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维生素E水乳状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但它不易分散于水,一般很难被人体吸收。若将其转化为水分散性的乳状液,则可以提高维生素E的利用率。采用转相乳化法,以Tween-80和Span-60为乳化荆制备了维生素E水乳状液,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和壳聚糖为壁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维生素E(Vitamin E,VE)微胶囊,研究了VE/SPI质量比对VE包埋产率和包埋效率的影响,比较了戊二醛、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对VE复凝聚微胶囊释放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的VE复凝聚微胶囊在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VE与SPI的质量比为1:2时,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包埋产率和效率分别达到了91.48%和86.45%。戊二醛和谷氨酰氨转氨酶交联显著提高了微胶囊中VE的缓释能力,在无水乙醇中浸泡5 h后,VE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47%和42%。稳定性研究表明,与游离VE相比,微囊化显著提高了VE在不同温度、光照及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因此,利用SPI-壳聚糖复凝聚体系制备的VE微胶囊在食品工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科技》2011,(09):147-148
研究了番茄红素溶于油脂后制备成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添加0.5%的阿拉伯胶能够显著抑制贮藏过程中乳状液粒径的增大,从而大大改善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VC和VE对乳状液体系的乳化稳定性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VC对乳状液乳化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的贡献较大,二者按0.15%:0.001%比例复配加入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番茄红素溶于油脂后制备成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添加0.5%的阿拉伯胶能够显著抑制贮藏过程中乳状液粒径的增大,从而大大改善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VC和VE对乳状液体系的乳化稳定性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VC对乳状液乳化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的贡献较大,二者按0.15%:0.001%比例复配加入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MCT)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通过剪切和高压均质工艺制备不同粒径的MCT乳状液,并通过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探讨乳状液粒径对乳状液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包埋率及储藏稳定性(微胶囊复溶粒径、表面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对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包埋率和储藏稳定性均有一定影响。当乳状液粒径大于300 nm时,随着乳状液粒径的减小,微胶囊表面更加致密光滑,包埋率更高(>95%),储藏后复溶乳状液粒径变化越小,表面油含量越低。但当乳状液粒径小于300 nm时,壁材分子结构被破坏,乳化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维生素E油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将维生素E油制成固体分散体,从而提高维生素E油的稳定性。结果:用二氧化硅作为固体分散体的载体吸附维生素E油后手触无油腻感、无粘连,不用粉碎,容易过筛,稳定性好。结论:采用此方法可以提高维生素E油的稳定性,且操作简便,不影响维生素E油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型维生素E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制造微胶囊型维生素E粉末的微胶囊化工艺及技术。其工艺过程包括O/W型乳化液的制备、均质与喷雾干燥造粒,影响其工艺及产品性能的因素有原料配方、乳化工艺条件、均质压力及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原料配方为维生素E30 ̄40%、HLB值为5 ̄7的混合乳化剂4 ̄6%、稳定剂0.2 ̄0.4%及碳水化合物和蛋白等壁料55 ̄65%,最佳乳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2 ̄3倍于维生素E和固型物总重量  相似文献   

8.
《食品工业科技》2002,(08):50-52
以产率、效率和维生素E的保留率作为评价指标,得出以喷雾干燥法制取维生素E微胶囊的最佳壁材配方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E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产率、效率和维生素E的保留率作为评价指标,得出以喷雾干燥法制取维生素E微胶囊的最佳壁材配方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天然维生素E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研究了制造微胶囊化天然维生素E粉末的工艺和技术。工艺过程包括乳化液的制备和喷雾干燥造粒。影响工艺及产品性能的因素包括原料配方、乳化工艺条件、均质压力及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等。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为天然维生素E30~40%,乳化剂4~5%,稳定剂0.5~1.2%,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壁材55~65%。最佳均质压力为35~40MPa,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75℃,进料温度50~60℃,进料流量130ml/min。性状分析及贮存实验表明: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的水溶性、流动性、分散性及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大豆油中维生素E(VE)含量与大豆贮存、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密切相关,其中主要因素是大豆水分及温度对大豆中脂质过氧化酶、磷脂酶D的活性有很大影响,而这两种酶的活性对浸出大豆中非水化磷脂含量、VE含量、FFA氧化稳定性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在大豆加工过程中采用适当工艺条件破坏这两种酶的活性使其钝化的各种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大豆油中VE含量与氧化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浸出毛油中非水化磷脂含量,不仅可降低炼耗,而且,对于防止精炼大豆油回色与气味劣变有效。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油脂工作者采用的几种大豆预…  相似文献   

12.
天然维生素E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造微胶囊型维生素E粉末的微胶囊化工艺及技术。结果表明:在天然维生素E微胶囊的生产过程中,制造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的壁材有最佳组合为:阿拉伯胶22.5%、糊精25.0%、玉米糖浆52.5%;心材与壁材的适宜比例为1.2:1;高压均质可有效地提高天然维生素E的微胶囊化效率和微胶囊化产率,其最佳均质压为为30MPa-40MPa;最佳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为:进料温度60℃、进料流量150  相似文献   

13.
罗非鱼油乳状液体系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乳化剂、油水比例、pH对罗非鱼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一定浓度的tween80、tween20、span20、SDS、酪朊酸钠、大豆卵磷脂等为乳化剂,制备不同的罗非鱼油乳状液,观察罗非鱼油/水乳状液中富水相(下相)的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0.15%tween80与0.55%大豆卵磷脂复配的乳化剂,在油水比为35:65的罗非鱼油/水乳状体系中,pH 4的乳状液的稳定性低于pH 7与pH 9的乳状液.结论:用电导率法来研究O/W型罗非鱼油乳状体系的稳定性,快速、简捷.  相似文献   

14.
微胶囊化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炳群 《食品与机械》2002,(1):16-17,19
对制造胶囊化天然维生素E粉末的工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工艺过程包括乳化液的制备和喷雾干燥造粒。影响工艺及产品 因素包括原料配方,乳化工艺条件,均质压力及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等。性状分析及贮实验表明: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的水溶性,流动性,分散性及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均好。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E功能及其微胶囊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介绍维生素E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比较维生素E微胶囊化各种方法,并重点介绍喷 雾干燥法工艺。  相似文献   

16.
焙烤脱模油油包水型乳状液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模油是焙烤食品工业重要的加工助剂,它的组成是典型的油包水型乳状液体系,油包水型乳状液稳定理论的研究对脱模油的配方和制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影响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控制乳状液稳定性的方法在于降低体系界面张力、提高界面膜的强度及体系的粘度,介绍了脱模油的制作方法与品质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高浸出大豆油维生素E含量与氧化稳定性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浸出大豆油维生素E含量与氧化稳定性方法简介安徽省淮南市粮科所黄显慈研究表明:大豆油中维生素E(VE)含量与大豆贮存、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密切相关,其中主要因素是大豆水份及温度对大豆中脂质过氧化酶、磷脂酶D的活性有很大影响,而这两种酶的活性对浸出大...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E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变性淀粉为壁材、PEG400-单油酸为乳化剂,对维生素E微胶囊化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维生素E、变性淀粉、PEG400-单油酸、海藻酸钠的比例为25:30:5:0.6,固形物含量30%,均质压力30MPa,均质温度60℃,喷雾进风温度185—195℃,进料温度60℃。  相似文献   

19.
20.
维生素E酯衍生物稳定性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维生素E酯衍生物的稳定性能及其应用注意事项,本文探讨了水分、温度、pH值、脂肪酶、血清等因素对维生素E醋酸酯化学稳定的影响,并比较了游离维生索E与维生素E醋酸酯在油脂抗氧化性能方而的区别。结果表明维生素E乙酸酯在较低温度含水溶液中基本不解离;在较高温的酸性或碱性含有水条件下,维生素E乙酸酯有一定程度的解离;而在含有脂肪酶的体系中,维生素E乙酸酯十分容易解离。维生素E乙酸酯和游离的维生素E的生理活性基本相同,但是在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为了提高维生素E的使用效率,在食品或保健品的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生产或产品的实际需要添加适当形式的维生素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