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火龙果果实表面上筛选出一株发酵产γ-氨基丁酸(GABA)白色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8S 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假丝酵母菌菌株(Candida.sp),命名为C2。C2作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方法选育高产γ-氨基丁酸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紫外诱变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增加了40.25%,亚硝基胍诱变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增加了62.83%。通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正向突变株,其中Y6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γ-氨基丁酸产量达2.561 g/L,产量比诱变前提高了3.1倍。  相似文献   

2.
以酿酒酵母Ygx-5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UV)与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经初筛和复筛,选育出1株耐高温、高产乙醇菌株U-N2。在37℃培养条件下,菌株U-N2产乙醇浓度最高可达16.32%vol,比原菌株提高20.44%,比只用紫外线诱变后的菌株提高8.04%,比只用亚硝基胍诱变后的菌株提高6.27%。经过20次传代培养,乙醇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张春玲 《食品科学》2009,30(21):188-191
本实验以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用紫外线与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遗传稳定性较好的高产海藻糖菌株,其海藻糖含量为19.8%(以干酵母计),比原菌株提高了39.43%,比只用紫外线诱变后的菌株提高了10.0%,比只用亚硝基胍诱变后的菌株提高了6.4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米酒乳杆菌BXR-5—3在不同紫外线照射距离和时间、不同浓度亚硝基胍以及紫外线、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等条件下分别诱变筛选和多糖含量测定,获得的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诱变菌株的条件为紫外线照射距离为20cm,亚硝基胍的浓度为300μg/mL,处理时间为20min,其多糖的产量为339.0mg/L。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泡菜中选育高产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的菌株L28,利用人工诱变方法,以L28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基胍(NTG)依次诱变及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经进一步液体发酵复筛获得多株突变菌株,CLA的最优产量为95.1425μg/mL.其中L44突变菌株为CLA生成能力最高菌株.经16S rDNA全序列分析法和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菌株的种属,然后经过Gene Bank基因比对确定同源基因,最后经鉴定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亚硝基胍对谷氨酸棒杆菌(Coynebacterumglutamicum)进行诱变处理,以添加了L-精氨酸结构类似物磺胺胍的筛选平板,筛选黄胺胍抗性突变菌株,将突变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实验,选育出1株L-精氨酸产量较高和产酸性能比较稳定的突变菌株,该菌株L-精氨酸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6.7%。  相似文献   

7.
丙酸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费氏丙酸菌IFFI.10019为出发菌株,经2次紫外线、2次亚硝基胍、1次亚硝基胍-氯化锂多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获得丙酸高产菌株NL—3,丙酸产量由原来的0.20g/L,提高到1.23g/L,提高率达到515%。实验证明采用多因子复合诱变,特别是NTG-LiCl复合诱变,能有效改变菌株对诱变因素的敏感性,提高变异率,逐步提高突变株的产丙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人工诱变选育高产四氢嘧啶的菌株。方法以海神盐单胞菌Halomonas neptunia ATCC BAA-805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获得四氢嘧啶产量提高突变株,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突变株的四氢嘧啶产量。结果 Halomonas neptunia ATCC BAA-805经复合诱变处理,获得突变株UN-2,摇瓶发酵四氢嘧啶产量达1.8 g/L,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量提高了53.8%。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为UN-2菌株在酵母粉浓度4.0 g/L,葡萄糖浓度20 g/L,氯化钠浓度7%(w/v),p H 7.5条件下,四氢嘧啶产量为5.53 g/L。结论本研究诱变选育的菌种是适于商业化生产四氢嘧啶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以耐酸性酒精酵母A3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UV)与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利用三级筛选模式,筛选出一株高产突变菌株UN1-81。该菌株在发酵结束后,酒精度达到11.17%vo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47%以上,且经过20次传代培养,酒精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茁霉多糖具有许多优良的化学性质,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化工平台产品.以出芽短梗霉Y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2轮、亚硝基胍3轮复合诱变,高蔗糖浓度(20%)平板筛选得到6株高产突变株,其中菌株N3茁霉多糖产量质量浓度达到37.84g/L,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71.22%.  相似文献   

11.
以试验室保存的红酵母为出发菌株,利用MT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变的方法,以获取可高效利用玉米浆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通过筛选及连续传代试验,确定一株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的突变株,其类胡萝卜素产量达到13.01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1.72%.  相似文献   

12.
以本公司菌种保藏室的产乳糖酶米曲霉菌株AJ2010作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与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高产的乳糖酶菌株ZW-003,连续传代培养后产乳糖酶活力性能稳定。根据试验结果,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62.1%。结论:通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获得一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乳糖酶菌株ZW-003。  相似文献   

13.
以Yarrowia lipolytica As 2.140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到遗传性状稳定的一株高产γ-癸内酯的突变菌株C9,并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γ-癸内酯平均产量提高至2.04 g/L。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北京棒杆菌AS1.299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NTG)作为诱变剂,进行诱变育种,以期获得蛋氨酸高产菌株。研究结果表明:紫外诱变菌悬液最佳菌浓度为103CFU/ml,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18s;NTG诱变最佳菌浓度为102CFU/ml,NTG诱变的最佳诱变时间为40min;通过三轮紫外和NTG交替诱变处理后可提高该菌株蛋氨酸产量,其中突变株N3-10蛋氨酸产量为1.103g/L,比原菌株蛋氨酸产量增加了0.703g/L,5次传代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一株从西藏雪莲中分离的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多糖产量343 mg/L)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诱变研究。用薄层色谱和苯酚硫酸法进行筛选,获得一株产糖能力较高的突变菌株(多糖产量459 mg/L),其多糖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3.8%,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典型的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为出发菌,以磺胺胍和氟化钠为双抗性筛选标记,快速定向选育鸟氨酸高产菌。经亚硝基胍-紫外线诱变,获得2株遗传稳定性较好的突变菌株ANU1及ANU4,其中ANU4产量最高达1.92 g/L,比出发菌提高了8.7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实验室筛选得到的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青霉TS406进行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通过紫外线联合硫酸二乙酯(浓度3%)和紫外线联合亚硝基胍(1.2mg/mL)两次连续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高产型突变株,其产酶活力从546 U/L提高到了1267 U/L,酶活提高了 273%,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证明了突变株的产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红芝漆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药用真菌红芝(Ganoderma lucidum)为出发菌,通过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及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逐级诱变处理其菌丝体片段,采用平板变色法初筛、愈创木酚法测定发酵液漆酶酶活力复筛,获得1株漆酶高产诱变菌株LYL263。用复筛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时,其平均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187%,达到145 500 U/L,且产酶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诱变方法获得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优良乳酸菌应用于降低腌制品中的亚硝酸盐。方法 以前期实验筛选获得的降解亚硝酸盐性能较强乳酸菌D2作为初始诱变菌株, 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 选育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结果 经15 W紫外线和0.5 mg/mL亚硝基胍三轮复合诱变得到一株优良乳酸菌, 该菌株24 h降解亚硝酸盐(200 mg/L)降解率为91.4%, 较初始菌株提高了12.7%; 以亚硝酸钠为底物, 其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比活力为7.7 mmol/L, 较诱变前提高42.9%; 连续传代培养后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和产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性能稳定。结论 通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 获得一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菌株。  相似文献   

20.
L(+)-乳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代谢调控发酵理论为依据,利用紫外线、亚硝基胍、DES等理化因子对乳酸菌进行复合诱变,再用高浓乳酸钙平板、纯乳酸平板、琥珀酸平板筛选得到一株高产L( )-乳酸的正向突变株M7,平均发酵产量为90g/L,比原菌株产量提高30%,对糖的转化率为8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