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实用的联解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乙型水驱曲线法和HCZ预测模型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含水率、产油量、产水量、产液量和相应的累积产量随开发时间的变化,以及可采储量的联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实用软件,增强了方法应用的方便性、科学性。该方法克服了在预测水驱油田开发指标中,乙型水驱曲线法和HCZ预测模型法所固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西帕切夫水驱曲线和HCZ累积产量预测模型,建立了水驱油田含水率随油田开发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该方法克服了甲、乙型水驱曲线的不足,适用于含水率低于50%的情况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预测,矿场实例运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方便,预测的含水率精度较高,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可作为水驱油田制定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Hubbert模型与水驱曲线联解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Hubbert预测模型与甲、乙、丙型水驱曲线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含水率、产油量、产水量、产液量和相应累积产量随开发时间变化,以及可采储量的联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实用软件,使方法应用更可靠,更方便。该方法克服了Hubbety预测模型法和水驱曲线法在水驱油田开发指标预测中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将广义翁氏预测模型与甲、乙、丙型水驱曲线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含水率、产油量、产水量、产液量和相应的累积产量随开发时间的变化,以及可采储量的联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实用软件,增强了方法应用的可靠性、方便性。该方法克服了在水驱油田开发指标的预测中,广义翁氏预测模型法和水驱曲线法所固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Weibull预测模型与乙型水驱曲线的联解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Weibull预测模型和乙型水驱曲线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含水率、产油量、产水量、产液量和相应的累积产量随开发时间的变化以及可采储量的联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实用软件,增强了方法应用的方便性、科学性。该方法克服了在预测水驱油田开发指标中,Weibull预测模型法和乙型水驱曲线法所固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甲、乙型水驱曲线在高含水后期预测含水时存在的问题,以西帕切夫曲线为基础并为其修正建立了三种含水预测模型。经大量实际数据检验,该方法适用于高含水后期水驱油田的含水预测。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指标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乙型水驱特征曲线与指数递减预测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油田进入递减阶段开发指标和可采储量的联解法,并针对油田进入递减阶段含水率的变化特点对乙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法进行了改进.该方法克服了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和指数递减预测模型在动态预测中存在的各自缺点,并提高了含水率预测的精度,为油田进入递减阶段开发指标的预测提供了较好的预测方法.将水驱开发成熟油田生产数据与该方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表明该方法实用有效.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该方法对开发指标进行预测,以指导实际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8.
天然或人工水驱油田水驱机制起主导作用后,所绘制的甲、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其直线段出现的旱、晚、曲折和相关程度对不同油田情况各异。运用直线段及其变化或样板曲线,可以衡量容积法求得的地质储量的准确性,判别水驱状态、措施效果和预测最终采收率等重要生产指标,并可以指导同类型油田的开发。
将童氏水驱曲线分析法编制TX微机软件,只要输入有关数据,即可得到需要的水驱曲线和有关指标。本文以柴达木盆地L—5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和苏联几个大油田为例,进行了水驱曲线分析,作了较为详尽的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将丙型水驱特征曲线与指数递减预测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油田进入递减阶段开发指标的联解法,该方法克服了丙型水驱特征曲线和指数递减预测模型在动态预测中各自存在的缺点,即丙型水驱特征曲线不能预测开发指标与开发时间的关系;指数递减预测模型法不能预测油田的含水率、产液量、产水量及累积产水量和累积产液量。同时应用该联解法对萨北开发区北三东区块基础井网开发层系水驱开发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西帕切夫水驱曲线和 HCZ累积产量预测模型 ,建立了水驱油田含水率随油田开发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该方法克服了甲、乙型水驱曲线的不足 ,适用于含水率低于 5 0 %的情况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预测。矿场实例运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计算简单、方便 ,预测的含水率精度较高 ,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 ,可作为水驱油田制定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两种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的水驱特征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导和筛选了两种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的公式,一种是适用于水驱层状油田的方法五水驱特征曲线及相应的逐年计算可采储量公式。另一种是适用于底水灰岩油田的方法九水驱特征曲线及相应的逐年计算可采储量公式,这两个公式大大简化了已有的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的方法,因而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算例表明计算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甲型,乙型水驱曲线预测可采储量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实例展示了甲型,乙型两种水驱曲线在可采储量预测中的不稳定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方法预测可采储量的误差区间,指出乙型水驱曲线预测可采储量的误差区间比甲型曲线要大得多,因此可采储量的预测应采取以甲型曲线为主,乙型曲线为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将 Hubbert预测模型与甲、乙、丙型水驱曲线法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含水率、产油量、产水量、产液量和相应累积产量随开发时间变化 ,以及可采储量的联解法 ,并编制了相应的实用软件 ,使方法应用更可靠 ,更方便。该方法克服了 Hubbert预测模型法和水驱曲线法在水驱油田开发指标预测中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沙卓诺夫水驱系系列曲线和HCZ累计产量预测模型建立了油田含水率随油田的开发时间变化的新模型,运用该模型,可以对水驱油田的含水率进行预测。通过河南油田和大庆油田的矿场实例表明:该模型计算简单、方便、预测的含水率精度高,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作为水驱油田制定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预测水驱油田开发指标及可采储量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元千 《试采技术》1996,17(3):1-13
本文交递减法与水驱曲线法相结合,提出了当水驱油田进入递减阶段之后、预测油田的产油量,产水量,产液量,含水率,水油比,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液量随开发时间的变化指标,以及预测油田的可采储量和可动油伪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两种水驱油田逐年计算油田可采储量的方法,即广义水驱特征曲线法和水驱理论曲线法。这两种方法认为,对某一具体水驱油田,其a值或n值是一个定值,据此可对逐年可采储量进行计算。文中还提出了油田稳定生产和进行重大调整时的水驱计算可采储量方法,及选用不同水驱曲线公式的油田粘度界限,指出了判定水驱油田稳定生产的原则是累积产水量的对数-累积产油量关系与水油比的对数-累积产油量关系平行。提出在油田进行重大  相似文献   

17.
预测水驱油田开发指标的联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水驱曲线法和数学模型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含水率,产油量,产水量,产液量和相应的累积产量随开发时间的变化,以及可采储量的联解法,该方法克服了在预测水驱油田开发指标中,水驱曲线法和数学模型法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水驱曲线法是预测水驱开发油田可采储量和含水率的重要方法,也是油藏工程预测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俞启泰水驱曲线在建立过程中及预测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和推导,结果表明该曲线的建立具有不确定性,预测方法存在不可靠性和不准确性;所谓的俞氏广义水驱曲线,实质上是一个双对数直线关系式,既不能代表属于半对数直线关系的甲型水驱曲线,也不能代表属于普通直角坐标系的丙型水驱曲线。文中应用1个实例,对3种水驱曲线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俞氏广义水驱曲线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9.
水驱油田基于液量的分结构开发指标预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根据油田开发实际资料分析提出了油田开发指标分析中的几个结构分析指标(结构含水、产液结构含水上升率、含水结构含水上升率及结构递减率)的概念,研究了由多个不同结构构成油田的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和前缘驱替理论计算以及实际开发指标的结构分析,论证了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应采用分结构的预测方法,并根据水驱特征曲线、产量递减曲线等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水驱油田基于液量的分结构开发指标预测模型。经检验该预测模型达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可应用于年度规划、长远规划的编制以及年度配产工作中的开发指标预测。  相似文献   

20.
在水驱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和水驱特征曲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水驱油田产量递减期开发指标的新方法。实际资料计算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预测的各项开发指标可为水驱油田开发后期的规划和各种调整挖潜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