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相变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璨 《硅谷》2009,(8):84-84
相变材料的应用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阐述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中的条件,介绍相变材料与普通建材结合的方法,剖析相变建材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相变材料在建筑中应用的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睿航  牛润萍 《材料导报》2016,30(Z1):383-386
相变蓄能材料由于相变时吸收或释放潜热的独特性能,在建筑节能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分析了相变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综述了国内外对相变蓄能材料基本性能的研究进展,并系统地阐述了相变蓄能材料在蓄冷空调系统以及被动式太阳房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空气源热泵的常用蓄能除霜相变材料的分析,总结了相变材料在空气源热泵结除霜循环中的蓄能与释能特性,解决了能量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矛盾,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硬脂酸相变蓄能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使固液相变蓄能问题得以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通过对已有的数学模型加以改进,对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进行修正,使由计算得到相变过程的温度场符合实验测得的温度场,从而验证了改进后的数学模型更加符合固液相变蓄能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相变材料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相变材料制备过程中不同的复合方法,重点介绍了在相变微胶囊中的应用,讨论了纳米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难题及解决方法,为纳米复合相变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蓄冷空调新型相变蓄能材料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分析了空调蓄冷材料的凝固点、融点、融解热和相变过程中的热稳定性等热学性能。在热分析中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来测定蓄冷材料的融解热 ,温度传感器用来测定蓄冷材料的凝固点和融解点。通过热分析寻找到了一种新型蓄冷材料 ,其测试结果表明 :该蓄冷材料是蓄冷空调系统中一种高效的蓄冷材料  相似文献   

7.
相变蓄能在采暖空调中的应用已成为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相变材料在被动式建筑中蓄存夜间冷量对室温的影响;相变材料在主动式建筑夏季空调运行时的效果分析,论述相变材料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8.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斌  周全  何嘉鹏  李清海 《材料导报》2012,(Z1):208-210,222
简述了传统节能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节能的可行性。目前国内对相变材料的研究尚未成熟,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节能评价作为相变材料研究的重点,仍旧没有出台相关的指标和标准。介绍了两种常见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倪海洋  朱孝钦  胡劲  陈立萌  陈亮  别玉 《材料导报》2014,28(21):100-104
相变材料是一类高效的储能物质,通过与传统的建筑材料复合可提升建筑材料功能、降低建筑能耗和调整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并已在建筑节能中得到了多种应用。叙述了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复合的制备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对现阶段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指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是一种改善室内热环境和居住舒适度的有效方法。为探索相变材料在夏热冬冷地区应用的节能潜力,对比研究了不同相变材料应用方法的节能效果,以能源使用强度(Energy use intensity,EUI)评价不同应用方法的建筑性能,旨在找出最优的应用方法。所用的相变材料以高密度聚乙烯球封装,并嵌入在XPS保温板中,形成XPSPCM板。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冷季,将XPSPCM板安装在建筑物墙体内表面时的EUI比其装在建筑物墙体外表面时降低了0.27~0.66kWh/m2,采暖季的降低幅度为0.68~0.88kWh/m2。综合考虑全年工况时,当XPSPCM板安装至建筑物墙体靠近内表面时EUI值最小。以EUI雷达图对比XPSPCM板集中于建筑不同朝向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于熔点为25℃的相变材料,相变材料集中布置于西向外墙时时建筑能耗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变材料是一种高效的贮热物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是通过向传统建筑材料中加入相变材料制成,可降低建筑能耗,调整室内环境舒适度.本文对相变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相变储能材料能将暂时不用的能量储存起来,到需要时再将其释放,这就可以缓解能量供与求之间的矛盾,节约了能源.相变材料的种类较多,不同的相变材料有着不同的特点,其用途广泛.主要论述了相变材料的种类、特性、相变过程中易出现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总结了近年来相变材料在空调节能建筑上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13.
雷震霆  郑凯  赵汝和  汤建庭  孙姣姣  张栋 《功能材料》2023,(12):12001-12011
在当今推动“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的背景下,用于通信基站节能的功能材料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简写为PCM)在储热方面的独特优势,对PCM的种类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罗列;针对3种不同应用场景的通信基站,全面综述了PCM储热在基站节能中应用的进展;从促进PCM储热在基站节能中普及的角度,介绍了PCM的导热率提升、封装技术、热循环稳定性提升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将为通信基站节能和PCM储热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的同时,对能量的利用率依然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着力研发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变材料(phase-change materials,PCM)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储能材料,它在蓄热与温控等领域具有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基本特征、工作原理以及分类等方面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相变储能材料在温控与蓄热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了PCM的性能是制约其深入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障碍。在此基础上,详细评述了PCM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和最新发展动态,指出通过功能复合等新技术优化材料性能、设计新材料体系、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将是相变储能材料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相变储能材料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闫全英  王威  于丹 《材料导报》2005,19(8):102-105
探讨了相变储能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发展历史,并对其进行了优劣评价.根据材料的相变温度选择宜于在建筑围护结构中使用的相变储能材料,研究了相变材料与现有建筑材料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墙体中加入相变材料的房间在夏季的热性能和节能效果,提出了几个近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相变材料特性,并找出了适用于制冷系统热回收装置的相变材料,通过对热物性和工作性能的研究,选取Fecl3·6H2O为本装置的相变蓄能材料,同时建立蓄热体的物理模型及模拟简化模型,在自然对流的影响下,模拟相变材料的蓄、放热特性,找出固——液界面、温度场、速度场、液相比例、传热系数、热流密度、监测点的温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制冷系统热回收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国内外石蜡类相变材料在节能方面的研究与进展.石蜡具有相变潜热高、无过冷现象、性能稳定、无腐蚀性、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储能地板、太阳能储热、空调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相变材料特性,并找出了适用子制冷系统热回收装置的相变材料,通过对热物性和工作性能的研究,选取Fecl3·6H2O为本装置的相交蓄能材料,同时建立蓄热体的物理模型及模拟简化模型,在自然对流的影响下,模拟相变材料的蓄、放热特性,找出固——液界面、温度场、速度场、液相比例、传热系数、热流密度、监测点的温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制冷系统热回收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中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相变储热材料(PCMs)的潜热储蓄技术是最有效的热能贮存方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回收、建筑节能等领域。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相变储热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储热技术及材料的分类、选择、性能及其应用。重点论述了100~450℃温度范围内中温相变储热材料的分类、制备和应用。最后展望了开发新型中温相变储热材料的努力方向和发展前景,提出开发高性能微/纳复合结构储热材料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微胶囊相变材料是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相变材料而形成的新型复合相变材料。文中介绍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特性,并就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结构组成、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