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其隽永的主题和"谜"一般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和研究者。将诗人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在格式塔心理学及格式塔意象理论的指导下,从诗歌意境和诗歌象征两个方面剖析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之美。通过对死亡意象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层次的梳理,重构诗歌中"死亡"这一格式塔意象,揭示了诗人对"死亡"深刻而又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构思新颖别致、意象丰富著称。在她的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主要有“死亡”、“家园”、“自然”,剖析这三种意象就能够理解狄金森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构思新颖别致、意象丰富著称.在她的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主要有"死亡"、"家园"、"自然",剖析这三种意象就能够理解狄金森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现代小说。小说采用时序颠倒、多角度叙述、并列对照、意识流、神话模式以及象征隐喻等许多新的手法,表现内容与形式的一元化,揭示出死亡与失贞的主题。分析了《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揭示了康普生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旧南方的旧传统、旧秩序和旧制度的死亡这一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5.
家居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结合起来,在构成各种空间的同时提高建筑家居环境的质量,使其更加适应人们在各个方面的需求.在家居空间环境设计中,功能、审美、技术3个因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功能占主导地位,是建筑环境室内装饰设计发展的原动力.要设计出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家居室内空间环境,就必须按照美学原则来进行创作设计,并把它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艾米·洛威尔是美国意象派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译介了大量汉诗,出版了汉语诗歌译集《松花笺》。洛威尔的英译手法既严谨又富有创新,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从语义和美学角度再现了中国古诗的意象之美。《松花笺》使得艾米·洛威尔确立了自己的意象派信条,在美国诗坛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7.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研究方法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筑学研究方法的众多主张中,最引人注目的观点是认为存在着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研究方法。但是,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决然的二元对立。通过对林奇城市意象研究方法(包括对林奇采用的心理学、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及所采用的心理学和人类学文献)所作的考察,试图证明建筑学研究可以是实证与思辨、定量与定性、科学与神话的有机统一。建筑学不排斥诗意,建筑学研究同样不排斥诗意盎然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学早期理论的论述,引证出美与艺术各自不同的内涵.并通过艺术在人类文明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阐释艺术的目的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诗人狄金森所创作以"死亡"为题材的诗歌中一直贯穿着死亡与永生这一主题,文章通过对诗人两首代表性诗歌的分析,立足狄金森生活的时代背景等多方因素,探讨诗人死亡诗歌中的"永生"信仰。  相似文献   

10.
针对诗歌意象的这一特征结合中西名诗人的佳作探讨诗歌语言的修辞特色的种类和作用 ,以便让读者充分地欣赏诗歌中的意象美以及更好地把握诗中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卓尔不群的女作家、诗人。她的诗歌创作常以荒原的背景,基调凄哀哀伤,感情热烈深沉而又豪性奔放。笔下的爱情尤为炽热独特,其对比手法效果强烈,显示了诗人不入俗流的气质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凝练性、听觉的音乐性、想象的形象性是诗歌创作的功夫所在。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解析,论述了诗人对超越时空的丰富想象的艺术表现是其作品脍炙人口魅力永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性因素。惯用海洋意象是唐诗的特色之一。统计了《全唐诗》中涉及海洋意象的诗歌作品,认为唐代描写海洋意象的诗人众多,描写海洋意象的唐诗数量可观,唐诗中的海洋意象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也是赏析和翻译诗歌的关键因素。为了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达到一致的、至少是类似的审美效果,原诗的意象应该尽量予以保留。关于如何处理文化色彩浓烈的意象,可以有三种解决方式:省略、注解及替代。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的共同点——意象入手 ,对二者诗学中意象的实质、意象的意义及其诗歌所具的绘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后者倾向于形式主义的原因在于其与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的艺术构思及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论艾青诗的忧郁美及文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艾青诗的忧郁情调为切入点,运用美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美学追求及文化成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文章指出艾青诗的忧郁情调是一种由民族忧惠感、个体孤独感和生命悲凉感等多种不同性质与色调的情感整合而成的复合情绪,呈现出一种多层次聚合的结构形态。阐述传达这种复合情绪的艺术策略一一中西合璧的现代象征艺术。在中西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探寻艾青诗忧郁美的文化成因——中国文人的社会政治忧患意识与西方知识者的原罪意识的奇妙结合,由此揭开忧郁诗人那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7.
色彩美是渗透在服饰和形象设计当中的重要因素。色彩在服装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形象设计上也举足轻重,它不仅能体现着装者的个性,也是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8.
柳是中国文学意蕴丰富的意象之一,在清真词中它不仅是离别的代名词,也用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吟咏春天,更象征着女性。柳在周邦彦的笔下具有了生命的活力而且涵义丰富,在清真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柳是中国文学意蕴丰富的意象之一,在清真词中它不仅是离别的代名词,也用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吟咏春天,更象征着女性.柳在周邦彦的笔下具有了生命的活力而且涵义丰富,在清真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