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考察地铁上盖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对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竖向振型的特点、周期和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进行了分析。在设防烈度竖向地震作用下,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考察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结构的基底剪力、隔震垫反力和转换梁内力,研究塔楼高度、隔震层竖向刚度等参数对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结构存在塔楼竖向主振型,随着塔楼高度增高,竖向主振型的周期和振型质量参与系数逐渐加大; 在设防烈度竖向地震作用下,塔楼底部竖向地震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垂重比)的平均值为0.35,比非隔震塔楼平均增大4.6%; 隔震垫竖向地震反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反力之比(反力比)的平均值为0.30; 大底盘转换梁竖向地震下弯矩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弯矩之比(弯矩比)的平均值为0.31; 随着塔楼高度增大,垂重比、隔震垫竖向反力比以及转换梁弯矩比均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2.
对大底盘多塔隔震结构采用理想化质点系模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大底盘多塔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相关特点。通过对一采用基础隔震的大底盘多塔结构工程实例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得出大底盘多塔隔震结构设计时应该根据各塔楼的特性并采用多种计算模型综合比较进行设计,同时应尽量减小隔震层刚度,选择最优隔震层屈服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底盘刚度变化的大底盘上塔楼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反应,采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三种底盘层刚度不同的大底盘RC框剪隔震结构模型,进行8度大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和构件性能状态分析。结果表明:与抗震结构相比,隔震后上部塔楼的地震响应减小69%以上,下部底盘的加速度相比抗震结构有一定的放大;当底盘抗侧移刚度减小,上部塔楼的减震效果有一定的降低,下部底盘的加速度放大较小;隔震后上部塔楼的梁、柱和剪力墙构件的变形性能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连梁构件。  相似文献   

4.
在9度设防区对某多塔楼围合式形成的大底盘多塔楼建筑进行隔震设计时,受建筑功能限制,不能在大底盘之上设置隔震层,而是采取在大底盘下设置,目前国内尚无先例。针对大底盘下设置隔震层遇到的特殊问题作了分析探讨,提出加强隔震层楼面刚度的措施,设定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楼板不屈服的性能目标,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围合中庭楼板破坏工况的验算,确保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不破坏。  相似文献   

5.
安海玉  赵志欣  刘畅 《建筑结构》2020,50(6):103-108
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以天津某教学楼为例,对软弱场地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大直径天然橡胶支座与铅芯橡胶支座组合隔震的方式对结构进行整体隔震,形成隔震层顶板作为大底盘承托上部多栋塔楼的复杂结构形式。对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及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性能良好。同时对工程设计中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证明软土场地上此类结构采用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地震反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多串集中质量模型对大底盘单塔楼及多塔楼结构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在单塔楼结构中,考虑了底盘刚度、高度及承载力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在多塔结构中,研究了多塔的相互影响,比较了单塔及多塔的地震反应。在大量分析及比较的基础上,对大底盘结构的地震反应有进一步认识,并作了一些概念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隔震技术的日益成熟,隔震体系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多裙房高层复杂建筑当中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本文以某新区一大型建筑模型为例,采用基础隔震和柱顶隔震方案,通过基底的大底盘将裙房和塔楼连在一起而在门厅处则采用柱顶隔震。应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来建立实体模型,进而对相应的隔震与非隔震结构进行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结果,分析了该结构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并对一些现象初步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基础隔震设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某一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提出了基础隔震时的时程分析计算模型 ,编制了相应计算机程序 ,计算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 ,然后与该结构不隔震时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隔震层顶板在地震作用和温度作用下 ,是否能满足“平面内是刚性的”假设进行了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串联刚片系模型对隔震结构的多维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探讨了双向水平地震输入时不对称多塔楼基础隔震、层间隔震和抗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比较了结构自振周期、结构位移、结构加速度和剪力等的特点。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显著地降低地震的破坏作用,而层间隔震对减小多塔楼结构体系的扭转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串联刚片系模型,对隔震结构的多维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基于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探讨了双向水平地震输入时不对称多塔楼基础隔震、层间隔震和抗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比较了结构自振周期、结构位移、结构加速度、剪力、扭矩和塑性铰等特点.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显著地降低地震的破坏作用并且减小塑性铰的数量和变形,而层间隔震对减小多塔楼结构体系的扭转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上某大底盘多塔高层剪力墙结构隔震装置采用普通橡胶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的组合装置形式,分别在每个塔楼的首层设置隔震层,分析结果表明,本隔震结构隔震效果良好,地震设防烈度可降低一度,且采用粘滞阻尼器装置能够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州天秀大厦的有机玻璃模型进行弹性阶段的振动台地震作用的模拟试验,研究了筒体大底盘多塔楼式超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反应.分析和确定相似关系,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推算,得到原型结构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与反应,与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转换层在大底盘多塔楼式超高层结构中的作用,并围绕转换层对类似结构的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若干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业建筑》2013,(Z1):185-188
采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建立某15层大底盘框架结构的抗震结构模型、基础隔震及层间隔震模型,对三种模型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隔震结构和抗震结构的周期、位移和加速度等变化情况,评判隔震效果,得到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受力特点的探讨,对广西国际贸易中心双塔楼大底盘结构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规范中有关大底盘多塔楼结构设计要求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某隔震建筑连廊由23.9m高的框架隔震结构和35.1m高的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通过跨度为25.3m的钢桁架连廊分别在5.15m和16.55m标高连接形成。两侧塔楼水平位移和体量差异大,进行了3种连廊连接方式的选型分析,确定了一端固结一端滑动的连接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连廊对两侧隔震建筑的影响较小,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有无连廊连接时两侧隔震建筑底部剪力和倾覆力矩基本一样,塔楼结构按单体模型进行承载力设计基本可行。通过罕遇地震作用下连廊整体模型和单体模型的变形分析,确定了连廊滑动支座的设计参数。有连廊整体和无连廊单体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塔楼结构相关范围构件均能满足性能目标要求。人群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作用下,连廊结构的舒适度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底盘抗侧移刚度变化对大底盘RC框剪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失效模式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erform-3D建立底盘层高不同而构件尺寸和材料强度不变的3种大底盘RC框剪隔震结构弹塑性模型,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比分析三种隔震模型的隔震层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及隔震支座最大拉和压应力的IDA曲线。结果表明,当PGA较大时,随着底盘抗侧移刚度的减小,隔震支座最大压应力和底盘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增大,并且两者对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的破坏失效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底盘非对称结构的受力情况比对称结构更为复杂,文章分析了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大底盘非对称多塔楼结构协同计算与各单塔独立计算时的地震反应,并指出多塔楼协同计算时,应选取足够数量的振型数才能使高阶振型中对地震反应起一定作用的振型考虑进去,以满足结构设计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震体系的智能磁流变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隔震技术应用到大平台多塔楼结构中,研究了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性能,并将磁流变(MR)阻尼器设置于隔震层,探讨了这种新型隔震体系智能磁流变控制的减震效果.文中以北京通惠家园某典型小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震减震体系的运动方程,考虑了隔震支座的非线性.本研究中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选用限幅最优控制算法,其主控制器采用H2/LQG方法来设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上部住宅结构与下部平台的地震反应,为提高大平台多塔楼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采用MR阻尼器与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减小隔震结构下部平台的地震反应与隔震层的非线性反应,提高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以某大底盘双塔框架为例,通过建立层间隔震与在此基础上底盘采用金属或粘弹性耗能原件的多种有限元模型,对改造后建筑物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并对比了各结构中层位移、剪力及顶层加速度的变化程度,得出对于大底盘结构下部宜采用粘弹性阻尼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张峦 《建筑知识》2014,(9):103-103
本文通过一个大底盘框架结构的实例,分别建立普通抗震结构模型、层间隔震结构模型,以及混合减震结构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计算,并采用动力时程分析复核,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详细分析了层间隔震结构和混合减震结构各自的优势,并对结构设计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