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测定名邛台地(四川省境内的名山、邛崃、蒲江一带)的12株野生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脂肪酸组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存在差异,单株产量为12.95~54.00 kg,种仁含油率为37.04%~45.56%;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各脂肪酸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密切的是油酸和亚油酸,其相关系数达到-0.829;根据产量、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的川雅31、川雅21、川雅28、川雅20可作为进一步培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32种油茶籽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GC分析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大部分集中在30%~60%之间,平均含油率为38.39%;含油率最高,为57.96%,最低仅为0.60%.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种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在70.33%~86.21%,均值为78.24%;亚油酸含量在3.25%~17.18%,均值为9.50%;软脂酸含量在7.03% ~ 13.85%,均值为9.63%;硬脂酸含量在1.35%~5.49%,均值为2.61%.  相似文献   

3.
玉屏不同油茶种质含油率及油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油茶优良无性系,利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了玉屏38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种子和种仁含油率,采用GC-MS/MS方法检测了索氏提取的油茶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MZ-3、YP-1、6-57、6-48和GY的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分别在41%和56%以上。油茶种仁油中检测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油酸含量高于83%的品系有5-35、5-37、6-49、XL-210和YP-1。这不仅为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可为油茶籽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橄榄形、桃形、脐形、球形小果油茶的果实性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了其果实性状与含油率、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籽含油率与果形有关,橄榄形果的果纵径、果形指数和鲜果含油率均大于桃形果、脐形果和球形果,但其鲜出籽率却低于其他3种果形.4种小果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的顺序为橄榄形果>桃形果>脐形果>球形果,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顺序为橄榄形果<桃形果<脐形果<球形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小果油茶籽油中的油酸、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与果纵径和果形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小果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果形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引种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在温州地区的品质情况,对6个长林系列引种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个长林系列油茶种仁含油率由高到低分别为45. 2%、45. 1%、42. 7%、42. 0%、38. 4%、33. 8%;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为长林4和长林166 (均为10. 4%),最高的为长林53(12. 9%),平均含量11. 3%;单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长林4(82. 3%),最低的为长林40(73. 2%),平均含量为78. 0%;同时还检测到少量的对人体有益的角鲨烯和β-谷甾醇。从含油率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来看,长林4的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6.
《粮食与油脂》2016,(5):35-36
对采自10个不同产地的山桐子果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山桐子果含油率为35.02%~39.36%,山桐子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在测出的6种主要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到68.02%~70.97%。  相似文献   

7.
用石油醚作溶剂,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了油桐100个优良家系种子含油率,并采用GC法分析了桐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桐含油率主要分布在50.00%~60.00%之间,最大值62.55%,最小值46.95%,平均值55.24%;桐油基本由桐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和亚麻酸组成,含量范围依次为75.23%~87.19%(α-桐酸69.83%~84.11%,β-桐酸1.66%~10.14%)、5.40%~9.03%、3.20%~9.42%、1.71%~3.64%、1.86%~2.96%、0.28%~0.79%,平均值依次为81.97%(α-桐酸78.07%,β-桐酸3.91%)、6.88%、5.88%、2.41%、2.30%和0.56%。研究表明:油桐优良家系种子均有较高含油率,不同家系的含油率及桐油的α-桐酸、β-桐酸、亚油酸、油酸含量差异较大,而硬脂酸、棕榈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选取广西油茶重点产区河池、百色和梧州的主要油茶品种普通油茶、岑溪软枝油茶及大果红花油茶的种子为原料,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油茶种子的油脂及测定含油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油茶籽油试样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个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油茶种子出仁率为53.29%~68.91%;干籽含油率为47.05%~59.51%;GC-MS共鉴定出14种脂肪酸,单不饱和酸含量为72.91%~80.11%,其中河池巴马软枝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酸含量最高,为80.11%,主要成分是油酸;多不饱和酸含量为5.85%~9.14%,其中梧州岑溪软枝油茶籽油的多不饱和酸含量最高,为9.14%,主要成分是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3.62%~17.95%,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同时,广西油茶籽油中含有少量的9,10-环氧-十八碳烷酸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江西地区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油橄榄引种后果实性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情况,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菜星、小苹果、豆果、皮削得、钟山24号和城固32号6个品种的12个果实性状并对其与含油率、脂肪酸组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果肉重变异系数最大,果肉率的最小,其中皮削利果实性状变异种类和数值最多,豆果果实性状变异系数最小;果重与果径、果肉重,果高与果核重,果径与果肉厚、果肉重,果肉厚与果肉重,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900以上,说明果实形态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12个果实形态特征可以简化成出核率和果核重,可以作为主要的代表性状。采取鲜果和干基果实提取油脂后的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干基果实提取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含量有所降低;与果实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橄榄油中的亚麻酸与果重、果核径长、果肉重、果核重、果径和果肉厚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棕榈烯酸与果肉干基含油率、果形指数、核形指数存在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说明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的部分成分与果实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小果油茶分布区的15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测定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等12个性状指标,探究不同数量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众数频率相差不大,亚麻酸、硬脂酸及含油率数量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其余性状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小果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性状多样性指数较大,变异程度高.不同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2.912 1,15个居群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576 7.小果油茶含油率及脂肪酸性状及其多样性指数与生态地理因子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不同性状受地理生态因子影响也不同.在二元三次趋势面分析中,只有饱和脂肪酸及棕榈酸多样性指数与经纬度变化趋势呈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种植地(中和、云华、和睦、北海)腾冲红花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对质量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的腾冲红花茶籽油样品间脂肪酸组分相同,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80%以上,油酸含量最高,达到72.74%~75.39%,必需脂肪酸含量为7.28%~8.16%,但棕榈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差异较大;腾冲红花茶籽油清冽透明,具有茶油固有气味和滋味,理化指标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GC-MS法测定并分析了6个不同产地亚麻籽含油率及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亚麻籽含油率在36.59%~44.88%之间,含油率与产地的生长季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39 5,P=0.036 6);亚麻籽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5种脂肪酸分别是亚麻酸(53.36%~65.84%)、亚油酸(10.14%~16.39%)、油酸(10.03%~12.37%)、硬脂酸(3.98%~9.85%)和软脂酸(2.41%~7.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7.51%~92.39%。综合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等因素,最终确定甘肃陇南作为优质亚麻籽油生产地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2016年不同发育期(7月8日、8月10日、9月6日、10月7日)的红松种子为原料,采用氯仿甲醇法测定种子含油率,GC-MS/MS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含油率及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育初期红松种子的含油率较低(4. 4%),随后迅速增加,并在9月6日达峰值(71%),之后降低;红松种子油中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皮诺敛酸为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红松种子不同发育期其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不断增加,但皮诺敛酸含量在8月10日达到峰值(16. 30%)后不断降低。研究可为红松种子采收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红松种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向婷婷 《中国油脂》2021,46(10):98-103
为了筛选四川雅安特异的油茶种质资源,对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收集的22株野生油茶(TQYS1~TQYS22)的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22株野生油茶资源在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果实性状中,鲜果重为9.14~43.58 g,其变异系数最大,为41.75%,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果高,只有10.83%。在主要经济性状中,鲜果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1.99%,鲜出籽率在27.54%~59.46%,干出籽率在15.02%~45.03%,种仁含油率在39.05%~56.60%,其中有7株野生油茶达到了国家油茶选育标准。野生油茶籽油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在6.53%~10.27%之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9.73%~93.47%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4株野生油茶(TQYS17、TQYS21、TQYS18和TQYS20),其具有较高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野生油茶中存在丰富的遗传资源,可以为四川雅安良种选育提供良好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以50个品种甜瓜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然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含油率,气相色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并对种子表型性状、含油率与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性状最大的甜瓜品种为MW,MW的籽粒表面积、宽、千粒质量均最大;林蜜25号甜瓜品种的种子含油率最高,为32.532%,WQ的种子含油率最低,仅为17.915%;甜瓜种子油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亚油酸,其次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常见小绿瓜,为75.011%,油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省工108,为31.289%,棕榈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WQ,为13.281%,硬脂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爽口1,为9.862%;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红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的马泡瓜含油率较高,且皮薄,种子非常多,因而马泡瓜最适宜选育榨油。  相似文献   

17.
5种黄秋葵籽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浏阳本地种、台湾五福、绿五星、早生五角、红秋葵5个品种的黄秋葵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黄秋葵籽油,并对其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黄秋葵籽含油率在16.18%~20.26%之间,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早生五角的最高;从5种黄秋葵籽油中均检测出14种脂肪酸,以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为主,相对含量分别在29.60%~33.44%、30.56%~34.18%、28.58%~29.24%、3.94%~4.20%之间,早生五角的亚油酸含量最高;不同品种的黄秋葵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比例均接近1∶1∶1理想模式,且同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6种云南和贵州地区常见食用蜻蜓稚虫油脂的营养价值,采用索氏提取法和GC-MS分析和比较了闪蓝丽大蜻、碧伟蜓、小团扇春蜓、黄蜻、大团扇春蜓、赤褐灰蜻6种蜻蜓稚虫的含油率和油脂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6种蜻蜓稚虫含油率为5.72%~11.90%,其中大团扇春蜓的含油率最高,赤褐灰蜻的最低。6种蜻蜓稚虫油脂分别鉴定出18~29种脂肪酸,其中包括奇数碳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具有特殊功能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UFA)占脂肪酸总量的61.50%~65.2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UFA总量的29.57%~50.00%,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17.57%~24.61%;n-6 PUFA与n-3 PUFA比值为0.68~1.30,接近淡水鱼类,黄蜻和赤褐灰蜻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PUFA的含量之比分别为1.17∶1.2∶1和1.3∶1.18∶1,接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人体摄入比(1∶1.5∶1和(0.8~1)∶1.5∶1)。  相似文献   

19.
采用GC分析溶剂浸提法所得苹果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主要含有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和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80%;胰脂酶水解甘油三酯表明苹果籽油sn–2位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含量占90%以上;RP–HPLC–ELSD分析了苹果籽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主要包括11种甘油三酯,其中LLL、OLL、OOL占70%以上,进一步验证了苹果籽油属于油酸―亚油酸型油脂。  相似文献   

20.
应用气相色谱对罂粟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分离鉴定出7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为主要成分.通过举例说明对罂粟籽油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