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年前,铁矿的选矿技术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新发展,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建了不少大的选矿厂。选矿所得精矿大部份是加工成团矿。迄今主要是处理贫铁矿,即将含30~40%Fe的贫矿富集成合64~66%Fe的精矿。目前巴西正在兴建一选厂,使含铁66%的富矿进一步富集。用于铁矿粗碎的几乎都是圆锥破碎机,每小时处理能力为2500~3500吨。贫铁矿在富  相似文献   

2.
普.  BC  万起 《矿业工程》1989,(7):65-69
黑色冶金生产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铁矿原料的制备。铁矿产品的质量对冶金过程的强度和降低生产费用具有决定性影响。在生铁生产费用的构成中铁矿石部分的费用占65%。因而,为保证合理利用铁矿资源,必须提高铁矿产品的质量,即改善它的应用性能——提高含铁量和物理力学性能。近年来在选矿领域内所取得的技术和工艺成就使得在1970~1986年间在原矿含铁量降低2.8~3.5%的条件下,含铁量为65%以上的铁精矿产量从3140万 t 提高到6630万 t。  相似文献   

3.
河北某低品位铁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力佳 《矿冶》2009,18(4):13-16,19
河北某铁矿为含铁29.57%的低品位铁矿。为开发利用该矿产资源,进行了详细的选矿工艺研究。针对该铁矿主要是由磁铁矿和赤铁矿组成,并且与脉石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的特点,最终采用弱磁-强磁-反浮选联合流程,获得含铁65.17%,回收率69.35%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4.
2000~2004年铁矿选矿技术进展评述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评述了2000~2004年铁矿选矿技术的进展。介绍了采用反浮选技术及高效捕收剂、细粒磁选深选设备、细筛技术和浮选柱等关键技术, 实施“提铁降杂”战略所取得的重大进展。综述了针对脉石为含铁硅酸盐的细粒嵌布磁赤铁矿、菱铁矿、褐铁矿、鲕状矿等复杂难处理铁矿石, 研究开发高效节能选矿新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破碎设备的研制进展情况、生物选矿技术在铁矿选矿领域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余永富 《矿业工程》2001,34(5):40-44
论述了我国铁矿石、生铁、钢产量快速发展 ,国内高炉精料现状。讨论了在高炉料含铁已达到 5 4 %~ 60 %及大量进口国外优质铁矿石情况下 ,我国铁矿山选矿工业应如何发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铁矿烧渣综合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铁矿烧渣含铁品位高,是可利用的铁矿原料。用常规选矿方法处理烧渣,指标不理想。化学选矿处理烧渣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方法,所得指标先进,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实践中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我国铁矿石、生铁、钢产量快速发展,国内高炉精料现状。讨论了在高炉料含铁已达到54%~60%及大量进口国外优质铁矿石情况下,我国铁矿山选矿工业应如何发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北某低品位难处理铁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原矿(-12 mm)预先抛废、二段磨矿、二次磁选、粗精集中分级再磨多次精选、中矿先脱泥沉砂分级再磨再选,可获得含铁6000%以上、回收率35.00%(对磁性铁回收率52.47%)的总精矿。将总精矿进一步分级,最终可获得含铁65%以上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9.
陆薇宇 《矿冶工程》2012,32(3):71-74
对新疆某铁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 查明了该类矿石难选的原因。针对该铁矿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 含铁较高的性质, 分析其在选矿工艺流程中的行为, 并提出了提高选矿指标的途径。研究表明, 采用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 获得了铁品位65.94%, 含磷0.12%的合格铁精矿, 且回收率达到77.28%。  相似文献   

10.
东鞍山铁矿矿物组成复杂、主要铁矿物有磁铁矿、赤、褐铁矿、菱铁矿等、嵌布粒度微细、含铁品位较低,研究表明:采用弱磁—强磁—阴离子反浮选流程,可得产率52.31%、品位TFe67.05%、回收率78.22%的浮选铁精矿,对开发同类或近类复杂难选铁矿高效选矿回收铁矿物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钢石人沟铁矿选矿技术的进展唐钢石人沟铁矿张春舫自1980年石人沟铁矿开始实行“双提高”改造工程以来,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得到改善,工艺流程趋于合理,选矿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1大块干式磁滑轮抛废石石人沟铁矿为鞍山式沉积变质矿床,含铁石英岩贫磁铁矿,由...  相似文献   

12.
铜陵硫酸渣的矿物特征及在磁化焙烧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硫酸渣中的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铁矿物与脉石矿物相互污染比较严重,直接选矿难以提高含铁品位。磁化焙烧后硫酸渣中的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磁铁矿颗粒的含铁品位提高了3%,结晶度也得到明显改善,蜂窝状结构减少,从而为磁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黑色金属选矿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的研究结果,对苏联铁矿基地——克里沃罗格矿区的氧化石英岩矿石制定了选矿工艺流程。氧化石英岩矿的主要选矿过程是浮选、重选和强磁选以及焙烧磁选。克里沃罗格中央采选公司,从1962年起,采用焙烧磁选处理含铁32~34%的氧化石英岩。1969年该公司的年生产力为900万吨。磁化焙烧采用规格3.6×50米的管式转炉;每座炉的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根据设计要求,需装设30座管式炉。  相似文献   

14.
某高磷鲕状赤褐铁矿的焙烧-磁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四川某铁矿原矿铁品位38%左右,并且主要以鲕状赤褐铁矿形式存在,同时含磷高达0.65%左右,重点对此矿石进行了还原焙烧-磁选选矿试验,得到了含铁品位60%以上,铁的回收率在70%以上的铁精矿,同时铁精矿含磷也降到0.3%.解决了该铁矿含磷高,不能利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敏 《矿冶工程》2017,37(1):57-59
采用3种流程方案(一段磨矿一段选别工艺流程、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流程和粗粒抛尾-一段磨矿一段选别工艺流程)对某全铁品位14.34%的铁矿进行选别。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粗粒抛尾-一段磨矿一段选别-浮选脱硫工艺, 可以获得含铁62.85%、钒1.21%、铁回收率48.45%、钒回收率72.32%的优质铁精矿。该流程具有工艺合理、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是处理该铁矿较为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龙桥铁矿上马,马钢庐南铁矿筹备处委托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对龙桥铁矿400m以上首采地段的矿石在小型选矿试验基础上,进行扩大连续选矿试验,并对其精、尾矿产品作浓缩过滤试验,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提出稳定可靠的选矿指标和浓缩过滤的技术参数,作为设计依据。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于1992年11月至12月,经过72h连续运转试验,对75~0mm矿石采用干式磁选抛尾、阶段磨矿、先磁后浮工艺,获得铁精矿含铁66.08%、回收率82.98%、硫铜混合精矿含硫44.93%、含铜1.46%、回收率分别为76.78%和  相似文献   

17.
<正> 新疆查岗诺尔铁矿,是一个大型磁铁矿。分东西两矿区,以东矿体为最大,含铁品位较高,本矿有用组份除铁外,还含硫、钴等元素。按含铁品位高低分别采两个选矿大样,进行了综合回收铁、硫、钴的试验,样品编号为J_1J_2。J_1大样原矿含TFe49 .00%、50.80%、Co 0.013%。J_2大样原矿含TFe36.80%、51.59%、Co0.009%。经简单的浮选一磁选联合流程处理后,达到  相似文献   

18.
四川某铁矿床为沉积矿床,原矿含铁39.93%,铁矿物主要为磁赤铁矿,有少量磁铁矿,它们嵌布粒度微细,并以群体状与绿泥石等黏土矿物混杂,完全解离困难,而且其单矿物含铁量不高。为了给开发该铁矿资源提供依据,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采用在-0.074 mm占55.37%粗磨条件下1粗1扫磁选抛尾-粗选精矿再磨至-0.074 mm占95.02%后精选-扫选精矿和精选尾矿合并再磨至-0.045 mm占95.27%后再选的工艺流程进行选矿试验,最终获得了产率为54.22%、铁品位为61.02%、铁回收率为82.86%的综合铁精矿。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开发利用贫磁铁矿,近年来已被广泛注意。如南京吉山铁矿(TFe17.98%)已建成投产,安徽陶村铁矿(TFe22.38%)也准备开始设计建设。其特点是:①矿床埋藏浅,规模大,具备露天开采条件;②矿石本身磁性强,可用单一磁选的简单选矿工艺;③选矿指标好,选矿成本低。可见,确定这类贫磁铁矿的工业指标,单一磁选的选矿效果起主导作用。此外,伴生有益元素,开采范围内的表外矿与岩石含铁品位等都影响着贫磁铁矿的工业指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辽宁本溪某深部铁矿石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得出该矿石性质为含铁石英岩,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微量的赤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母、绿泥石等为主。矿石全铁品位为28.05%,其中硫、磷等有害杂质含量低;矿石中主要的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其中磁铁矿矿物量为32.30%,平均含铁品位70.32%,赤铁矿矿物量为3.81%,平均含铁品位68.51%,它们是选矿回收的主体矿物。根据他们的含铁量测算得知,铁精矿的理想品位应该达到70.195%,理论回收率为90.34%。该铁矿石中绿泥石含量较高,达7.23%,在选矿过程中它会恶化浮选指标,增加泥级含量,因此要多注意磨矿粒度问题,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