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海河干流排涝区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并调整海河干流排涝区雨水排放出路,解决海河干流排水的矛盾,并减轻海河干流排涝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海河水利》2008,(1):40-40
天津市政府于日前批准实施《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随着该区划的逐步实施,全市地表水资源将按水体使用功能划分成73个一级功能区和46个二级功能区进行保护利用,为实现天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海河干流对沿岸市郊区的排涝、中小洪水调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水文年鉴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天津市暴雨在海河干流沿岸市郊区的径流系数、径流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海河干流排沥原则、排沥计算及海河水位、蓄量的预测方法作了说明,为海河干流行洪排沥、防洪减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辽宁省水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情况,并对功能区类型和水质目标等方面的区划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水功能区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临汾市河流的现状污染状况,提出临汾市水功能区的划分方法,并针对临汾市汾河流域的主要河流进行了水功能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水功能区划工作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对辽宁省水功能区划研究过程中,针对辽宁省地区特点,执行及补充《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情况,以及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改进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水功能区划是水利部门进行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科学利用水环境承载能力等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纳入《中国水功能区划》中的黄河流域河流共有150条,湖泊水库4个。流域内共划分保护区110个,河长7475.3km;缓冲区46个,河长1558.4km;开发利用区129个,河长14271.5km,湖面20.7km。;保留区48个,河长5322.3km。共划分二级区364个,区划总河长14271.5km,湖库面积20.7km。。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在结合流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原则,具有覆盖面广、开发利用程度高、突出水资源的保护重点及水质标准要求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水功能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功能区划是为结合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协调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之间的关系而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继续做好水功能区的划分 ,应该将生态类型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结合起来 ,逐步从水域向水域与陆地结合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功能区划的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水利部组织进行了全国水功能区划,本文结合作者从事该项工作的情况介绍了水功能区划的有关背景,阐述了新建立的水功能区划体系的思想、意义、特点及区划方法,简述了全国水功能区划成果。  相似文献   

10.
吴红燕 《山西水利》2007,23(4):22-23,25
水功能区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环境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水域功能。水功能区划是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履行水利部"三定"职责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河干流汛期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冬梅  程雅芳  冯平 《水利学报》2019,50(12):1454-1466
海河干流是一个典型的平原缓滞流型河道,水体自净能力低,且汛期大量污染物随降雨径流汇入,水污染问题严重。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是实施污染控制的基础,对水环境质量管理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在汛期,海河干流受降雨径流和闸门控制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其水位、流量、水质等要素随时间变化十分复杂。为此,提出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计算了海河干流4个控制单元汛期COD、TN、TP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水体污染严重,各控制单元现状条件下TN及TP几乎没有可利用的水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选取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绿色屋顶和生物滞留设施等4种措施进行低影响开发改造,并在SWMM模型中模拟改造效果。改造后,研究区域内COD、TN、TP入河量的削减率分别达到39.5%,35.7%,35.9%,且各个控制单元汛期水环境容量均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海河干流水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依据,为缓解降雨径流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天津海河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海河干流重要断面、相应排污渠以及部分支流(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共29个监测断面的水样,对样品中的溶解性活性磷(SRP)、总溶解态磷(TDP)与总磷(TP)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海河干流各断面的TP质量浓度为0.4~3.5mg/L,已超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质标准,SRP质量浓度0.09~0.75 mg/L,TDP质量浓度0.24~1.42 mg/L;各排污渠(支流)TP质量浓度0.2~5.0 mg/L,SRP质量浓度0.01~3.63 mg/L,TDP质量浓度0.12~4.16 mg/L。排污渠(支流)多数断面的含磷量比相应干流的高。天津海河总磷以总溶解态磷为主要形态,这和海河悬浮颗粒物浓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海河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污染研究、沉积物污染研究、水生生态系统研究和模型研究4个方面阐述海河污染研究进展。海河污染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层水溶解氧变化规律和"三氮"污染研究;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风险研究;水生生态系统和水质模型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韩瑞光 《中国水利》2010,(19):28-29,35
水资源需求管理就是对水资源影响要素多维综合调控的管理过程,最终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可持续利用。通过系统分析海河流域在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海河流域必须走严格的水资源需求管理之路。从水资源管理改革的角度出发,围绕流域水资源规划方法、配置和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保护、流域机构管理、科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海河流域水资源需水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海河流域水资源基本情况和流域内生态需水问题,提出了流域内水生态系统演变及生态恶化原因和修复目标,本着"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统一调度"的治水新思路,以节水治污为重点,以富裕农民为主线,全力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瑞光 《海河水利》2009,(6):4-6,13
洪水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洪水资源利用的表现形式是不完全相同的。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指出了洪水资源利用的内涵。根据海河流域所具有的河系分散、降水区域分布不均匀、洪水相对集中等特点,通过水库、蓄滞洪区、河系连通等工程措施和洪水调度中与水量调度、污染物调度、沙量调度相结合的非工程措施以及洪水资源利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潜力。指出开展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从流域管理角度提出了保障洪水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肖丽英  李霞 《中国水利》2007,(15):24-27
海河流域地下水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结合海河流域具体情况,选择山前平原的石家庄和唐山、中部平原的沧州和衡水、东部滨海平原的天津等地作为5个典型区域进行具体研究。在采用DRASTIC方法对典型区域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时,选取了地下水埋深、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含水层累计(沙层)厚、降雨灌溉等入渗补给率、地下水开采系数这6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并以此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了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地下水各典型区的脆弱性指数均较高,海河流域地下水的脆弱性问题较为严重。要恢复和提高地下水系统的生态与环境功能,需采取6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要素贡献分摊原理计算海河流域6个案例区分行业的水经济价值,进行区域分行业水经济价值和综合水经济价值的比较分析,揭示这6个案例区水经济价值的共同特征,辨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用水效率的差异及成因,为水资源高效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节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长期过度开发,流域用水量大大超过了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并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通过对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海河流域8个案例区为例,研究行业水经济价值序次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行业生产和用水属性决定了水经济价值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水经济价值主要取决于菜田水经济价值和种植面积,其主要低效指标是单方水纯收入;第二、第三产业主要受行业结构影响,第二产业的低效指标是单方水纯收入和水重复利用率,第三产业的是成本利税率和单方水纯收入。区域综合水经济价值高不一定是用水效率高,消除低效指标是提高水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