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切削区的喷雾冷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喷雾冷却润滑对高速切削、强力切削和超高速切削是一种有效的冷却方式.可提高刀具寿命,降低环境污染。新式喷雾冷却装置具有放大气流合、结构简单、勿需专门维护、不要水泵和节省气源等优点,可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特别适于有色金属的切削加工,并能节省冷却润滑费用。这种新式喷雾冷却装置也可用于零件热处理的冷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磨削烧伤的危害、影响因素以及一般的预防措施。重点介绍了磨削加工中低温高压喷雾冷却技术的应用。喷雾冷却技术就是利用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将冷却液雾化后,喷向磨削区,对磨削区进行冷却和冲洗,带走灰尘和脱落的磨粒,能极大改善磨削状况。试验证明相比较于传统的冷却方法,喷雾冷却具有经济性好,降温效果好,有利于控制磨削烧伤以及提高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可对难加工材料的磨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将低温喷雾射流冷却技术应用到TC4钛合金的车削加工中,以纯净水和低温气体的喷雾射流为冷却介质的冷却技术,与低温冷风和常规浇注两种冷却方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喷雾射流的冷却效果优于低温冷风和常规浇注冷却下的冷却效果,这对于改善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汽轮机转子加工质量,提出了一种应用在转子车削加工过程中的复合喷雾冷却方法。分析了汽轮机转子加工材料特性及复合喷雾冷却工作机理,搭建了系统试验平台。针对汽轮机转子材料为难加工的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车削试验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车削过程中,应用复合喷雾法是最佳冷却润滑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切削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确定切削转子的最优加工参数。该研究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汽轮机转子的加工质量,为一类难加工材料高质量加工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对进一步的改善工艺性能、提高加工效率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钛合金是一种难加工材料,主要是因切削区温升过高,刀具磨损严重,影响加工表面质量。为了降低切削区温度,提高钛合金的高速切削加工性,采用低温喷雾射流冷却技术,对TC4进行高速铣削加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低温冷风和MQL,低温喷雾射流冷却具有更强的导热冷却作用,能有效地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刀具磨损、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及切削加工性。用水作为喷雾冷却介质,无毒害作用,是一种绿色制造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元器件和雷达等设备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散热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而喷雾冷却因其更强的散热能力在高热流密度散热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基于喷雾冷却技术设计了一种集成微型旋流雾化喷嘴的喷雾冷却冷板,并通过一套自行设计的喷雾冷却热性能实验系统研究了冷板的换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该喷雾冷却冷板可实现超过100 W/cm2高热流密度的散热能力,为未来雷达电子设备的冷却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难加工材料钛合金进行冷风油雾切削实验,将实验结果与常温干车、常温喷雾和大量油剂喷淋的冷却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在采用相同切削参数及刀具加工时,低温喷雾冷却的刀具使用寿命最长,常温干车的刀具使用寿命最短。同时,采用低温喷雾冷却方法,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搭建一套封闭式喷雾冷却试验系统,使用水作为冷却工质,结合高速摄像仪对试验进行可视化研究,分析对比光滑表面和微结构表面喷雾冷却换热特性。结果发现,相比光滑表面,不同几何形貌的微结构表面都能提高喷雾冷却的换热能力,其中换热最好的是方形肋表面,直肋表面次之,扇形肋表面较差,但均优于光滑表面。微结构表面的润湿性强于光滑表面,微结构的存在能够提高喷雾冷却热流密度,使喷雾冷却提前进入两相区,避免了沸腾的滞后性。不同形式的微结构表面表现出不同的换热效果,主要是因为微结构表面对换热的强化不仅和面积增幅有关,还与微槽的紧密程度和排列方式有关。此外,试验中发现喷雾冷却存在温度不均匀现象,且微结构表面温度不均匀性大于光滑表面,但是降低系统压力,这种温度不均匀性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压缩空气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但产生压缩空气的效率不高,成为气动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应用喷雾直接冷却压缩空气以降低压缩能耗,提高气动系统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分析了空气压缩方式、压缩机空气入口温度、喷雾颗粒和不同比体积对压缩机能耗和节能效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在喷雾比体积下,采用喷雾直接冷却压缩空气,节能效率最高能达到38.8%,喷雾冷却压缩空气为压缩空气节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低温气动喷雾射流冲击冷却技术在钛合金磨削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钛合金磨削加工中容易造成工件烧伤及加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冷却技术——低温气动喷雾射流冲击冷却技术,并依据此思想开发出一套低温气动喷雾射流冲击冷却系统,将其应用于钛合金的磨削加工中。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低温冷风和常规浇注冷却,低温气动喷雾射流冲击冷却具有明显的冷却优势,它可将磨削温度和工件表面粗糙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蔡骏峰  叶序树  汤胜 《仪表技术》2010,(8):20-21,69
变压器的正常工作是电网能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变压器一般利用循环油路散热降温。系统通过采集散热装置循环油路内油的温度、流量、环境温度、变压器功率等数据,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散热效率,完成不同散热装置工作效率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流体机械》2017,(9):56-59
建立了无填料冷却塔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进风位置、气水比、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循环水进水温度下无填料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喷式无填料冷却塔上进风时冷却效率优于下进风,下喷式无填料冷却塔下进风时冷却效率优于上进风;气水比升高冷却效率升高,但气水比达到1.8后,继续提高气水比冷却效率增速降低;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升高,冷却效率降低;进水温度升高冷却塔冷却效率均得到提高,但上喷式冷却塔冷却效率的提高明显大于下喷式冷却塔。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中湿度地区设计搭建了再循环冷却塔实验台,并与辐射末端相结合,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再循环冷却塔进行了性能测试。依照过渡季节和夏季工况,对再循环冷却塔供冷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结合测试结果对不同冷源的供冷方案进行能耗分析,挖掘了再循环冷却塔在实际应用中的节能潜力。经计算得出,在不同条件下该系统方案相比传统机械制冷供冷方案可节能40%~60%。同时以期使更多的工程设计人员了解该供冷模式及设计思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器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电子设备机箱内板卡的热耗越来越大,不同板卡间热耗差异增大,对机箱的冷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冷却方式(如:常规风冷,常规液冷等)不能满足机箱新的冷却需求;若采用空调风冷则需要增大设备体积,不满足结构紧凑的要求.文中提出了利用热电制冷技术来解决此类机箱的冷却问题.通过仿真优化设计了一种一体化高效冷却机箱,并对机箱的冷却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一体化高效冷却机箱满足结构和冷却需求,为未来的电子设备机箱冷却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封闭式冷却塔热质交换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冷却水出口温度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证明模型的计算值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马燕  臧润清  闫璟敏 《流体机械》2019,47(12):67-71
为测得间接冷却系统与直接冷却系统的性能对比,对两者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不同库温、载冷剂流量的工况下2种制冷系统漏冷量、传热系数等性能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间接冷却系统制冷剂充注量比直接冷却系统减少536.3 g。但漏冷量更多,并随库温升高、载冷剂流量减少而降低,在库温-15 ℃时,2种制冷系统漏冷量最小相差161.06 W。随库温升高,直接冷却系统传热系数及制冷量会升高,而间接冷却系统传热系数及制冷量随库温升高而减小,载冷剂流量增加而加大。-15 ℃的库温下2种制冷系统制冷量相差了610.46 W,而增大冷却器换热面积可使其达到直接冷却系统相同的制冷量。因此增大换热面积,选择最佳载冷剂流量对于提高间接冷却系统的制冷效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种间接-直接复合式蒸发冷却机组,对其预冷部分——间接蒸发冷却立式换热管段的换热效果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立式换热管段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具有良好换热效果,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可达78%。研究还发现,间冷效率随入口处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喷淋水温与入口处空气湿球温度温差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介绍了力矩电动机冷却的方法,冷却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冷却回路中冷却系统如何正确选用等.  相似文献   

19.
蒸发冷却与冷却吊顶相结合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银明  黄翔 《流体机械》2005,33(1):56-59
提出了一种新的半集中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方案,即将蒸发冷却技术与冷却吊顶相结合。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承担室内的新风潜热负荷;冷却吊顶承担室内显热负荷,而且冷却吊顶盘管中所需要的冷水采用新疆地区当地的天然地下水、自来水或冷却塔产生的冷却水(水温16~18℃)。冷却吊顶在夏季用作冷辐射(通16~18℃的冷水),冬季用作热辐射(通60℃左右的热水),从而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达到节能,减少送风管道尺寸且满足全年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余热冷管在渔船制冷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惠忠  刘震炎  马晓东  张敏 《流体机械》2005,33(1):60-62,51
针对渔船出海捕鱼冷藏问题,利用渔船的柴油发动机的余热,采用余热冷管进行制冷来提供冷冻保鲜需要的冷量。通过对渔船余热冷量的测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余热冷管的制冰量完全可以满足渔船的制冷要求,并且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维护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