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气环境下利用脉冲Nd:YAG激光532nm输出烧蚀Ni靶,产生了激光等离子体。在350-6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中Ni原子的空间分辨发射光谱。得到了385.83nm发射光谱线的Stark展宽及其随径向的变化特性。由发射光谱线的强度和Stark展宽计算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并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的空间演化特性。结果表明,在沿激光束方向上,当距离靶表面0-2.5mm范围内变化时,谱线的Stark展宽、线移和电子密度都随距靶面距离的增大而先增大,在离靶面约1.25mm处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距离的进一步增大而减小;电子密度在0.1-3.0 1016cm-3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上通过测定原子谱线的相对强度和Stark加宽、线移,计算了激光诱导Ni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通过改变光谱信号与激光脉冲之间的延迟时间及移动成像透镜的位置,研究电子密度和温度这两个重要参数与延时、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电子温度及电子密度与延时、空间位置密切相关,在时间分辨中,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与延迟时间都成指数衰减;在空间分辨中,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与距靶面空间距离都呈Lorentz线型。  相似文献   

3.
缓冲气压对CO2激光Al靶等离子体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缓冲气压对激光等离子体参量的影响,利用CO2,激光烧蚀A1靶产生等离子体,缓冲气压变化范围为10-4Pa~2103Pa,激光脉冲能量为180mJ/脉冲,在局域热平衡和光学薄等离子体假设下,采用发射光谱法计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并研究了缓冲气压对这些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分别在1.05eV~2.47eV与1.951016cm-3~10.5 1016cm-3范围内,Al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随气压的增大而减少;低缓冲气压时,电子密度随气压增大而减小,当气压达到600Pa时,激光脉冲会击穿空气形成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又开始上升,当气压超过3000Pa时,空气等离子体会屏蔽激光脉冲能量,使到达靶面的激光能量急剧下降,Al原子的特征谱线也随之减弱而几乎消失。这一结果对理解缓冲气压对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Nd∶YAG脉冲激光聚焦到Al靶表面,烧蚀Al靶,产生Al等离子体。用Ar气作保护气时,将诱发Ar气电离,产生丰富的Ar 离子辐射。文中根据Ar 离子辐射信息,分析了ArⅡ385.06nm、ArⅡ386.85nm、ArⅡ404.29nm等三条谱线的时间分辨行为,计算了Al等离子体离子辐射时期的电子温度;估算了特征辐射时期的电子密度。结果发现:在Al等离子体离子辐射时期,电子温度约1.2~1.9eV,随延迟时间增加,单调递减;在特征辐射时期,电子密度大约是2×1018cm-3。  相似文献   

5.
Nd∶YAG脉冲激光聚焦到Al 靶表面,烧蚀Al 靶,产生Al 等离子体。用Ar 气作保护气 时,将诱发Ar 气电离,产生丰富的Ar + 离子辐射。文中根据Ar + 离子辐射信息,分析了Ar Ⅱ385. 06nm、Ar Ⅱ386. 85nm、Ar Ⅱ404. 29nm等三条谱线的时间分辨行为,计算了Al 等离子体离子辐射时期的电子温度;估算了特征辐射时期的电子密度。结果发现:在Al 等离子体离子辐射时期,电子温度约1. 2~1. 9eV ,随延迟时间增加,单调递减;在特征辐射时期,电子密度大约是2 ×1018 cm- 3 。  相似文献   

6.
激光诱导Al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和温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激光烧蚀等离子体在微量元素分析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而缓冲气体的种类及压力对激光等离子体的特性有重要影响。报道了以氦气、氩气、氮气和空气作为缓冲气体,实验测定了不同气压下Nd:YAG激光烧蚀Al靶产生的等离子体中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利用发射谱线的Stark展宽和相对强度计算了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和温度,得到了在不同缓冲气体中激光诱导Al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随延时、气压的演化规律,同时得到了电子温度的时间演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电子密度的数量级约为10^17cm^-3,电子温度测量值约为10000K,二者都是在激光脉冲后随时间快速衰减,直到4μs以后达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并缓慢变化,其中以氩气作为缓冲气体时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激光诱导Co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时间空间演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保华  刘文清  崔执凤 《中国激光》2008,35(10):1485-1490
测定了激光烧蚀Co等离子体中Co原子389.408 nm发射谱线的时间空间分辨发射光谱.由发射光谱线的强度和斯塔克(Stark)展宽计算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并由实验结果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的时间空间演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延时在100~1000 ns变化时,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变化范围为0.02×1017~0.73×1017 cm-3,在沿激光束方向上,当距离靶表面0~1.8 mm范围内变化时,相应的电子密度ne范围为0.3×1017~0.8×1017cm-3,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在激光束方向上具有很好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高气压Ar对激光诱导Al等离子体辐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能量钕玻璃激光器(0~25J)烧蚀Al靶产生等离子体。实验中测量了Ar气气压在0.1~1.0MPa范围内,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谱线强度、半宽度、信背比以及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气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气体压强的升高,等离子体的空间体积被压缩,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增大,辐射强度有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紫外激光探针是研究激光等离子体冕区相互作用的重要诊断工具之一.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室六路激光打靶装置上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波长为266nm紫外激光靶针系统,初步利用它测量了玻璃微球靶和微管镁靶的激光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发展过程.可见光探针由于波长较长,在等离子体中的拆射效应明显,故一般只能测量临界密度以下的电子密度,难以适应冕区物理研究的需要.1980年美国利弗莫尔实验室首次研制成1.06μm光四倍频的紫外激光探针,但总转换效率较低,尤其是通过ADP晶体后级信频的转换效率仅达5%.  相似文献   

10.
在超短超强激光与固体薄膜靶相互作用研究中,实验上首次观测到了沿靶面方向发射的高能超热电子束.该电子束只有在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标长较短的条件下才会出现.理论模拟表明,靶表面电磁场的约束作用是产生此电子束的主要原因.这一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激光愤性约束聚变快点火实验中的锥靶物理过程的理解,并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