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谢永福 《广西土木建筑》1995,20(3):121-123,127,128
从建筑物的变形类型、变型观测的精度和频率、变形观测的布置、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观测等方面,论述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建筑物的变形类型、变型观测的精度和频率、变形观测的布置、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观测等方面,论述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赖登群 《山西建筑》2012,(31):236-237
指出变形监测是大型及精密工程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沉降观测是变形监测最基本的监测内容,以某纸业公司纸板工程沉降观测为例,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从规范要求、点位布设到方案设计及观测注意事项做了比较全面的讨论,以保证施工精度和纸机等设备安装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何永明  潘翔 《施工技术》2012,41(12):102-103,109
结合工程实际,就如何做好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原则,并对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确定、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周期和频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沉降观测成果的处理、安全性分析及变形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崔旭升  赵玉玲 《山西建筑》2007,33(10):363-364
对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确定、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周期和频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沉降观测成果的处理、安全性分析及变形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精度和观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和变形观测的特点,探讨了变形观测精度确定的原则;介绍了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原理和基本方法,文章所阐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对大中型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的垂直变形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金辉 《山西建筑》2004,30(3):125-126
介绍了垂直变形监测在建筑物安全监测中的意义,从监测基准的建立、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精度和周期的确定、监测外业的实施、计算整理等方面论述了垂直变形监测的方法,以达到为建筑工程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志波 《山西建筑》2010,36(6):356-357
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进行了介绍,通过对信息中心办公大楼变形监测进行布网并确定监测方法,进行了位移观测和沉降观测,得出了具体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充分发挥该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工程勘察》2021,49(7):41-44,54
变形速率预警值(监控值)是基坑工程安全监测重要的控制性技术指标之一,由于对如何确定观测精度以满足变形速率监测要求的问题认识不足,导致某些技术标准对观测精度要求偏高,在实际基坑工程监测中受技术条件和经济性影响难以实施。技术人员仍普遍采用过去常用的技术标准对观测精度的规定,就基坑监测而言,针对性不强,未考虑变形速率的观测精度问题,不易监测微小变形量及其速率。本文系统分析了变形速率的观测精度问题,依据概率统计学原理推导了变形速率的观测精度演算过程,建立了变形速率、监测频率与观测精度的数学模型,对深基坑工程监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虎胜 《山西建筑》2011,37(31):63-65
在分析太原市平阳景苑基坑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基本变形监测的内容,通过分析变形监测的特点,总结了变形监测基点、工作点、监测点的埋设要求,观测方法,精度要求等内容,同时对变形观测的数据处理、监测成果反馈及报警制度等内容做了相应描述,对实际工程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建筑变形监测领域的意义,综述了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研究应用情况.以宁波市规划大厦变形监测为例,介绍了高程和平面控制网建设及精度控制成果,探讨了兼顾激光扫描仪精度和效率的最佳布站距离,利用高精度全站仪验证了激光扫描仪实测数据的精度,对比分析了前后两期激光点云数据,论证了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变形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加强建筑工程的变形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祜茂 《山西建筑》2004,30(7):128-129
结合建筑工程变形监测的概念、作用 ,从施工单位重视不够、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落后等方面 ,对建筑工程变形监测的现状作了分析 ,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时序分析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要介绍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及其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如何利用监测序列进行识模、建模和预报 ,最后通过对南京建康路濠景花园深基坑变形监测点 (CJ 0 4 )连续 30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 ,论证了时序分析法在工程变形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确定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允许变形值为目标,通过将建筑物的变形观测误差作为等效荷载纳入荷载组合,运用有限单元理论,求得最不利荷载组合值下的极限变形值,从建筑物上部结构受力特点出发,介绍建筑物变形观测精度指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基坑变形数据的特点,提出了背景值智能修正的基坑变形灰色预测模型。本文分析了传统灰色模型背景值构造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在该分析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模型的构造思路,最后利用C#语言对该模型进行了编程实现和工程应用实践。该模型对某基坑变形预测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削弱传统灰色模型固有误差,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应用于工程实践,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自回归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自回归模型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给出了自回归模型阶数确定的统计检验方法、自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参数估计以及自回归模型正确性的检验方法 ,用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为例说明应用此法的全过程 ,最后给出变形监测的参数方程。  相似文献   

17.
工程建筑物变形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工程建筑物变形的动态特性,通过应用频谱分析的方法,结合一个建筑物变形监测实例。研究了数据处理的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有效的获取了监测点的变形动态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框架逆作超大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实例,研究框架逆作法施工的超大深基坑的变形特性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基于该工程大量监测数据,分析得出:采用框架逆作施工能够很好地限制围护结构的变形,围护变形规律与常规施工方法基本一致;地表沉降量较小,但影响范围却远超过4.5倍开挖深度,不同于以往的地表沉降经验预测结果,降水是其影响范围广的主要原因;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差异沉降较小,沉降被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结果表明:框架逆作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的变形和保护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电力排管作为浅埋地下结构,其分布广,遍布于城市每条街道,易受到工程施工的影响,而传统监测技术难以实时捕捉到结构变形破坏过程,需要实现结构自感知。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能够做到实时、长期、分布式、新型监测方法,其在智能结构自感知领域应用潜力广阔。通过一组模型实验,并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得到电力排管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光纤传感器所得的水平向应变与电力排管沉降变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光纤沿电力排管结构埋设并首尾相接形成监测闭合环路的安装方法,并在现场试验中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布里渊频域分析(BOFDA)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运用在电力排管变形监测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优越性。研究成果可用于运营期电力排管结构安全状态的分布式监测,实现结构变形自感知,为智能地下结构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模块单元吊装、安装阶段及模块化建筑使用阶段的变形指标是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质量检测的主控项目,而传统的检测方法不再适用.本文推导了重力加速度三分量姿态定向公式以及空间轨迹曲线公式.介绍了基于此原理研制的串联传感器系统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变形性能检测方法,并进行了1个模型试件的验证性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研制的串联传感器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