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岩体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往往由岩体结构 (尤其是泥化夹层 )所控制 ,因此边坡工程一般需对控制边坡稳定的主要结构面进行控制处理 .以某边坡工程系统进口顺向及出口“上硬下软”逆向岩石边坡为例 ,分析了泥化夹层对边坡稳定的控制作用 ,介绍了采用洞挖方式设置混凝土阻滑键及采用混凝土置换泥化夹层以改善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阻滑键内、置换体内及边坡的实际应力、应变监测 ,分析了这两种加固处理方法对改善边坡稳定性的作用 ,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某厂厂房基础场平开挖后,灰岩顺层岩坡坡脚被切削,3条泥化夹层相继沿边坡出露,夹层上覆岩体极有可能沿夹层下滑。通过运用极限平衡法和弹塑性有限元法对边坡治理前后进行了稳定分析,经多方案优化对比,在工程治理中,采用了阻滑键、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挂网锚喷和SNS拦石网等现代滑坡治理技术,从表现和深层监测资料看,分析方法正确,工程治理措施可靠有效,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向家坝水电站二期工程大坝坝基岩体抗滑稳定问题较为突出,坝基岩体的稳定性对整个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该坝基典型坝段基岩在正常蓄水位工况下,采用三维强度折减方法进行抗滑稳定性分析,失稳判据采用常用的弹塑性计算不收敛和坝基关键点位移突变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以计算不收敛得到的安全系数为3.62;以塑性区贯通和关键点位移突变作为失稳判据,则安全系数为3.2左右,且由当前参数计算得到的坝顶、坝踵与坝趾等三个特征点位移均指向下游方向,说明在该工况下坝体有向下滑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坝基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对抗滑稳定影响重大,因此对其破坏模式及本构模型参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软弱夹层重塑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下部未泥化部分采用泥化部分土掺入20%水泥代替,上部采用泥化部分土制样,泥化部分与未泥化部分交界面分别制成0°,30°,45°,60°倾斜面并作粗糙处理模拟实际界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含不同倾角结构面的软弱夹层试样临界角范围为58.3°~61.7°,当结构面倾角介于临界角范围之内时,软弱夹层试样沿结构面破坏,当结构面倾角位于临界角范围之外时,软弱夹层试样在上部泥化部分土中破坏;对软弱夹层试样三轴试验ε((σ_1-σ_3))–ε_1关系曲线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随围压增加,试样初始切线模量及极限破坏强度均增加,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相应的D-C模型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坝基抗滑设计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成果对坝基软弱夹层的抗滑设计及同类软弱夹层工程性质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岩质边坡中若存在外倾的泥化夹层,其稳定性差,影响坡顶、坡脚建(构)筑物的安全,因此,查明泥化夹层的空间分布并提出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对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十分重要。论文以某工程岩质基坑边坡存在多层外倾的泥化夹层为例,通过探井查明了泥化夹层的空间位置,采取泥化夹层样品作重塑剪切试验,并结合场地实际地质情况提供了泥化夹层抗剪强度指标等岩土设计参数,正确评价了边坡的破坏模式,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定性和平面滑动法定量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结合施工工序提供了安全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单江拱坝右坝肩存在一个向斜岩体结构,在拱坝推力作用下,有可能滑动破坏.利用有限元计算坝基、坝肩的渗流场以及拱坝传递到坝肩的推力,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极限抗滑稳定计算方法,计算在各种工况情况下,向斜结构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并利用锚索对滑动体进行加固,计算满足规范要求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所需要的锚索数量,以及计算分析锚索施加角度对抗滑稳定的影响.所得结果为该向斜岩体结构的抗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泄水闸的建基岩体系为多种砂岩的混合体系,易于风化致使岩层角度发生倾斜,造成建基面沿层面出现光面,导致泄水闸深层易于打滑、发生危险且不利于维修。由于其工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一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作业的一项难点和研究重点。论文以某工程为例,对泄水闸闸室段基础锚筋桩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同类工程的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武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武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典型坝段坝基的地质概化模型,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对其天然地基条件下的深层抗滑稳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试验对典型坝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包括岩体、断层、节理等主要地质缺陷的特征进行模拟,根据岩体力学参数及软弱结构面力学参数,研制出适合武都工程地质条件的模型材料,采用超载法进行破坏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坝体、坝基以及主要断层的变形特征,探讨坝与地基整体失稳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和破坏机制,揭示影响坝基稳定的控制性因素,获得典型坝段的滑动破坏机制与稳定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对坝基加固处理措施进行讨论,为典型坝段的深层抗滑稳定安全评价与基础加固处理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左岸厂房坝段深层抗滑稳定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5  
通过建立三峡工程左岸厂房坝段坝基的地质概化模型,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对其深层抗滑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典型坝段的滑动破坏机理与稳定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对坝基在处理措施进行了讨论,从而为该坝段的深层抗滑稳定性安全评价与基础另固处理设计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科研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准平面问题的基本原理出发,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侧面阻滑力作用,建立了一种可以考虑岩体侧面阻滑力影响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实用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ZMF-2电算程序。通过模型试验验证和算例说明此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原状泥化夹层动三轴试验成果,采用岩体边坡动静力有限元分析程序,研究了黄河小浪底工程孔板消能振动对左岸山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左岸山体的泄洪振动稳定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并且多次泄洪也不会出现变形积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般情况下重力坝的抗滑稳定分析在前期阶段已经进行了详细计算,但是当拦河坝基础开挖完成后,根据实际揭露的地质条件,虽然大坝建基面整体性和完整性较好,基岩岩层虽倾向上游,但倾角较缓,层面较为明显,对坝基岩体表层抗滑稳定不利,需对坝体沿岩层结构面的抗滑稳定进行进一步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坝体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格构形复合抗滑钢板桩的阻滑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提出了利用格构形复合抗滑钢板桩来治理滑坡工程的新方法,并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格构形复合抗滑钢板桩的阻滑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设桩后确定滑坡极限剪切破坏面的新方法。通过对实例进行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的计算分析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同时,揭示了格构形复合抗滑钢板桩的阻滑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格构形复合抗滑钢板桩的存在,有效地改变了滑动面的形状;二是间接提高滑动面的物理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
红砂岩顺层边坡监测及变形破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红砂岩易风化崩解、长期强度低以及层间发育泥化夹层等特点,坡脚开挖后往往形成稳定性差的顺层边坡。根据现场调查分析认为,不利的地质结构、坡脚开挖及降水诱发是红砂岩顺层边坡发生变形破坏失稳的主要原因。长期的边坡监测数据表明,边坡在抗滑桩支护后仍处于蠕滑变形,边坡及抗滑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结合以往研究工作,综合分析边坡监测数据认为,持续高强度降水和滑面向深部发展是处治后的边坡及支护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抗滑桩支护后滑面向深部发展,新滑面位于稳定地下水位以上。持续的高强度降水对泥化夹层的淋滤作用明显,并使泥化夹层含水量增大、强度降低,边坡的剩余下滑力增大,抗滑桩通过变形协调发挥抗滑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243-247
某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出口处,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6m,属高坝。混凝土重力坝主要是依靠坝体自身重量于基础之上产生的摩擦力及坝体与基础之间的凝聚力来抵抗水压力以满足稳定要求,对基础岩体要求较高。根据该水电站坝基工程实践,从坝基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分级标准及深层抗滑稳定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探索,对类似工程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及深层抗滑稳定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2):243-246
某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出口处,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6m,属高坝。混凝土重力坝主要是依靠坝体自身重量于基础之上产生的摩擦力及坝体与基础之间的凝聚力来抵抗水压力以满足稳定要求,对基础岩体要求较高。根据该水电站坝基工程实践,从坝基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分级标准及深层抗滑稳定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探索,对类似工程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及深层抗滑稳定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层软弱夹层边坡岩体稳定性及加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九顶山边坡岩体内存在3条规模较大的软弱夹层控制着岩体的稳定性。采用数值法对该边坡岩体的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直接开挖后沿软弱夹层将发生大的相对滑动,岩体最大水平位移位于P2软弱夹层坡面附近,达1.25 cm,相对滑动造成软弱夹层强度降低为残余强度,易造成边坡失稳。P1,P2软弱夹层上剪应力最大值分别为239.0,172.4 kPa,位于滑面中前部。当采用锚喷加固边坡时,锚杆穿过软弱夹层时轴力突然增大,表明3条软弱夹层均发生较大的变形,对边坡稳定较为不利,但锚杆加固效果明显,能较大地提高边坡稳定性,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加固后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65。结果表明,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边坡变形及应力变化的全过程,从而对工程措施优化、信息化设计和施工起超前预报与辅助决策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百色水利枢纽主坝坝基三维抗滑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百色水利枢纽位于广西百色市郁江上游的右江河段,其溢流坝段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山于溢流坝段不同断面的二维安全系数相筹较大,很难确定整个坝段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采用基于上限定理由的三维极限分析方法米分析这一问题。计算中采用的岩体参数通过地质力学试验以及节理随机网络模拟确定,分析了两种最可能的滑动模式。结果表明,在考虑三维效应之后,溢流坝段可以认为足安全的。然而,为进一步确保坝基的安全,需要在溢流坝段坝踵位置建造一个5m深的齿槽。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链子岩危岩体煤层采空区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煤层采空区的治理情况。针对危岩体地质条件及变形特征,结合煤层采空区的实际情况,工程采用承重阻滑键的治理方案,将所有的承重阻滑链连接起来,使危岩体底部构筑成一个完整的混凝土支撑结构体系,实现承重阻滑的目的,从而阻止危岩体的滑动及下沉。  相似文献   

20.
对于重力坝坝基存在软弱结构面的抗滑稳定处理,工程实践中常采用混凝土硐塞置换或预应力锚索方案。为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处理效果,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包含基岩内软弱结构面的三维模型,采用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考虑自重荷载、水荷载、扬压力、坝前淤沙压力,研究某水电站工程溢流坝段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在采用重力坝设计规范计算抗滑处理后安全系数相同的条件下,采用有限元通过强度折减的方法可计算得到不处理、硐塞置换方案与锚索方案3种不同工况下的破坏形态,采用等效塑性应变超过某一幅值作为判断材料是否进入塑性状态的指标,结合坝体位移随强度折减系数的变化曲线,判断坝基是否出现滑动,分析结果表明硐塞置换方案较锚索方案的安全裕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