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入研究视景仿真技术与OPNET网络仿真机制的基础上,利用视景技术模拟无线通信网络(WCN)中的通信节点运动、环境影响因素等,直观展示网络仿真结果中的非视觉物理量,可以为无线通信网络性能的研究带来新视角.首先介绍了一套具有以上特点的仿真系统的功能、软硬件结构等,考虑到分布式仿真系统(DSSS)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对系统做了精细的模块划分,然后探讨了具体实现上的几项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仿真效果图.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本视景仿真系统能够帮助仿真人员对通信网络性能进行直观了解并做出具体评估,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伟明 《现代导航》2015,6(1):53-57
多址接入控制协议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分布式网络中,它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将物理层和多址接入层有效的结合起来,如何在接入时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这些因素对网络性能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研究了高通公司提出的Flash Lin Q通信系统,并且详细介绍了Flash Lin Q通信系统所采用的分布式调度协议,该协议是一种高效的并且有效利用空间资源的多址接入协议,相比于RTS/CTS机制的CSMA/CA机制的多址接入协议有较大的增益。协议可以在信号覆盖范围之内实现多条链路的并行传输,增加了网络的吞吐量,改善了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三级Clos网络中分布式调度算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度算法用于解决交换网络输出端口竞争问题.鉴于现有三级Clos网络调度算法存在实现复杂、性能无法保证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于分布式调度的三级Clos网络结构和相应的负载均衡调度思想,并给出了一种简单负载均衡调度算法.采用这种新结构和相应的调度思想不仅可以简化三级Clos网络的调度,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单Crossbar网络调度的研究成果,保证算法性能.文中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证明基于这种思想的调度算法比现有算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了调度通信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应用于调度通信的新的应用模式;以通用的调度通信场景为例,介绍了无线通信技术在调度通信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无线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愈加进步,出现了wi-fi和3G等等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这种无线调度模式在自己这种固守在单一位置的调度方式中显示出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保证指挥决策人员在任何通信环境下从容应对、高效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在面对调度通信科技领域方面的需求时,目前又出现了一项新的技术,名称为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这种建立在固有资源基础上的通信技术为自己的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网络系统的实时性调度算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调度算法并结合反馈理论,调节分布式网络节点的基本发送周期,可以控制网络上的数据量,通过建立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反馈调度模型,采用该实时性调度算法,能使网络空闲时间保持在合理的状态,减少网络系统信息的堵塞和时延,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对分布式网络系统的实时性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无线网络中进行高效的链路资源调度、减小网络干扰、提高网络容量,提出了一种利用回溯天线并考虑干扰环境的链路资源分布式智能调度算法.首先,结合通信的路径损耗模型设计卷积核,对节点密度矩阵进行卷积来衡量干扰链路强度,从而避免对所有干扰链路进行信道估计产生巨大的计算代价;然后,结合强化学习的思想设计了与通信环境交互的链路调度学习模型,每个链路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独立的训练,将训练所得的决策结果反馈到环境中进行状态更新,模型在不断更新的环境中迭代来学习最优的调度策略.该方法能分布式的运行,可有效衡量无线网络中的链路干扰强度,结合衡量结果进行高效的链路资源分布式调度,从而最大化网络容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调度算法无论是在算法迭代收敛还是网络容量性能上都能很好地逼近全局的调度算法,达到全局算法最优结果的92%~100%.  相似文献   

9.
针对主—从结构实时网络的性能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EDF的主节点分布式实时任务调度算法,给出了该调度算法下实时任务组的可调度的充分条件。仿真测试表明,该调度算法满足实时约束,适合于主—从结构的实时网络调度。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矿山调度作为矿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其无线通信技术水平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本篇文章通过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阐述了无线通信技术在矿山调度中的应用原理。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汽车数量日渐增多,但当前我国道路工程无法满足车辆运行需求。将无线通信网络引入到智能交通系统当中,不但能够改善我国交通现状,且能够采集实时信息,为系统运行提供支持。文章从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入手,对智能交通系统当中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各项技术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无线通信。  相似文献   

12.
黄河 《中国新通信》2014,(15):39-39
如今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无线通信网络需要不断进步才能适应其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为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带来很多进步空间。只是由于无线频率资源有限,无线通信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比较严重的制约。因此,必须对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优化。本文主要对其优化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力通信新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网作为保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支柱之一,在我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需要对电力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认识,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环节,构建一个经济、可靠、安全、精确的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意义重大,在本文中,笔者以无线通信技术为研究突破口,对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布式基站及现有分组调度算法的发展概况,主要探讨并分析了常见的几种无线分组调度算法的适用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指出了分布式基站中分组调度算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布式基站及现有分组调度算法的发展概况,主要探讨并分析了常见的几种无线分组调度算法的适用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指出了分布式基站中分组调度算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星载交换结构受空间辐射影响造成的可靠性严重下降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支持全分布式调度的三级Clos网络及其全分布式容错(Fully Distributed Fault Tolerant, FDFT)调度算法,以提高星载交换结构在交叉点故障下的容错能力。该Clos网络的中间级和输出级采用联合输入交叉点队列,以支持Clos网络和交换单元内部的全分布式调度。FDFT采用一种分布式故障检测算法获得交叉点故障信息。基于对交叉点故障影响范围的分析,FDFT在输入级采用一种容错信元分发算法,实现无故障路径的负载均衡。理论分析证明,当任一输入/输出级交换单元故障个数不超过(m-n)或所有中间级交换单元故障个数不超过(m-n)时,其中m, n分别为输入级交换单元输入、输出端口数,FDFT能够达到100%吞吐率。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故障随机发生情况下,FDFT能够抵抗比故障任意发生情况下更多的故障,且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具有良好的吞吐率和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17.
魏海礁 《电子世界》2014,(16):223-224
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为整个世界带来的变化是不可估量的。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网络在人际交流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人们由原来的运用有线终端进行交流转变成了现在的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运用无线技术获取信息。因此,无线通信系统产生的数据越多,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传送速度和数量有了更高的需求。网络编码技术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数据运送数量和通讯效率。本文研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编码技术,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分布式资源调度方式,为多操作员、多任务并行执行提供了一个十分便捷、高效的操作环境,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并为以后同类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史琰  郁威威 《电子学报》2018,46(2):507-512
为了解决无线Ad hoc网络在负载较重时网络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TDMA(Time Division Media Access)与CCFD(Co-time Co-frequency Full Duplex)相结合的分布式全双工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数据传输前节点首先在链路共存准则的基础上进行抑制检查,随后主链路按一定的优先级筛选二级链路并发起调度请求,调度所需的四次握手过程在业务时隙头部完成.本协议在不影响传统TDMA半双工通信的条件下,增加同一时隙中可以共存的链路数,改善网络的吞吐量和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20.
网络编码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课题首先简述了网络编码技术,进而从物理层角度对网络编码技术中的联合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对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