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的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义  徐敏 《化学与粘合》2003,(2):101-102
基于醋酸介质中,草酸钠作活化剂,铬(Ⅵ)对过碘酸钾氧化茜素红而使其褪色的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Ⅵ)的动力学光度法,讨论了其动力学条件.方法简便,灵敏,选择性好.测定铬(Ⅵ)的线形范围为0~40μg/L,检出限为2.0μg/L,用于合成水样和污水中痕量铬(Ⅵ)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简易荧光计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铬(Ⅵ)-碘化钾-罗丹明B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考查了它们的光谱特征、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确定了散射光强度与溶液中Cr(Ⅵ)浓度的关系,提出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Cr(Ⅵ)的方法,该法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线性范围为30~80 μg/L,检出限2.44 μg/L;用于电镀废水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铬(Ⅵ)与DBM-偶氮胂褪色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个测定痕量铬(Ⅵ)的新的光度体系。在0.10~0.50 mol/L硫酸介质中,DBM-偶氮胂(DBM-ASA)与铬(Ⅵ)发生氧化褪色反应,褪色后体系在530 nm处产生最大吸收。反应的摩尔吸光系数ε530 nm=4.71×104L/(mol.cm),铬(Ⅵ)质量浓度在0~1.0×10-3g/L遵守比耳定律。用于硝酸铬及氯化铬中痕量铬(Ⅵ)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盐酸介质中磷酸三丁酯萃取分离铬(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谭雄文  杨运泉  段正康  刘文英 《化工进展》2003,22(12):1323-1326
为了深入研究在盐酸介质中TBP萃取Cr(Ⅵ )的萃取行为 ,分别以煤油、四氯化碳、二甲苯为稀释剂 ,进行萃取平衡特性研究 ,考察了酸度、铬的初始浓度、有机相TBP含量以及温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和稀释剂种类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较小 ,酸度、TBP浓度和铬初始浓度对分配比影响较大。萃取过程所形成的萃合物为HCrO3 Cl·2TBP和HCrO3 Cl·3TBP。TBP在盐酸介质中萃取铬为吸热过程 ,其过程热为17.99kJ/mol。  相似文献   

5.
在硫酸介质中以及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条件下,对痕量Cr(Ⅵ)催化溴酸钾氧化孔雀石绿褪色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测定痕量Cr(Ⅵ)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褪色反应的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0~60μg/L,检出限为7.5×10~(-4)μg/L。该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的铬(Ⅵ),相对标准偏差(n=6)为2.1%,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分离-抑制型电导检测铬酐中痕量氯离子和硫酸根的方法.方法先将铬酐溶于水,持续搅拌下滴加8.5%水合肼溶液将Cr(Ⅵ)还原为Cr(Ⅲ),同时生成氢氧化铬沉淀,离心过滤,取上清液过0.22 μm尼龙膜、H型阳离子交换柱后,以OH-选择性的IonPac AS11-HC阴离子交换分离柱分离,氢氧化钾淋洗液一步梯度洗脱,抑制型电导检测.方法对氯离子的线性范围在5~1 000 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检出限(S/N=3)为2.96 μg/L;对硫酸根的线性范围在0.1~50 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4.75 μg/L.方法成功用于铬酐中痕量氯离子和硫酸根的检测.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氯离子的回收率为90%~115%,硫酸根的回收率为80%~105%.方法具有易于操作、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玫瑰桃红R褪色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铬(V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5 mol/L H2SO4介质中,玫瑰桃红R(Bordeaux-R)能与铬(Ⅵ)发生氧化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新的测定微量铬(Ⅵ)的光度法.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褪色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8×104 L/(mol·cm).铬(Ⅵ)质量浓度在0~8.0 mg/L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微量铬(Ⅵ),结果与滴定法相符,6次测定值RSD<3%.  相似文献   

8.
氧化酸性铬蓝K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全林 《河北化工》2004,27(5):69-70
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酸性铬蓝K与铬(Ⅵ)有褪色反应,采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Ⅵ)。实验表明,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5 nm,线性范围在0-20μg/25 mL间,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1.72×10-8g/mL。此法可用于天然水和工业废水中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玫瑰桃红R褪色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5mol/LH2SO4介质中,玫瑰桃红R(Bordeaux-R)能与铬(Ⅵ)发生氧化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新的测定微量铬(Ⅵ)的光度法。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褪色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8×104L/(mol.cm)。铬(Ⅵ)质量浓度在0~8.0mg/L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微量铬(Ⅵ),结果与滴定法相符,6次测定值RSD<3%。  相似文献   

10.
催化退色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痕量铬(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pH<3的H2SO4介质中,痕量铬(Ⅵ)对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乙基紫(EV)的退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铬(Ⅵ)的催化光度法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90 nm,铬(Ⅵ)含量在0.05~0.60m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检出限为1.01×10-4mg/L.在氟化钠和硫脲存在下,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可直接用于废水中铬(Ⅵ)的测定,结果与滴定法相符,12次测定值RSD<4.5%.  相似文献   

11.
顾玲  王欢 《应用化工》2007,36(6):609-611,621
研究了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在硫酸溶液中,研究了痕量铬(Ⅵ)对溴酸钾氧化橙黄Ⅳ退色反应的催化效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50 mmol/L硫酸溶液用量为3.0 mL,0.01%橙黄Ⅳ溶液用量为3.0 mL,5 mmol/L溴酸钾溶液用量为1.5 mL,在50℃水浴下反应6 m in,加入抗坏血酸溶液终止反应,并进行了干扰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1.0μg/L,检出限为1.09×10-6μg/L。该法用于水中痕量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催化光度法测定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英  张莉 《工业水处理》2011,31(6):78-80
在pH=5.0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铬(Ⅵ)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茜素红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中痕量铬(Ⅵ)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于最大吸收波长422 nm处进行测定,铬(Ⅵ)浓度在3.0×10-7~ 1.0× 10-5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8× 10-7mol/L...  相似文献   

13.
姜华  郭振良 《电镀与涂饰》2002,21(6):50-52,69
在硫、磷混酸介质中,以花青为还原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镀锌白色钝化液中的铬(Ⅵ),利用过氧化氢氧化铬(Ⅲ)测定钝化液中的铬(Ⅲ)。阐述了该方法的测量步骤,探讨了测量波长、酸度、反应温度、时间、花青用量及共存离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铬(Ⅵ)浓度为0-1 04μg/mL时,所测吸光度与铬(Ⅵ)间的关系遵守比耳定律。与常用的硫酸亚铁铵滴定法相比,该方法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铬(Ⅵ)对偶氮胂M有褪色作用,提出了一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Ⅵ)的新方法。实验证明,体系的最佳吸收波长为510 nm,硫酸的最佳加入量为3.0 mL,AM的最佳用量为3.5 mL,本实验最佳反应时间为5 m in,检出限为2.8×10-8g/L,线性范围为0~1.0μg/mL。对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此法可以用于测定镀锌层中的微量铬。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孔滤膜富集分离铬天青S-铬(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三元配合物,用二甲基亚砜将膜及配合物溶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建立了检测痕量铬(Ⅵ)的新方法。配合物在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6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5×105L/(mol.cm),铬的质量浓度在0~0.6000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为0.9945。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测定工业废水中痕量铬(Ⅵ)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李勇  张东  魏巍 《电镀与精饰》2008,30(3):32-34
以水溶性酚醛树脂为交联固化剂,天然腐植酸为原料,制备了颗粒状腐植酸树脂;研究了该腐植酸树脂对Cr(Ⅵ)和Cr(Ⅲ)分离富集性能。结果表明:腐植酸树脂对Cr(Ⅵ)和Cr(Ⅲ)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改变介质的pH,实现Cr(Ⅵ)和Cr(Ⅲ)的分离富集。建立了腐植酸树脂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铬形态的新方法,用于自来水和清洁地表水中Cr(Ⅵ)和Cr(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离子交换法深度脱除高浓度Na3PO4水溶液中微量钒(V)和铬(VI),考察了树脂性质、吸附温度、吸附pH值和固液比对钒(V)、铬(VI)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5种大孔苯乙烯系树脂中,D301R最适合脱除高浓磷酸钠溶液中的钒(V)和铬(VI),料液pH 6.5、室温、树脂/料液比1 g/10 mL时,钒(V)、铬(VI)的去除率较好. 10次动态循环实验结果表明,钒、铬脱除效率均在90%和80%以上,树脂重复使用性能稳定. 钒在D301R树脂上的吸附主要受其与磷的置换过程控制,且其在树脂中的传质速率低于铬.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化工》2014,(6):55-57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型溶液和沸水浴加热条件下,二安替比林对甲氧基苯基甲烷(DAp MM)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Ⅵ)的最佳显色条件。结果表明,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ax=445 nm,摩尔吸光系数ε=1.96×104L/ml·cm;铬(Ⅵ)的质量浓度在01.6μg/m 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该体系选择性好,稳定时间长,应用于样品中微量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在0.1mol/L的氨水缓冲溶液(pH=10.0)中,铬(VI)离子于-1.45V(vsS.C.E)出现一灵敏的方波伏安峰。峰电流Ip与Cr(Ⅵ)的质量浓度在0.1~2.0×103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886,检出限为0.05mg/LCr(Ⅵ),方法的标准偏差为2.8%。该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电镀铬液及其废液中铬(Ⅵ)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标准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比较,本法不需要加入特定的试剂而直接水样测定,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20.
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技术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磷酸三丁酯(TBP,质量分数为40%)/煤油为萃取剂、氢氧化钠溶液为反萃剂,采用一种新型的液膜技术———中空纤维更新液膜(HFRLM)技术处理含铬废水。研究了HFRLM技术对废水中Cr(Ⅵ)的去除与浓缩效果。结果表明,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技术可同时实现废水中Cr(VI)的分离与富集。处理后,废水中Cr(VI)含量小于0.5 mg/L,Cr(VI)的去除率达99.8%,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富集液中Cr(VI)浓度高达2 500 mg/L。该项技术在含铬废水的处理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