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部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深部条带开采的生产效率,更好地保护地表形态及建筑物,利用鹤煤九矿深部25采区开掘一个工作面后的观测数据,分析总结出深部极不充分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特征的主要结论如下:地表下沉值很小,而全采情况下的最大下沉值是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近10倍;地表移动影响范围和全采情况下相差不大,地表下沉盆地十分平缓;地表下沉盆地的拐点一般偏向煤柱一侧,而不是采空区一侧,地表水平压缩变形的范围将延伸到采空区的外侧;时间影响因素表现在地表移动活跃期不存在(下沉速度不大于50mm/月)、地表移动期推迟、不存在超前影响角等。该基本规律适用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深部开采矿井,对以后进行深部"三下"压煤开采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兖州矿区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分析,找出了兖州矿区同一煤层不同工作面重复采动对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对矿区建筑物下采煤提供一些有益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下大采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峰峰矿务局九龙矿北翼建筑物下采煤,按条带开采的设计原则,结合该地区建筑物实际情况,成功地开采了2个大采宽条带开采的高产高效工作面,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以保证地面建筑物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弹试验对条带开采方案进行分析,并对开采后引起地表移动与变形程度进行预计,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比较校核,为解决煤矿安全开采“三下”采煤提供依据,对煤矿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8.
介绍了级索煤矿务带开采试验的基本情况,重点对条带开采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理论验证。并此基础采用概率积分法编制了预计条带开采区域地表变形的计算机程序,并对试验区域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了预计,为村庄下采煤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建筑物下条带开采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林西矿业公司井田东部建筑物下条带开采技术应用研究,从合理确定采留宽度、支护手段与开采工艺的研究、移动变形的观测三个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总结,探讨今后建筑物下条带开采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条带充填开采充填率对地表移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下”压煤问题的关键是地表沉陷的控制技术。条带充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地表沉陷控制技术,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厚松散层下条带充填开采充填率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充填率的增加,主断面地表移动变形的下沉值、倾斜值(绝对值)、曲率值、水平变形值逐渐减小;当充填率由64.5%~69%时,地表最大下沉值、倾斜值极大值呈显著减小趋势,曲率极大值的减小幅度有所降低,水平变形极大值的减小幅度先减小后变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为了解决条带开采回采率相对较低和煤矿采空区全部充填开采成本相对偏高的问题,同时有效地控制建筑物下采煤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陷,提出了采空区胶结充填条带开采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技术思路;以胶结充填体和覆岩结构联合控制开采沉陷为原则,深入研究胶结充填条带开采模式下不充填区工作面采宽和充填区工作面采宽及两者间的协调关系,并求得了两者间的关系式;该模式对建筑物下开采设计是十分有效的,能够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和变形,提高采区回采率,以实现建筑物下安全采煤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充填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16.
17.
大采深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带开采是进行建筑物下采煤时限制地表变形的措施之一,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与一般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相比发生了较大改变.以极不充分务带开采地表沉陷理论为基础,以林南仓矿实测资料为依据,对开采区域-650水平深部条带开采进行了预计,预计下沉的最大偏差为68mm,预计下沉中误差为39mm,远远小于经验公式预计下沉的最大偏差319mm和预计下沉中误差217mm.表明基于极不充分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理论改善了预计精度,对于研究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规律,解放建筑物下压煤,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