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豇豆、红小豆、绿豆和蚕豆4种豆类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多酚及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数据表明,4种不同豆类的游离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含量范围分别为1.35~1.75 mg/g和8.63~10.11 mg/g;游离态类黄酮和结合态类黄酮含量范围分别为1.58~2.07 mg/g和3.92~5.08 mg/g;其中结合态多酚含量是游离态多酚的5倍以上,结合态类黄酮含量是游离态的2倍以上。4种豆类游离态和结合态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游离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结合态,而结合态对FRAP、ABTS、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游离态。豆类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类黄酮等物质,并且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优化金柑多酚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金柑为实验材料,对金柑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液浓度和液料比等)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多酚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金柑中游离态多酚以及结合态多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金柑游离态多酚及结合态多酚的工艺的回归模型显著,拟合性好,均可用于预测游离态多酚以及结合态多酚含量。优化后的游离态多酚提取条件如下:丙酮浓度77%,液料比33 mL/g,提取时间48 min,此条件下的游离态多酚平均含量为11.03 mg/g DW;优化后的结合态多酚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6.5 mol/L,液料比10 mL/g,提取时间18 h,此条件下的结合态多酚平均含量为1.79 mg/g DW。最优条件下的游离态多酚以及结合态多酚含量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表明优化的金柑多酚提取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3.
对豇豆、红小豆、绿豆和蚕豆4种豆类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多酚及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数据表明,4种不同豆类的游离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含量范围分别为1.35~1.75mg/g和8.63~10.11 mg/g;游离态类黄酮和结合态类黄酮含量范围分别为1.58~2.07 mg/g和3.92~5.08mg/g;其中结合态多酚含量是游离态多酚的5倍以上,结合态类黄酮含量是游离态的2倍以上。4种豆类游离态和结合态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游离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结合态,而结合态对FRAP、ABTS、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游离态。豆类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类黄酮等物质,并且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冷冻干燥(FD)、热风干燥(AD)、红外干燥(IRD)及真空干燥(VD)对柠檬片进行干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态、结合态多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清除ABTS·+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能力),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干制柠檬片结合态多酚含量、清除ABTS·+能力、铁还原能力均分别高于游离态多酚的相应含量及能力,而其游离态多酚清除DPPH·能力均低于结合态多酚。4种干制柠檬中主要酚类物质为类黄酮,其含量显著高于酚酸含量;柠檬中游离态多酚主要为橙皮苷、圣草枸橼苷和芦丁,三者含量占游离态多酚总量的91.18%~94.92%;结合态多酚主要为原儿茶酸、柚皮苷和橙皮苷,三者含量占结合态多酚总量的81.83%~83.64%。热处理对柠檬中酚类物质呈现不同影响。与FD处理相比,热处理导致柠檬中总酚、总酚酸与结合态多酚含量下降,游离态酚酸总量、生物利用多酚含量及其生物利用度上升;而结合态类黄酮总量上升,游离态类黄酮总量下降。其中3种热处理干燥方式中,AD处理组酚酸与类黄酮总量均为最高,分别为325.77 mg/100 g DW和2 317.57 mg/100 g DW。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玫瑰蜂花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酸类物质含量和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三种模型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同时测定了其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对B16细胞的增殖形态、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花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3.36和1.47 mg GAE/g干重(DW),总黄酮含量为19.12和2.42 mg RE/g DW。酚酸类物质大多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富含槲皮素和芦丁,而结合态中鞣花酸和3,4-二甲氧基苯甲酸含量较高;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在三种模型中均显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抑制蘑菇酪氨酸酶活性IC50分别为22.26和26.34μg/m L,显著高于Vc;一定程度上影响了B16细胞的增殖和形态,同时显著降低细胞内相对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玫瑰蜂花粉中不同形态多酚的活性与其酚酸的含量和组成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糙米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挤压温度加工糙米,分别提取糙米中的游离态和结合酚,并对提取物中的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各个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测定了挤压后糙米的淀粉糊化度。结果表明:挤压前后糙米的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范围分别为210.48~747.70μg/g(GAE/DW)和260.77~470.94μg/g(GAE/DW);游离态提取物的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范围分别为1.15~4.52μmol/g(Trolox/DW)和2.57~9.86μmol/g(FeSO4/DW);结合酚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范围分别为3.09~4.97μmol/g(Trolox/DW)和4.53~7.03μmol/g(FeSO4/DW);糙米的淀粉糊化度随挤压温度的上升而升高,当温度大于130℃后糊化度变化不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游离态提取物中的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结合态提取物中的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具有显著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以核桃为研究对象,将核桃碱提蛋白和酸提蛋白经溶剂作用后超滤,通过破坏核桃多酚-蛋白复合体间的作用力得到不同结合态多酚,测定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期探究核桃酚类物质与核桃蛋白化学键结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pH3.5和pH11条件下,游离态多酚含量分别为6.46、6.27 mg/g,占总酚含量的25.15%、29.77%,非共价结合态多酚含量分别为11.31、7.74 mg/g,占总酚含量的44.02%、36.75%,共价结合态含量7.92、7.05 mg/g,占总酚含量的30.83%、33.48%。由此可知,非共价结合为核桃多酚与核桃蛋白质的主要结合方式。在pH3.5和pH11条件下,游离态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34%、43.68%,Fe2+螯合率分别为71.88%、49.96%,还原力吸光度值分别为1.157、0.857,脂质抗过氧化能力分别为47.71%、32.69%。在5种不同结合态多酚中,游离态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结合态多酚(p<0.05)。  相似文献   

8.
以紫色百香果果皮为材料,采用两项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分离百香果果皮的游离态、酯化态及结合态多酚,测定其多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对3种形式多酚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百香果果皮中游离酚含量最多,为0.641 3 mg GAE/g DW;酯化酚次之,为0.529 0 mg GAE/g DW;结合酚最少,为0.153 3 mg GAE/g DW;游离酚、酯化酚和结合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3.1%、39.5%、24.8%;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der,FRAP)值分别为 140、117、86 mmol/L,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4.0%、22.9%、18.3%。不同存在形式百香果果皮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大小表现为游离酚>酯化酚>结合酚;百香果果皮中3种形式多酚在种类和组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莲子加工副产物-莲子皮渣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总酚、总原花色素、DPPH·+清除能力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莲子皮渣活性成分超声辅助提取条件,建立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模型均显著且拟合性好。最优提取工艺为:丙酮浓度70%,料液比1:25.5 g/mL,提取时间1.6 h,提取温度50℃。该提取条件下,里叶白莲莲子皮渣提取物总酚、总原花色素、DPPH·+清除能力分别为194.54±3.63 mg GAE/g DW,243.15±2.88 mg CE/g DW,238.53±3.07 mg AAE/g DW,与预测值相符,证明实验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可用于莲子皮渣中总酚、总原花色素、DPPH·+清除能力实验结果预测。对不同品种莲子皮渣植物化学素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发现莲子皮渣均富含多酚、类黄酮、原花色素、三萜等生物活性物质,且具有较高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莲子皮渣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春秋两个季节亮叶杨桐叶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ep G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采用福林酚法、硼氢化钠/四氯苯醌比色法、超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PSC)、细胞抗氧化法(CAA)和亚甲基蓝染色法分析游离态/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结合态黄酮含量、游离态/结合态提取物胞外抗氧化能力、游离态提取物胞内抗氧化能力和游离态提取物对Hep G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秋季亮叶杨桐叶中游离态酚、游离态黄酮含量高,分别是142.69±0.58 mg GAE/g DW和112.98±0.37 CE/g DW;游离态提取物超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强、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和细胞抗氧化能力强,分别是1723.08±109.27μmol TE/g DW、24.07±1.98μM VCE/g DW和900.84±2.68μmol QE/100 g;游离态提取物对Hep G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强,EC50值为4.30 mg/m L。亮叶杨桐叶富含酚类物质,特别是秋季亮叶杨桐叶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的原料,可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肉桂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以台湾土肉桂、清化肉桂、云野肉桂和西江肉桂4个品种肉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粗提物抗氧化能力和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并对肉桂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其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UHPLC-MS/MS法对4个品种肉桂游离态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肉桂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9~71.62mg/g和46.49~58.05mg/g,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品种对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台湾土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蔗糖酶的IC50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进一步通过UHPLC-MS/MS发现,原花青素类、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芦丁可能是肉桂抑制糖消化酶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不同品种肉桂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能够为肉桂的品种筛选、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石榴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和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工艺条件提取6种石榴皮中的多酚类物质,测定提取液中总多酚、总黄酮和单宁的含量,以期为石榴皮的功能成分提取和分析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对总多酚和总黄酮提取量影响的差异性不显著,而对单宁提取量影响的差异极显著,即70%丙酮、70%乙醇和20%乙醇提取的单宁得率依次增高;石榴皮品种间总多酚、总黄酮和单宁含量的差异都极显著,不同的提取方法和石榴皮品种交互作用对总多酚、总黄酮和单宁的提取得率无显著性影响;3种提取方法所得不同品种石榴皮的提取液中总多酚、总黄酮和单宁含量两两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六种不同热风干燥方式对香菇多酚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和HPLC法对香菇多酚定量定性分析,并用化学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恒温干燥(ID)游离酚含量最高(2.69 mg GAE/g DW),结合酚含量最低(0.19mg GAE/g DW);均匀间歇干燥(UID)游离酚含量最低,结合酚含量相对较高。游离酚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绿原酸、咖啡酸、槲皮素,结合酚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槲皮素。六种干燥方式多酚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ID组游离酚和结合酚的DPPH·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53μg/m L、0.06μg/m L;ID组游离酚的ABTS+·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3.32μg/m L,各干燥组间结合酚ABTS+·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不同干燥组间的还原力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处理香菇多酚的含量、组成、抗氧化性有所差异,恒温干燥(ID)是香菇干燥比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选择‘天紫23’‘西星黄糯6号’和‘京科糯2000’3个不同颜色的代表性品种,探讨鲜食玉米籽粒在鲜食期和完熟期多酚类化合物及体外功能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籽粒中的酚酸类物质大多以结合态形式存在,黄酮和花色苷类物质则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且鲜食期的多酚含量均高于完熟期。鲜食期多酚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均显著(P<0.05)高于完熟期,且多数游离酚表现出高于结合酚的抗氧化活性。3个品种鲜食期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α-淀粉酶抑制率分别是完熟期的1.3~1.5倍和1.4~1.8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则分别为1.1~1.5倍和1.5~8.1倍。鲜食玉米多酚提取物对胆酸钠的结合能力最高,游离酚和结合酚分别在172.99~219.92μmol/100 mg DW和362.48~417.16μmol/100 mg DW,3个品种鲜食期的胆酸盐结合能力均高于完熟期,结合态多酚表现了更强的胆酸盐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大花罗布麻根、茎、叶、花4 个部位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分析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NaNO2-Al(NO3)3法分析罗布麻的根、茎、叶、花4 个部位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3 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大花罗布麻总酚含量次序为:叶>根>花>茎,各样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部位游离酚、结合酚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介于3 560.19~6 273.23、13.45~22.01和3 582.2~6 286.68 mg GAE/100 g干质量,其游离态多酚占总酚含量百分比平均为99.60%;游离态黄酮、结合态黄酮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介于1 080.30~2 488.21、9.69~28.59、1 106.81~2 516.80 mg RE/100 g 干质量,其游离态黄酮占总黄酮含量的百分比平均为98.64%。大花罗布麻叶提取物清除DPPH 自由基、ABTS+·能力和总还原力最强,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50 0)。结论:大花罗布麻各部位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肖星凝  李苇舟  石芳  李谣  明建 《食品科学》2017,38(15):31-37
为研究不同品种李子果皮、果肉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以9个不同品种的李子(芙蓉李、巫山李、玫瑰李、红布李、黑布李、西梅李、脆红李、江安李、青李)为原料,提取游离酚和结合酚,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多酚组成。结果显示:9种李子果皮总酚含量范围为111.52~775.88 mg GAE/100 g;果肉总酚含量范围为120.65~301.91 mg GAE/100 g,其中红布李果皮、果肉总酚含量均最高,西梅李总酚含量均最低。在多酚组成上,游离酚含量显著高于结合酚,且多酚组分主要为酚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9种李子果皮、果肉多酚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IC50值范围为4.38~46.46μg/m L,ORAC值范围为0.24~210.50μmol TE/g,其中巫山李果肉游离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红布李果皮游离酚ORAC值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几种典型番薯品种的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以冷冻丙酮和Na OH-乙酸乙酯分别提取番薯皮及番薯肉中游离态酚和结合态酚,并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分别测定提取物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以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指征其抗氧化活性。发现番薯皮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ORAC值均高于相应品种的番薯肉;而在不同品种中,以紫皮紫心番薯中皮、肉中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336.87±2.83)×10~(-2)和(121.79±1.68)×10~(-2)mg GAE/g;紫皮紫心番薯皮ORAC值为(6917.79±672.70)×10~(-2)μmol TE/g,高于其他品种,但不同品种薯肉ORAC值无显著性差异。探究了不同加热条件对紫皮紫心薯肉中多酚、黄酮和ORAC值的影响,与未经加热的生薯肉相比,100℃下加热30 min能使其提取物中多酚、黄酮和ORAC值分别提高2倍、2.6倍及5.7倍,表明热加工有利于提高番薯中多酚类物质的释放,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三华李鲜果及其盐渍凉果果胚为原料,研究盐渍加工对三华李游离酚和结合酚的含量组成、抗氧化活性及生物可及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华李鲜果游离酚和结合酚分别为14.81 mg GAE/g DW和9.25 mg GAE/g DW,盐渍加工显著降低三华李游离酚的含量(65.90%),显著提高结合酚的含量(45.84%),改变了三华李单体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和分布,降低表儿茶素、槲皮苷、槲皮素己糖苷和原花青素B2等单体酚的含量,提高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等的含量。盐渍显著降低三华李游离酚的DPPH和ABTS抗氧化活性,提高了结合酚的DPPH抗氧化活性。鲜果与盐胚多酚的生物可及性分别为49.50%和34.80%。研究结果为相关凉果产品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使用酱香型和清香型白酒糟作为原料,提取游离酚和结合酚,并测定其多酚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联用技术,对游离酚和结合酚的组成进行了鉴定。同时,还测定了多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此外,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研究了酱香型和清香型白酒糟中游离酚和结合酚对短链脂肪酸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酱香型白酒糟的游离酚含量为5.67 mg/g,结合酚含量为3.03 mg/g;清香型白酒糟的游离酚含量为5.27 mg/g,结合酚含量为1.87 mg/g。2种类型的白酒糟中多酚化合物存在差异。在酱香型白酒糟中,杨梅素(377.72μg/g)和阿魏酸(2 206.35μg/g)分别是游离酚和结合酚中含量最高的多酚化合物;而在清香型白酒糟中,对香豆酸(2 331.17μg/g)和原儿茶素(552.18μg/g)分别是游离酚和结合酚中含量最高的多酚化合物。酱香型白酒糟多酚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表儿茶素、丁香酸、紫杉叶素、原儿茶酸、咖啡酸、杨梅素、槲皮素和橙皮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2种类型的白酒糟多酚促进了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在模拟发酵24 h时,清香型白酒糟的游离酚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率,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压力0.4、0.8、1.2 MPa,时间1、3 min)进行预处理,研究其对葡萄皮渣提取物中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提取率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中结合态提取物的含量明显高于游离态的含量,总多酚的含量明显高于总黄酮的含量。蒸汽爆破增加了葡萄皮渣中游离酚与游离黄酮的提取率,分别在1.2 MPa-1 min和1.2 MPa-3 min条件下得到最大提取率,是未处理组的2.03、2.90倍。而随着蒸汽爆破强度的增加,结合酚、结合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提取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蒸汽爆破处理后葡萄皮渣游离态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上升,但结合态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下降,提取物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适当的蒸汽爆破能提高葡萄皮渣中酚类物质释放并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