏科学上的条理性,而且给初学者学习掌握上带来困难。因此,如何借鉴国际上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开发、发展我国的复合味型调味品,便是二十一世纪中国餐饮业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国际上研制的人工合成的食用香料已由60年代中期的水果香型食用香料发展到肉香型、海鲜型、麦芽香型、花香型、蔬菜香型、奶香型、酱香型及烘炸烤等香型。而近年来复合调味料是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调味品,欧美国家流行的沙司、蛋黄酱等,日本流行的“塔来”(烧煮用调味料)、“兹出”(面汤调料)等均已形成了批量生产规模,并在国外调味品市场中占重要地位。新近国外研究出的各种风味类、烹调类、咖喱类、烧煮类、香料类等复合调味品也正在投入生产,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