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放电特性与加速效应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研究新型布局的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加速效应,在常规大气环境下测量了不同激励参数下的频率—放电电压—放电电流—电源电流以及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诱导的边界层速度。结果表明:与常规布局等离子气动激励器相比,布局形式改变后谐振频率保持不变,放电电压相差不大,但放电电流变小,消耗的功率变小;诱导速度与激励电压呈近线性关系变化,速度值较常规布局小,其尖端放电诱导的气流对流场的扰动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实验还发现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放电时离子流对绝缘材料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扩大压气机稳定性对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诱导气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了新型布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诱导流动特性研究,实验研究不同放电电压和占空比对激励器诱导气流速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布局激励器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压气机扩稳实验上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布局等离子体激励器一个放电周期内有一次"强"放电和一次"弱"放电,新型布局等离子体激励器有两次"强"放电;放电频率为15k Hz时,新型布局激励器的诱导气流速度在较低电压下比传统布局激励器小,在较高电压下比传统布局激励器大,最大速度能达到4.7m/s,因此在高电压下能够更好地抑制压气机叶顶泄露流或泄露涡的流动;两种激励器产生的射流都为紊流,随电压增高诱导气流紊流度增大,且新型布局激励器在高电压下紊流度更大,能更好地促进压气机主流与附面层之间的掺混;固定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两种激励器的诱导气流速度均随着占空比增大而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布局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电压-电流特性及对流动控制的影响规律,针对多组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设计了3种不同布局形式的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其放电特性以及流动分离控制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激励特性进行了唯象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布局形式的等离子体激励器均产生了两组放电的效果,在相同激励电压下,其电流峰值基本相同,同单组激励相比,电流峰值约为其两倍;对流动控制的结果表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能够有效增升减阻,不同布局形式的等离子体激励器对流动分离控制效果有很大影响,升力系数最大提高25.2%,而最小只有6.8%;仿真结果表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能够产生冲击波,并且诱导出复杂的涡结构,不同布局激励器诱导的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基本相同,但其诱导的涡的运动和涡量的大小不同,从而对流场产生了不同的扰动,造成了不同的流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μs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的测试诊断是揭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物理作用机制的重要基础。为此,主要在常规大气环境条件下,对μs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进行电、光谱和流动特性的综合测试诊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μs脉冲放电的本质是丝状放电,在一个周期内,放电集中在正电压脉冲和负电压脉冲的上升沿;随着激励电压幅值增大,发射光谱强度增大,但表征电子温度和密度的典型谱线比变化不大;在放电的起始阶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了启动涡,启动涡随后发展成近壁面射流;激励电压和脉冲重复频率越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体积力越大;μs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为非定常激励,消耗的功率比激励电压波形为连续正弦波时减小约30%,对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5.
射频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强度及流动控制的能力,实验研究了射频放电等离子体的气动激励特性。建立了射频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实验系统,由射频信号发生器、阻抗匹配升压变压器、尖–尖电极等离子体激励器等组成。尖–尖电极等离子体激励器由一组对称的电极和固定装置组成,电极材料采用钨,固定装置材料采用胶木,固定之后电极间距为0.5 mm。在静止空气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了射频放电等离子体的电特性和诱导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压变化时,等离子体激励器的阻抗会发生变化,耦合到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输入功率也不同;在大气压下,由于射频放电存在快速加热作用,在静止空气中诱导产生了近似圆柱形的冲击波;冲击波首先以音速向外传播,随后强度逐渐减弱,一定时间后衰减为弱扰动;采用射频电源、重频脉冲直流电源、ns脉冲电源,均能在静止空气中诱导产生冲击波,冲击波波速接近音速。由于射频电源的体积、重量更小,实现阻抗匹配之后所需的电源输入功率最低,因此,射频放电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气动激励产生方式,在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方面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的布局形式,基于ns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快速放热诱导压缩波进行流动控制的原理,设计了具有平面和锯齿类型高压电极的激励器。在ns脉冲电压的驱动下,研究了其放电特性和激励器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特性,并比较了3种激励器的放电能量、峰值功率、峰值电流、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结果表明:施加同样电压时,高压电极为锯齿形的激励器具有较高的放电电流、瞬时放电功率以及放电能量;3种激励器表面温度最高处均位于高、低压电极之间的介质表面处,且锯齿形激励器表面的局部最高红外辐射温度可达88℃,高于平面形激励器的72℃。从脉冲放电能量和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的角度验证了锯齿形激励器在流动控制上具有潜在优势,可供提升流动控制效果和优化激励器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频交流激励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交流电激励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在控制流动分离方面有重要应用,电压幅值与频率是关键的因素。为此,通过改变电压幅值及频率,获得了电流、电压波形,以及放电图像。并将研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激励器应用于S1223翼型,在风洞中进行了流动控制实验。实验表明:随电压幅值的增大,电流幅值及每mm激励器消耗功率增大,放电宽度以及放电亮度增加;频率改变几乎不影响暴露电极向植入电极一侧放电,频率增大却可以降低双侧放电强度;通过在翼型表面布置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可以达到抑制翼型流动分离,提高翼型升力系数的效果;翼型攻角在0°~4°与10°~25°下等离子体对翼型升力系数均能起到增效作用,而且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对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与电压幅值有关,该文实验条件下7 kV时对翼型升力系数的增效最大,可达61.8%。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的谐振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揭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动力学过程中电参数的演化机制,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谐振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通小尺度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的谐振频率在等离子体电源的设计谐振频率附近;接通大尺度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时,激励系统的谐振频率变小;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激励系统的谐振频率越来越小;大尺度激励器弯曲时,激励系统的谐振特性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工作环境来流速度<25m/s时,激励系统的谐振特性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布局对加速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作为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执行元件,其性能优劣对流动控制效果有重要影响。诱导气流速度是表征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能力、衡量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电极宽度、厚度、电极组内间距、绝缘材料介电常数和厚度等布局参数对诱导气流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介电常数合适、尽可能薄的绝缘材料,宽度较大、尽可能薄的条状电极,电极组内间距为1 mm左右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可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的气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原理及典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电器》2017,(4):72-78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激励器由于其具有响应时间短、激励频带宽、器件小、能耗低的技术优势,是流动控制领域最活跃的控制方式之一。等离子体激励器在飞行器的增升减阻、性能增强、力矩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文中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DBD)和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PSJ)的基本气动特性。AC-DBD激励器主要产生射流扰动,N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产生的扰动包括压力波、射流和旋涡结构,PSJ激励器能形成压力波和速度更高的射流扰动。采用AC-DBD激励器可以在低速流动下,推迟平板转捩;采用NS-DBD激励器可以在来流速度为25 m/s时,抑制翼型的流动分离,同时NSDBD在Ma=4.6时,可以控制圆柱脱体激波的激波强度。  相似文献   

11.
台阶溢流坝下的流速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台阶溢流坝坝面水流流态,从明渠水力学的角度出发,推求出台阶溢流坝坝下流速的表达式,并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研究,求得出了台阶溢流坝坝下流速的计算式。该式的计算结果与其他学者的模型试验成果尚能吻合,表明该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该式亦可用于对台阶溢流坝坝面最大流速进行估计,以便判别坝面出现空蚀破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激励参数对等离子体EHD加速效应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敏  李应红  苏长兵  吴云  张朴 《高压电器》2006,42(6):435-437,441
在静止空气中,进行了激励参数对等离子体EHD加速效应影响的试验研究。在激励频率固定的情况下,诱导气流速度随激励电压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增加;在激励电压固定的情况下,诱导气流速度并非随频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大,而是存在一个最优频率,在这个频率下测得的诱导气流速度最大。试验获得的激励电压、频率对诱导气流速度影响的定量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辉光放电等离子体EHD的机理,也为等离子体在流动控制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峡右岸机组测流系统方案、实施过程的简单介绍,分析对比了国内外3个主要超声波流量测量系统的特点,总结了国内超声波流量测量工作取得的最新成果;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水电机组超声波测流系统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希望对大管径水电机组超声波流量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实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Stable electrolyte cathode atmospheric DC glow microdischarges were generated by using a miniature helium gas flow from a nozzle electrode in air. We developed two schemes to control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discharg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ischarge column and the ambient air. The vaporization of electrolyte solutions takes place and affects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This takes time from the start of the discharge. Therefore, the discharge was controlled by applying pulse‐modulated DC voltages. If the voltage was dropped down to zero before the vaporization, the gas discharge developed without the ionization of the solution components. A helium gas discharge without air developed when the nozzle electrode was placed in a glass capillary. This was confirmed by examining the change in pH of the solution, which usually decreased owing to the generation of nitrogen oxides in the discharge in air.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78(4): 8–15, 2012;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Online Library ( wileyonlinelibrary.com ). DOI 10.1002/eej.21222  相似文献   

15.
铁氧体颗粒料在卸料仓中的流动状态取决于卸料仓的结构。在卸料过程中,不合理的流动状态会引起粉料的物理特性,如颗粒分布、松装密度和流动性等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坯件以及磁心的质量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20kV变电站主变压器内部油流放电和绝缘降低故障的原因,提出了处理办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火花放电预电离对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大气压下空气中辉光放电的办法之一是降低空气的击穿场强,避免放电以流注的形式发生.为此,利用脉冲电路产生的火花放电为介质阻挡放电提供初始电子,以验证预电离对介质阻挡放电的作用.实验证明:1. 火花放电预电离确有"点燃"放电,降低空气击穿场强的作用,在正常大气压下,采用预电离手段可使击穿场强降低25%左右;2. 预电离的有效率随气压升高而逐渐减小;3. 在有气体流动的条件下,预电离的作用显著增强;4. 预电离并不是实现大气压下空气中的辉光放电的唯一条件.本文中的方法可以用于在较低场强下提供初始电子以建立均匀介质阻挡放电,但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这种作用还远未达到获得大气压下辉光放电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