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从纳米压入测量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压头面积函数及其校对方法,并对熔融石英进行了两次纳米压入测量,校对了两次压头面积函数,两次测量及校对的时间间隔为1a(年)。结果表明,两次校对后的压头面积函数差别较大。若第二次测量的熔融石英数据仍采用第一次校对的面积函数进行计算,将使杨氏模量和硬度测量结果产生很大误差,阐明了压头面积函数校对在纳米压入测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压头尺寸(半径分别为1.5nm、2.5nm、3.5nm、4.5nm)和加载速度(10m/s、20m/s、30m/s、40m/s)对Ni基单晶合金γ/γ′(001)晶面纳米压痕测试结果(弹性模量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头尺寸和加载速度对Ni基单晶合金γ/γ′(001)晶面的纳米压痕测试结果有显著影响。采用中心对称参数研究各模型不同压入深度时基体中位错的形核和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压头尺寸越大、加载速度越快,基体γ相中位错形核形式越剧烈。压头尺寸较大或加载速度较快的模型在γ相中产生了棱柱型位错环,棱柱型位错环在γ相中沿着{111}面滑移,最终在γ/γ′相界面处塞积,然后有新的棱柱型位错环产生。 相似文献
4.
两种微纳米硬度测试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材料微纳米硬度测试中,可利用纳米压痕方法得到载荷-位移曲线,并用相关算法得到接触面积和硬度值;也可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出压痕残余面积,由残余面积和最大载荷得到材料的硬度值.利用这两种方法对塑性材料单晶铝和脆性材料单晶硅做微纳米硬度测试试验,经过比较分析,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得到的材料微纳米硬度都有压痕尺寸效应,但第二种方法得到的微纳米硬度尺寸效应比第一种明显. 相似文献
5.
6.
7.
8.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结合纳米压痕表征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压痕的深度回复,考察了温度对压痕回复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期压痕深度迅速回复,经过3 h左右压痕深度不再发生变化。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压痕残余深度迅速降低,20℃时压痕残余深度约为120 nm,50℃时压痕残余深度降低到约10nm。采用二阶反应动力学方法对粘弹性压痕回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压痕的粘弹性深度回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In nanoindentation testing of materials, the analytical/numerical models to connect the indentation load, indentation depth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are crucial for the extrac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methods of extrac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onlinear elastic materials and built general relationships of the indentation load and depth of hyperelastic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the 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Compared with the elastic contact models and other nonlinear elastic contact models, the proposed models can extra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onlinear elastic materials under large deformation simply an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圆度误差目标函数凸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凸函数理论证明了圆度误差最小区域评定法的目标函数是二维欧氏空间R2 中的连续、不可微的凸函数 ,从而证明了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值的唯一性 ,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样条函数拟合的凸轮升程误差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凸轮升程误差设计要求与测量评定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凸轮升程误差的二义性;进而分析现有圆柱凸轮升程误差的几种测量评定方法如“敏感点法”、“桃尖点法”的缺点,提出基于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凸轮升程误差评定方法。理论分析和比较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定精度比传统的敏感点法提高约13.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