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品类中,饺子大概属于最受人们的欢迎的美味食品之一。如果从人们对各种食品的喜好程度而言,饺子的喜好度肯定名列第一。而且,饺子作为我国人民心目中典型的吉祥食品,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礼仪礼俗、岁时节日、日常饮食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食品。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以饺子为中心内容的饮食习俗,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面之广,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食品中可谓独树一帜。与中华民族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食饺习俗,自古至今能够久传不衰,是经过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对人们生活习俗,还是对思维方式乃至审美心理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饺子也由此从果腹充饥满足食欲的生活需要,扩展为内涵丰富的文化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摘要:东北地区地域广阔,冬季漫长寒冷,有着特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这对该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其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3.
4.
6.
8.
9.
10.
11.
秦汉时期的文献史料和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表明,秦汉时期的饮食原料是十分丰富的,这些饮食原料的发现,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发展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反映了秦汉时期饮食膳馔的历史面貌,揭示了秦汉时期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14.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节庆饮食习俗是人类社会各个族群都普遍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节庆饮食习俗的形成,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适应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并通过对天候、物候和气候的周期性转换的观察与把握而逐渐约定俗成的。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许多传统节庆的饮食习俗都是源自于此,并传承至今的。这些节庆饮食习俗,异彩纷呈,撩人兴味,集中地反映了长江流域的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调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成为历代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信仰饮食习俗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饮食习俗,它是民间信仰和宗教仪式在中国人民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惯制,本文对此做了初步地探讨。本文认为,饮食不仅促使了宗教信仰的发展,反过来,宗教的发展也为人们信仰习俗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人类的饮食离不开自然,希望其饮食在顺应自然中获得生命的安康,希望在人与自然的和合中以饮食作为某种符号意义而求得人类饮食的精神性意蕴。 相似文献
19.
20.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在《易经》中,九是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据史料记载,魏晋时期就有了重阳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明代,更有了官民登高并且食重阳糕的风俗,不过民俗常因地区与时令的不同而具有多元性的意义。重阳节时有出游登高、插茱萸、放风筝、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