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施药防治辣椒病虫害,是辣椒高产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发生危害,应切实加强田间管理,规避病虫发生条件;同时要及时掌握病虫动态,做到适时施药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的损失;在用药时要针对不同病虫种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和推广生物农药。现介绍辣椒“三病三虫”的药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1、防治期,抓住一个“幼”字 在昆虫初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虫龄越大,食药致死量越大,防效越差。因此,防治金蚊细蛾的最佳用药期是越冬成虫和一代成虫盛发期至一二代幼虫孵化期,等到潜叶蝇、卷叶虫、食心虫等进入叶片、钻人果内或形成包被后再喷药,效果就差了,等到世代交叉时防治更难,要“药等虫吃”,不要“见虫用药”。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农药利用率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振润  张帅 《农药》2014,(5):382-385
近几年全国农业病虫发生面积超过70亿亩次,每年防治使用农药30多万吨(折百),制剂100余万吨,为及时、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障粮食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不当用药、过量用药,导致残留污染等负面问题突出。作者提出了目前农药应用方面存在诸如施药机械不适应、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等6个主要问题。当前,要适应形势要求,转变病虫防治方式,抓"控药",抓精准施药,切实提高农药利用率。为此,作者提出了包括推广应用高效药械、抓好安全用药培训与指导以及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等6条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胡椒基丁醚对2种杀虫药剂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8,(11)
[目的]评价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法。[结果]药后1 d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都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药后3、7、14 d无增效作用。与胡椒基丁醚预处理后再施药相比,胡椒基丁醚与药剂桶混施药的防效差异不显著。[结论]胡椒基丁醚对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在短时间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增效作用与胡椒基丁醚的使用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桃蚜防治药剂及抗药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危害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一直是化学防治的主要对象。鉴于防治该蚜虫用药多、抗药性产生速度快等问题,就中国桃蚜防治药剂的使用及抗药性发展做一综述,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针对目前桃树上桃蚜的发生规律及抗药性现状,提出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选药原则和施药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正>雨季施药防病治虫效果差,而雨季又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在施药防治时必须掌握技术,才能提高防治效果。1.看天气择时施药在充分了解田间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下,时刻关注电视台或广播电台播放的气象预报。根据气象预报尽可能地选择在好天气或雨后施药,尽而达到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对于田间有病虫危害而且接近防治指标,而天气又将要降雨的条件下,尽量提前施药防治。防止近期雨期无法施药,造成虫害严重发生,给农作物造成减产。一般来说,雨后施药效果要好于施药后下雨或边施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遭受病虫害严重侵袭的作物,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都在16亿亩次以上。水稻也是目前我国病虫防治用药量最多的作物,因此,推进水稻科学减量用药尤为重要。改变过去粗放的防治方式,科学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品种,采取组合用药、减量用药和改进施药技术等,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科学用药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8.
《农药》1976,(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公社在病、虫害防治中积极开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我们在防治病虫上,既不单纯依靠农药,也不忽视它的重要作用。而是抓住防治时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开展合理用药,科学用药。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防治效果,又节省了药剂,降低了药费。为了保证防治需要,我们公社本着自力更生,勤俭治虫的原则,自己办起一个小农药厂,自己加工乐果粉,粘虫散等,随用随做,保证了药效,减少了运转。节省了集体开支。全社仅此一项就节省开支一万三千元。  相似文献   

9.
张启勇  李明媛 《农药》1997,36(4):32-3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1%氧乐;酮乳油防治麦蚜,小麦白粉病,优于氧乐果对麦蚜的防效,对白粉病的防铲与三唑酮相当,并且具有用药成本低,劳动强度小,一次施药瘘治病虫害的优点,是防治麦田病虫的较好药剂。  相似文献   

10.
化学药剂防治在挽回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农户在施用农药过程中忽略了因频繁用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由于现代化生产中农户对药剂防治的高依赖性,施药效率低下和病虫害防治效果欠佳直接促使农户频繁用药。因此从河北省设施彩椒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入手,构建施药规范性评价表来评价农药施用效率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泊松回归进一步对评价表中施药各环节的权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一是不同个体在施药效率方面差异明显,农户不正确、不规范的施药行为和认知普遍存在;二是基于农药施用频率影响因素下,系统层指标中施药前农药选择标准所占的权重最高,而施药后药液浪费程度所占的权重最低;三是在系统层指标显著的条件下,施药前农户对农药用量和品种的选择标准,施药过程中药剂的轮换、药械的跑冒滴漏和雾化效果,其他防控措施中的绿色防控和抗病虫品种的选取均是重要的变量层指标。最终提出从市场机制和生产环节入手规范市场流通、约束农户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依赖资源消耗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模式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成为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日,农业部提出2020年实现农药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并通过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行动方案。农药用量怎样减下来?实现病虫防治转型升级,推进科学用药、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是关键。现状农药利用率仅为35%目前农业病虫防治中一个  相似文献   

12.
11%氧乐·酮乳油防治麦蚜、小麦白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1%氧乐·酮乳油防治麦蚜、小麦白粉病,优于氧乐果对麦蚜的防效,对白粉病的防效与三唑酮相当,并且具有用药成本低,劳动强度小,一次施药兼治病虫害的优点,是防治麦田病虫的较好药剂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氟啶虫酰胺对桃蚜的防治效果和最佳用药剂量,在桃树上进行了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不同稀释浓度喷雾处理防治桃蚜的田间药效试验,为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药后1 d速效性一般,但药后3 d,在有效成分20、40、60 mg/L处理下的防效就分别达到78.9%、86.8%、91.8%;药后7 d防效均达93%以上;药后14 d,在20、40、60 mg/L处理下仍分别保持着94.2%、98.4%、99.2%的防效。氟啶虫酰胺持效性优异,可与速效性较好的药剂混配,用于桃树桃蚜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药信息》2006,(2):13-13
浙江省各示范县(市)把高毒农药替代工作与农作物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相结合,在江山、苍南、桐乡、诸暨建立了高毒农药替代、农药减量增效和安全用药示范区,均取得了成效。示范区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措施,优化防治策略,科学用药,改进施药器械,提高农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王风延  王厚振 《农药》1993,32(4):37-37
内吸剂滴心防治棉花害虫不但药效好,而且省时、省药、不污染环境,最重要的是保护棉田自然天敌,是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这一技术只局限在个别药剂的试验阶段。为进一步提高滴心治虫的施药技术水平,减缓棉花害虫的抗药性,降低防治成本,增加自然控制能力,1992年我们用八种药剂做了滴心防治棉苗蚜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年份,可使玉米减产20%以上。以往防治玉米螟多采用“毒土”或药液防治,效果不太理想。1985年以来,我们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连年使用了5%对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累计防治面积15万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一、材料与方法5%对硫磷颗粒剂,山东周村农药厂生产。在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施用,用“点撒器”(每点一次吐药0.1克)施入玉米心叶口内,也可用拇指与食指取定量颗粒施入玉米心叶口内。以20%氰戊菊酯3000倍液亩喷药液120斤防治做对比,以亩撒0.6斤砂粒做空白对照。处理区分别设两次重复,空白对照不设重复。施药后10天,分别调查玉米旗叶的花叶株率和雄穗上的百株虫量。施药后20天,分别调查虫株率。施药后10天、20天分别计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药》2017,(6):55-56
为明确20%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悬浮剂防治甘蓝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于2016年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并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以及对甘蓝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白粉虱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盛发期施药,药后7 d,20%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悬浮剂93.75~112.5 g/hm~2处理对甘蓝温室白粉虱平均防治效果达88%,且对甘蓝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因素对44%单嘧·扑灭WP除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针对44%单嘧·扑灭WP在推广中的药效不佳问题,探索最佳用药措施.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施药剂量、整地质量等7个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影响44%单嘧·扑灭WP除草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施药剂量,其次是灌溉水量、土壤墒情、整地质量等.[结论]确定了44%单嘧·扑灭WP的优化方案:施药剂量1800g/hm2、整地紧实、土壤含水量15%、药后不进行喷灌,药效持效期45d,能有效防控谷田杂草,特别是双子叶杂草.  相似文献   

19.
棉花产量20-40%取决于病虫害发生之轻重,拟定正确的病虫防治对策和措施是提高防治水平,增加植棉效益的关键。棉花生育期与病虫发生规律有其相对应的阶段性。棉花播种前和苗期应以防病除草为主,确保壮苗早发;蕾花期要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和棉株自身的耐割性与补偿功能,可能控制棉田用药;花铃期抓主要害虫主害代集中施药,兼治其他害虫,保铃保产。  相似文献   

20.
《粘接》2020,(5)
对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来讲,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产物。但是随着病虫害的不断发展,将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变得尤为重要。且随着近几年来对环保的高度重视,由此将不采用传统的水稻防控措施,而是使用绿色的减药防控措施来对稻田中的病虫害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水稻的生产得到保障。具体的减药防控措施是在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与进行防治的对象、所使用的药物以及防治的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对水稻病虫害金进行绿色防治以及实行相应的用药理念。主要采用田间扫网以及盆拍的方式对其进行取样以及鉴定,从而对药剂的种类、组合、施药量以及性信息素进行评价,由此可以知晓减药防控措施对稻田主要天敌群落所造成的影响。并采取卵卡浸渍法以及结合药膜的方法来对使用药剂的稻田主要天敌群落的毒性的测定,由此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也可对水稻的病虫害实现可持续的治理。具体研究的结果为:使用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以及甲氨基阿维菌素等药剂可以使得稻田的主要天敌群落的多样性以及丰富度下降;不同的地域之间稻田天敌群落的数量以及种类之间差别较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