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洲坝水利枢纽(图1),是长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个大坝,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组成部分。在三峡枢纽建成后,担负着三峡水库尾水调节和改善三峡坝址到南津关之闻航道的任务。 葛洲坝工程经过设计,科研、制造、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并干1981年1月4日实现了大江胜利截流,6月蓄水通航,7月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从1982年起转入二期工程施工,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计划1986年大江电站等一批机组开始发电,1988年全部建成。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在我国第一条大河——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坝,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组成部分——航运梯级。因坝址处江中原有一个小岛葛洲坝而得名。长江从雄伟的三峡出南津关,水流自东急转向南,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南津关出口下游2.3公里,上距三峡枢纽坝址约40公里。坝区处于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向中游丘陵平  相似文献   

3.
岩体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往往由岩体结构 (尤其是泥化夹层 )所控制 ,因此边坡工程一般需对控制边坡稳定的主要结构面进行控制处理 .以某边坡工程系统进口顺向及出口“上硬下软”逆向岩石边坡为例 ,分析了泥化夹层对边坡稳定的控制作用 ,介绍了采用洞挖方式设置混凝土阻滑键及采用混凝土置换泥化夹层以改善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阻滑键内、置换体内及边坡的实际应力、应变监测 ,分析了这两种加固处理方法对改善边坡稳定性的作用 ,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葛洲坝水利枢纽在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下游三公里处,是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个坝,是根治长江水害,开发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主体工程——三峡水利枢纽的组成部分。 长江流长6,300公里。从四川省向东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出南津关后,江面由三百米扩展至两千二百米左右,江中葛洲坝、西坝两岛把整个长江自右至左分割为大江、二江和  相似文献   

5.
海子沟水厂边坡处于8度地震区,地质条件复杂,砂岩泥岩交替且泥化夹层普遍发育,厚薄不均。为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对该区域边坡进行三维建模分析;根据岩体结构面的分布情况,对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二维计算复核,结果显示,二维与三维计算结果较吻合,与实施后的监测数据也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岩质边坡中若存在外倾的泥化夹层,其稳定性差,影响坡顶、坡脚建(构)筑物的安全,因此,查明泥化夹层的空间分布并提出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对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十分重要。论文以某工程岩质基坑边坡存在多层外倾的泥化夹层为例,通过探井查明了泥化夹层的空间位置,采取泥化夹层样品作重塑剪切试验,并结合场地实际地质情况提供了泥化夹层抗剪强度指标等岩土设计参数,正确评价了边坡的破坏模式,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定性和平面滑动法定量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结合施工工序提供了安全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过去该厂曾多次使用过电子皮带秤,由于种种原因,都先后失败。今年六月,在露天堆扬到联合储库162米长的3号皮带输送机上,安装了一台CS-ES型电子皮带秤。该秤用微机控制可自动调零,具有负荷率显示和累积显示功能,采用9位萤光数码管显示,并附有5年左右的停电记忆装置,空载及满载调整全部采用内部数字开关进行设定,检测皮带速度的脉冲发生器采用无触点结构,传感器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上方,并采用密封,具有过载保护  相似文献   

8.
软弱夹层泥化错动带的结构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土岩软弱夹层是一种与粘土相似的弹-粘性结构分散体系,它们与粘土岩性状不同,具有含水量高、塑性大、容重低、强度弱等特殊性质。这与泥化错动带中的粘土粒团之间通过较厚的表面溶剂化层间接接触、结构连结弱的特征有关。不同的泥化错动带,由于粒团间连结的牢固程度各异,包括流变性和残余强度在内的物理力学性质也不一样。在不同化学类型渗水作用下,泥化错动带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趋势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泥化夹层蠕变全过程的模型及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陈宗基教授建议的方法对构造泥化夹层进行了恒温、饱水剪切蠕变试验,并将所得蠕变曲线划分为A、B两种类型,通过对大量试验结果进行线性变换,得出蠕变各阶段的经验方程。它们在初始蠕变阶段为幕函数及负指数函数形式;等速蠕变阶段为线性函数;加速蠕变阶段为复杂的对数函数形式,为了探讨这些方程的物理涵义,文中又将经验方程进一步抽象为蠕变模型,模型中采用一变η的牛顿筒来描述加速蠕变阶段,并给出了计算模型中各参数的程序框图。文中还研究了泥化夹层天然微结构及其在各蠕变阶段的变化,并通过这些研究对蠕变的机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浪底工程中原状泥化夹层的动三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河小浪底工程左岸山体含泥化夹层的岩芯试样进行了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总剪应力比α较小时,试样变形随振次增加而趋向稳定,而当α大于0.4时,变形随振次增加呈破坏性发展趋势;试样的动强度随振次增加而减小,在振次达到千次后趋向稳定。根据试验成果,并结合山体的实际条件,提出了泥化夹层的动力总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11.
泥化夹层作为最常见的次生型软弱夹层,抗剪强度指标极低,常常是导致斜坡失稳的主控因素,泥化夹层强度参数对合理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采用常规的直剪试验或三轴试验测试泥化夹层剪切强度参数均存在一定缺陷且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失真。在泥化夹层应变破坏准则的基础上,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结合ARAMIS数字散斑监测压缩过程中剪切带形成、发展和变化及压缩破坏后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并基于土体极限平衡理论提出了一套对泥化夹层剪切强度参数试验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志坚 《广东建材》2005,(7):103-104
极限平衡理论用于计算土坡稳定分析问题时的一个局限便是对较复杂的土层及土工结构计算较困难。对于边坡地基深度不大的范围内存在软弱夹层时,滑动面是由多段圆弧和一段软弱夹层直线组成的复合滑动面。本文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的方法进行了复合滑动面滑坡分析,并得出了一些能指导边坡治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设计制作了两个含泥化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模型,并完成了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地震波时间轴压缩倍数增大,地震波卓越频率增加,边坡坡面水平方向加速度放大效应增强,同时,随着边坡相对高度的增加,压缩比对水平方向加速度放大效应的影响程度增大;当输入地震动幅值小于0.3 g时,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随输入地震动幅值增加而增大,反之,放大系数减小;在水平方向,泥化夹层饱水后坡脚部位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饱水前,而坡面中上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饱水前;在垂直方向,泥化夹层饱水后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饱水前;泥化夹层饱水前,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坡体内部,泥化夹层饱水后,下部坡体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坡面,中上部坡体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坡面。分析边坡破坏过程可以发现含泥化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拉裂–滑移–崩落式。  相似文献   

14.
含泥化夹层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制作了两个同尺寸的含泥化夹层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并进行了大型振动台试验,对含泥化夹层顺层和反倾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顺层边坡坡体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整体上小于反倾边坡;在坡体中上部(相对高度大于0.4),顺层边坡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反倾边坡,在坡体下部(相对高度小于等于0.4),顺层边坡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与反倾边坡近似相等;顺层边坡和反倾边坡坡面位移随输入地震动强度增大而大幅度增加,顺层边坡坡面位移大于反倾边坡,且随着输入地震波幅值的增加,顺层边坡和反倾边坡坡顶位移之间的差值增大;反倾边坡较顺层边坡具有更高的地震稳定性;顺层边坡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坡体后缘的垂直张拉裂隙、岩层沿泥化夹层的顺层滑动以及坡顶岩块崩落,而反倾边坡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坡面水平向和垂直向裂隙交错、泥化夹层挤出以及坡顶被震碎。  相似文献   

15.
对工程泥浆絮凝-机械压榨形成的干化泥进行资源化利用研究,采用烘干磨细的干化泥部分取代粉煤灰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研究干化泥取代率对蒸压加气混凝土料浆用水量、蒸压后砌块的干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化泥取代率的提高,料浆用水量增加,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密度提高、抗压强度降低;当干化泥取代率不超过10%时,干化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干密度和抗压强度符合GB/T 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对A3.5、B06级的要求。干化泥微观结构成板状,其少量(≤10%)取代粉煤灰制备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内部水化产物较多,结构较致密。  相似文献   

16.
彭超  王亚楠 《山西建筑》2016,(5):239-240
分析了水利枢纽工程完工结算审核的特点,从依合同审核、变更立项及费用审核等方面,提出了水利工程完工结算审核的要点,并运用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阐释,旨在为同类工程完工结算审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钱塘江尾水排放工程新方法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在强涌潮区,水流变化多,动力条件强,地质复杂,冲淤变化快的难点、特点,提出了不少新技术、新工艺,并在工程建设中应用非常成功,工程工艺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钱塘江排放工程建设史上属首例.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二灰碎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能。通过试验利用济南地材配制了二灰碎石,并对他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进行系统试验。  相似文献   

19.
坝基深层抗滑稳定的刚体极限平衡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抗滑稳定一直是重力坝设计的关键性问题,由于该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对于分析方法尚无明确和统一的规定。在介绍常用分析方法——刚体极限平衡法力学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等安全系数值的计算式,并结合弄另水电站非溢流7号坝段,分析比较了该法常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同时推导了相应的垂直渐近线。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参照已建工程,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全生命周期费用结构体系是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建立面向元素或构成部位的水利枢纽工程系统分解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二维费用结构矩阵和成本映射模型构成的水利枢纽工程全生命周期费用结构体系。应用此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层次组织汇总项目费用信息,对项目费用进行层次分析和控制,可以在项目不同阶段对任意层次的费用控制单元的费用要素进行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费用的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