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将坡地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开发对象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不论是山地还是丘陵地段,坡地环境的形成既有生态上的天然优势,亦有开发上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因此,坡地住区景观在设计过程中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对多个地区的坡地住区景观的案例做了归类研究,通过列举和分析,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和手法。并结合实际项目,从地域文化、地形特征、生态技术、场所营造等角度探讨了景观设计理念,以期为坡地住区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南山地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滨水区域开发迅猛、生态脆弱、特色衰退等问题,本文以重庆市茶园新区苦溪河流域城市片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景观生态、触媒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以河流水系生态安全策略为触媒,引导滨水区域城市骨架的调整,催化滨水区域高效的生态修复进程。此外,该触媒效应能进而引发亲水活力水岸的规划设计策略,并据此营造特色鲜明的滨水空间,最终达到该城市片区内景观生态和景观文化双赢的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山地度假酒店是基于山地地形环境营造的一种特殊酒店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特色、功能组织和景观意境。本文立足生态视角对重庆万盛黑山谷奥陶纪度假酒店的设计创作进行解析,分别从景观氛围的营造、整体流线组织、建筑形式选择、生态节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建筑细部处理几方面进行阐述研究,试图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为前提的山地度假酒店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山、水、建筑与植物都能体现其独特的风貌特征。通过对重庆几处地域性住区的现场调研,从与山势地形结合、水体景观设置、地域性元素使用、植物绿化配置等方面,分析了当今重庆地域性住区在设计与建筑上存在的问题。并以瑞安重庆天地为例,探讨了重庆山地住区地域性营造的设计思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山地住区设计中的生态思维——以重庆住区设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脆弱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山景和江景景观、复杂的室外空间条件等种种环境特征,促使设计者寻求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生态思维在山地住区的设计与建设实践中的运用,探讨了山地背景下住区规划建设与山地自然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山地环境特征在设计者尊重、解读和利用下成为住区设计逻辑起点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充分应对"城市病"问题,城市景观的学术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景观的生态效应和影响。为了全面了解和把握国内住区景观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对国内基于健康效应的住区景观相关研究的核心期刊,从论文的发表时间、学科领域、研究视角、资助情况、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分类总结和对比分析,揭示出有关研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住区景观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供方向性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
水系景观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滨水区水系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制约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笔者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规划,分析我国城市滨水区水系景观的发展动态、现状及在景观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营造方法,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等角度出发,营造凸显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特质的现代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  相似文献   

8.
赵宏宇  高洋  王耀武 《规划师》2013,29(4):86-91
城市、建筑、景观三个层面的设计脱节问题是影响山地城市设计中资源整体利用和特色突显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庆悦来生态城规划从分析水资源在山地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入手,结合水敏性城市设计的理念、特征及控制内容,提出了基于水资源和城市空间耦合互动的山地水敏性城市设计基本原理和特征,探索"城市、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理论的城市设计新思维,有效整合山地资源,主动实现防灾减灾、生态营造,使山地城市设计的构想和空间形态具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
立足南亚热带城市生态住区的规划实践,以广州金沙洲居住新城A片区规划投标竞赛为例,从生态住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景观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建筑设计要求五个方面入手分析,探讨了南亚热带城市生态住区的具体规划方法,以将生态住区的规划方法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南亚热带城市生态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 建设中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居民亚健康、文 化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空 前重视。指出生态文明理念下注重生态保护、 提倡低碳建设、关注居民健康、追求文化认 同四个方面在山地住区规划中的必要性。结 合大理海东一期商品房住区规划项目对四个 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 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山地住区。  相似文献   

11.
从绿色住区标准看住区生态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刚 《中国园林》2007,23(7):70-73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形成了大量的新型住区,虽然这些住区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住房紧张的矛盾,但各地在土地资源和能源耗费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不少小区美丽的景观后面往往是住区生态的严重退化和居住大环境的破坏。从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的标准入手,在场地与朝向、公建配套与停车以及景观规划诸方面,通过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探讨了我国绿色住区规划建设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住宅小区停车服务相对滞后,停车问题日益突出。在对苏州市住宅小区停车的实际调研及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城市住宅小区停车存在的问题,如停车位供需矛盾、管理及规划不足、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所有权归属多样、物业管理欠缺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典型地区城市住宅小区停车的做法,提出合理控制居民民用汽车保有率、科学规划、市场化刺激、拓展停车方式、加强物业管理等措施,以助苏州乃至全国城市住宅小区提升停车管理水平、解决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广州旧居住区停车改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姜灿灿 《山西建筑》2006,32(11):28-30
以广州城市旧居住小区中的停车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解决空间矛盾出发,探讨了如何提供高效率的停车场地和舒适的停车环境,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决停车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以解决旧居住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探析--从空间结构要素着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浩  李咏华 《中国园林》2003,19(5):40-43
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文章尝试将生态设计应用于现代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指出居住环境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从空间结构要素着手,对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南京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之初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胡勇  赵媛 《中国园林》2004,20(11):34-36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了绿地景观构成、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景观分维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南京市主城区范围内的城市绿地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城市绿地景观总体表现为绿地斑块分布不均衡,景观结构不合理,破碎度较高,分维数较低,综合评价得出,绿地景观格局较好的有玄武区和建邺区.最后针对南京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有助于南京城市绿地建设更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住宅小区停车空间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住宅小区停车空间规划问题 ,阐述了人车分流是解决小区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 ,同时就经济、临时停车、机械式停车库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解决小区停车和交通组织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山地住区适地性研究可以理解为针对山地特殊的地形地貌,提取出如高差、坡度、坡向等特征元素。并从规划布局、道路交通、单体设计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恰当地处理住区与山地的相互关系。随着人类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要求的快速提高,山地住区适地性研究已经成为住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曾先国  周文娟 《山西建筑》2011,37(16):12-14
针对居住区生态设计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结合居住区生态设计原则,从水资源的优化和植物资源的优化两方面入手,介绍了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途径,包括节水灌溉技术、雨水收集、水资源循环利用、乡土植物的利用等,以建设真正的生态居住区。  相似文献   

19.
山地与生态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容共生的,科学合理的山地城镇规划设计方案一定是与自然友好的。本文在重庆九龙坡区九龙居住园区控规实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山地城镇中住区规划设计的分析研究,挖掘山地住区规划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李亮 《山西建筑》2007,33(29):32-33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住区进行研究,提出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城市住区的各系统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以期对城市住区生活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