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乳酸/酯化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气固反应利用马来酸酐(MA)对纤维素进行酯化改性,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乳酸(PLA)/酯化纤维素复合材料。红外分析表明纤维素与MA发生了酯化反应。力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等分析表明,PLA/酯化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随酯化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热稳定性随酯化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复合材料的Tc相对纯PLA较高,说明酯化纤维素的加入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使结晶速率提高。酯化纤维素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充分,但两者的界面黏结力较弱。  相似文献   

2.
细菌纤维素(BC)经由多种有机酸(乙酸、正己酸、月桂酸)表面酯化,得到细菌纤维素乙酸酯(C2-BC)、细菌纤维素正己酸酯(C6-BC)、细菌纤维素月桂酸酯(C12-BC),将BC及酯化产物分别加入到聚乳酸(PLA)溶液,采用热致相分离技术(TIPS)制备出BC(BC酯化产物)/PLA复合材料,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显示,BC以及酯化产物均匀分布在PLA中,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酯化产物的添加提高了PLA的结晶度,但是对PLA链的移动性没有太大影响。同时,BC及其酯化产物的的引入,提高了PLA的降解温度,并且随着酯化支链的长度增加,杨氏模量和抗拉强度也相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酯化纤维索/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酯化纤维素和纳米CaCO3的总含量小于5%时,能够起到较好的增强作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纯PLA;酯化纤维素和纳米CaCO3的加入起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酯化纤维素/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酯化纤维素和纳米CaCO3的总含量小于5%时,能够起到较好的增强作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纯PLA;酯化纤维素和纳米CaCO3的加入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但会降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酯化纤维素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充分,无聚集现象;但当填料总含量大于10%时,纳米CaCO3发生明显发生聚集。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天然纤维、改性纤维、纤维素衍生物与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围绕共混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分散性、力学性能以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乙基纤维素(EC)、纤维素酯、羧甲基纤维素这3种纤维素衍生物与PLA共混制成复合材料,为纤维素/PLA共混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完全可降解的纳米纤维素/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测试了80℃下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共混体系的运动黏度,复合材料对紫外可见光(200~600 nm)的透过性,复合材料在土壤中降解后,聚乳酸黏均相对分子质量随降解时间的变化.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降解后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黏度随着纳米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为部分相容体系.在260 ~ 600 nm,透过率随着纳米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纳米纤维素的存在加速了聚乳酸分子质量的降低;从SEM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在土壤中降解后材料表面有明显被侵蚀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曹延生  张丽叶 《中国塑料》2007,21(10):45-48
采用挤出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透湿性、维卡软化点等测试,发现适量加入nano-CaCO3可提高PL气的力学性能,提高对水蒸气的阻透性和耐热性;扫描电镜发现,当nano-CaCO3含量小于9%(质量)时,在PLA中分散均匀;差式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nano-CaCO3可以降低PLA结晶温度,缩短结晶时间,提高结晶度,减小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8.
崔子亮  陈卫丰 《塑料科技》2012,40(12):104-106
介绍了聚乳酸(PLA)/纤维素、PLA/天然植物纤维、PLA/纤维素酯和PLA/纤维素醚共混复合材料最新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复合材料在相容性、分散性、力学性能和降解特性等方面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为此类共混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扩链剂Joncryl和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存在下,采用微米级碳酸钙对聚乳酸(PLA)基体进行了高填充改性,制备碳酸钙高填充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并用电子拉力机、扫描电镜、ARES流变仪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等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碳酸钙高含量时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而材料的冲击强度会有所下降,但质量含量在30% ~6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仍高于纯聚乳酸.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储能模量逐渐增大.碳酸钙的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的弹性,材料的剪切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Z1):34-36
利用溶液复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碳酸钙/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对复合材料在110℃的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的纳米碳酸钙可使聚乳酸的半结晶时间从61.4 min降至13. 7 min,极大的提高了聚乳酸的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11.
PP/POE/CaCO3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旸  邬素华 《塑料科技》2007,35(10):54-56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碳酸钙(PP/POE/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POE及CaCO3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显著增大,当POE含量为12%时,冲击强度较纯PP增加233%;同时拉伸强度随POE含量的增加缓慢下降。随着CaCO3含量增加,冲击强度先增加后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P/CaCO3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微米级和纳米级CaCO3的表面处理、含量对PP/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此影响规律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用弹性体和CaCO3复合改性POM。采用TPU为增韧剂,CaCO3为增强剂,研究了加工方法、组成比、填料用量、粒径及分散形态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尤其是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大大高于一步法;且纳米级CaCO3填充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其它粒径大小的填料;适量的弹性体及无机纳米填料的加入利于获得较好的增韧效果,当弹性体用量约为10%,CaCO3用量为3%时,与纯POM相比,冲击强度提高了3倍,弯曲模量与纯POM接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制备不同含量的微米级和纳米级碳酸钙(CaCO3)填充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片材制品,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微米级和纳米级CaCO3对HDPECaCO3复合材料片材制品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此影响规律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将自制新型超分散剂用于重质CaCO3的表面改性,研究了不同溶剂化链段分子量及不同改性体系对CaCO3/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酯型超分散剂对1250目重质CaCO3的改性效果较好。经过改性的CaCO3填充PE复合材料在不降低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16.
MC尼龙/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最优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均匀设计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等技术对MC尼龙/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并验证了最优工艺条件。MC尼龙/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纳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15%,活化剂的质量分数0.36%,模具温度为160℃。  相似文献   

17.
先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约为100nm带正电荷的聚苯乙烯PS纳球,再利用异相凝集,使正电性的PS吸附在带负电荷的超细碳酸钙(CaCO3)表面,后在高于PS玻璃化温度(Tg)下,进行热处理,形成胶囊化复合粒子,用Zeta电势,扫描电镜和粒径分布对复合前后的粒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