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依据酸价和甘一酯、甘二酯含量降低情况,确定米糠油水蒸气蒸馏脱酸的最佳条件,之后对相同米糠毛油分别进行碱炼脱酸和水蒸汽蒸馏脱酸,再对脱酸米糠油进行蒸馏脱臭,并对其酸价、甘油酯组成及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含量进行检测,对比研究2种脱酸工艺对米糠油甘油酯组成及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米糠油水蒸汽蒸馏脱酸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0℃、时间100 min;经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酸价(mgKOH/g)从14.64降低至5.58,甘二酯、甘一酯含量分别从18.18%、4.08%降低至5.78%、1.87%,降幅分别为68.21%、54.17%,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分别从6.28、4.47 mg/kg上升至10.27、7.70 mg/kg;经碱炼脱酸,米糠油酸价降低至0.11,甘二酯、甘一酯含量降低至9.09%、2.45%,降幅分别为50.0%、39.95%,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上升至7.35、6.67 mg/kg;蒸馏脱酸米糠油再经脱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升高至16.04、12.94mg/kg,而碱炼脱酸米糠油再经脱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升高至17.18、13.91 mg/kg,较蒸馏脱酸再脱臭的升幅提高,这可能源于水蒸汽蒸馏脱酸相比于碱炼脱酸能更好地降低待脱臭油脂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前体物质即甘一酯和甘二酯含量,但由于水蒸气蒸馏脱酸本身会生成较大量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使得待脱臭油脂中的含量很高,致使脱臭后油脂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仍然很高。因此,如何在降低待脱臭油脂中甘一酯、甘二酯含量的同时减少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或将成为防范和消减米糠油精炼过程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形成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精炼工艺对大豆油中微量物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油的精炼过程在除去不利于油脂稳定性的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磷脂及其他影响食用安全和油脂品质的物质同时,也造成油脂中微量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一些新的有害物质的生成。研究了国内5个厂家的大豆油在精炼过程中微量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精炼后大豆油中生育酚及甾醇含量显著降低,分别由26.0~37.4 mg/100 g、402.75~841.92 mg/kg降为15.3~31.3mg/100 g、291.90~372.50 mg/kg,同时反式脂肪酸、聚合甘油三酯、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提高到0.23%~1.85%、0.220%~0.738%、0.40%~2.94%。对精炼各工序中微量物质的含量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除甾醇主要是在碱炼工序损失外,生育酚、反式脂肪酸、聚合甘油三酯及缩水甘油酯变化最显著均在脱臭工序。同时还考察了不同厂家各工序段的工艺参数,以期阐明大豆油精炼过程中微量物质的变化规律,为植物油适度精炼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检测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首先使用石油醚、乙醇等对微胶囊中的油脂进行多次的萃取,萃取所得的油脂经四氢呋喃,酸性溴化钠、正庚烷脱脂净化以及苯基硼酸的衍生化后,再使用正庚烷萃取衍生物两次,萃取液经氮气吹干,复溶、再过膜进样,最后使用内标法定量,文中所测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分别以氯丙醇和缩水甘油计。结果表明:3-MCPD标曲的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0.05mg/kg,线性范围:0.11~16.5μg/m L;2-MCPD标曲的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0.05mg/kg,线性范围:0.110~16.995μg/m L;缩水甘油标曲的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0.03mg/kg,线性范围:0.055~3.3μg/m 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3.5%~115.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0%~5.7%之间(n=6),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4.
缩水甘油酯(GEs)被发现存在于食用油脂中,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此问题,对食用油脂给人体带来的GEs的危害进行了风险评估研究。首先,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我国15种油脂样本中的GEs含量,同时结合文献发表的48个油脂样本的GEs含量,运用Crystal Ball软件建立食用油脂中GEs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模型。在该模型中,人群通过食用油脂途径摄入缩水甘油酯在普通暴露量(75百分位数)时暴露边界值为4 330,表明在普通暴露量下缩水甘油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低。评估结果可为我国居民通过食用油脂途径摄入GEs的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测定真菌油脂的含量,对油脂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真菌油脂含量快速测定方法,这种方法是将湿菌体经微波预处理后,直接皂化,生成甘油,然后再将甘油直接转化为三乙酸甘油酯,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生成的三乙酸甘油酯以检测菌体中油脂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真菌油脂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及可靠性良好,该方法的回收率范围为97.99%~104.96%,变异系数不超过3.76%。该方法中,微波预处理的功率为420 W,时间为2min;微波强化皂化的功率为140 W,时间为4 min;甘油酯化时间为10 min。  相似文献   

6.
食用油脂中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对缩水甘油酯(GE)的深入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大多数食用油脂中发现了缩水甘油酯的存在。缩水甘油酯作为一种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可能存在着致癌性。目前存在对GE的检测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2种,直接方法主要是对油样处理后LC-MS检测;间接方法为缩水甘油酯与苯硼酸衍生化后GC-MS检测。本文对缩水甘油酯的来源、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介绍,并对检测方法的标准物质、样品处理过程、仪器条件、结果等加以比较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豆油和菜籽油中过氧化物、游离脂肪酸、生育酚、甾醇、反式酸、聚甘油酯等微量物质含量随精炼工序的变化。油脂中过氧化值(PV)下降主要在精炼的脱色阶段,本研究中,大豆油PV在脱色阶段下降幅度为63.27%,而菜籽油PV下降幅度为93.07%;脱酸处理后,油脂的酸价(AV)急剧下降,但植物甾醇在这一阶段损失最为严重,且伴随产生缩水甘油酯。生育酚损失主要在脱臭环节,尤以γ-生育酚损失最多。脱臭处理是有害物质反式脂肪酸、聚甘油酯以及缩水甘油酯明显上升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刘玉兰 《中国油脂》2021,46(6):89-93
对3-氯丙醇(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Es)含量超标幅度大的1个玉米油和2个稻米油样品分别进行两级分子蒸馏,研究两级分子蒸馏对油脂中3-MCPD酯和GEs的脱除效果,同时测定其对油脂中VE、甾醇和谷维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油脂样品中3-MCPD酯含量为6169~16.008 mg/kg,超出欧盟建议限量(1.25 mg/kg)的3.94~11.81倍,GEs含量为7.004~56.399 mg/kg,超出欧盟限量(1.00 mg/kg)的6.00~55.40倍;经一级分子蒸馏,油脂中3-MCPD酯的脱除率为49%~68%,GEs脱除率为42%~90%;经二级分子蒸馏,油脂中3-MCPD酯和GEs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3%~96%和91%~98%,含量分别降低至0.368~0.932 mg/kg和0.545~0900 mg/kg,均明显低于欧盟限量;经二级分子蒸馏,3个油脂样品VE保留率为11%~14%,甾醇保留率为59%~75%,稻米油中谷维素保留率为88%~89%。采用两级分子蒸馏能实现油脂中高含量3-MCPD酯和GEs的深度脱除,但同时也会造成油脂中VE、甾醇等活性成分的较严重损失。因此,可根据油脂中3-MCPD酯和GEs的超标程度合理选用一级分子蒸馏或两级分子蒸馏。  相似文献   

9.
建立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方法,并检测我国市售部分婴幼儿配方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在0.050~0.8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8,3-氯丙醇酯的加标回收率在81.4%~86.2%,相对标准偏差为4.42%~4.84%,缩水甘油酯的加标回收率为94.5%~101.1%,相对标准偏差为4.46%~6.12%,方法的检出限均为30 μg/kg。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良好,适用于婴幼儿配方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定量检测。30份市售婴幼儿配方粉样品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为50.0~207.8 μg/kg,平均值为98.0 μg/kg,缩水甘油酯的含量为50.0~480.0 μg/kg,平均值为208.1 μg/kg。  相似文献   

10.
张家枫 《中国油脂》2020,45(12):38-43
采集成品食用植物油样品53个,对其甘油酯组成、3-氯丙醇酯(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Es)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食用植物油产品的甘油酯组成与3-MCPD酯、GEs含量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检油样中甘三酯含量为81.26%~99.11%,甘二酯含量为0.79%~13.94%,甘一酯含量为ND~4.84%,甘三酯含量不足95%的样品数占52.8%,不同品种油脂及同品种不同油脂样品的甘油酯组成均呈现较大差异;3-MCPD酯检出率为86.79%,含量为0.19~14.68 mg/kg;GEs检出率为100%,含量为0.16~19.20 mg/kg;对照欧盟限量指标,GEs含量小于等于1 mg/kg的样品占20.75%,3-MCPD酯含量小于等于1.25 mg/kg的样品占64.15%;棕榈油和稻米油中3-MCPD酯和GEs含量远高于其他油脂品种,这两种油脂中甘二酯和甘一酯含量也最高;大豆油中3-MCPD酯和GEs含量较低,甘二酯和甘一酯含量也较低;其他油脂中3-MCPD酯和GEs含量与甘二酯和甘一酯含量之间并未显示出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月桂酸缩水甘油酯的有效合成、纯化方法,为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缩水甘油酯的检测提供相关对照品。方法以月桂酸钠和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采用相转催化法一步合成了月桂酸缩水甘油酯,通过甲醇/正己烷为萃取溶液及重结晶的方式得到纯品。纯化后的产物经高效液相、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产物经表征后确证为月桂酸缩水甘油酯,在优化条件下产物的纯度可达95%以上,符合标准对照品的纯度要求。结论该方法以环氧氯丙烷为反应物和溶剂,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反应效率高、操作简便,为脂肪酸缩水甘油酯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甲醇钠/甲醇酯转化-苯基硼酸(PBA)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优化建立了有关食用油脂中缩水甘油酯(GEs)的分析检测方法。GC-MS的分析方法为:TG-5MS色谱柱(0.25 mm×30 m×0.25μm),梯度升温程序,进样口和传输线温度为280℃,脉冲不分流进样,载气流速为1.18 m L/min;MS条件:EI离子源,EI电离能量为70 e V,接口温度为280℃,溶剂延迟时间为8 min,选择离子模式(SIM)定量。本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87.64%~98.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6%~5.87%。利用本方法对几种常见食用油脂中GEs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还研究了菜籽油在精炼过程中GE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满足食用油脂中GEs分析检测的要求,在所测的植物油脂中,棕榈油中GEs含量相对较高,另外,在植物油的精炼工序中,脱臭工序是产生GEs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张妮  周静  胡守江 《食品科学》2022,43(24):371-377
建立油脂和奶粉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测定植物油脂及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酯类污染物含量,并开展3 种有害酯类在不同种类油脂中的污染差异分析,以及与奶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婴幼儿配方奶粉常用植物油配料种类中,棕榈油是污染水平最高的油脂品种;其次是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和食用植物调和油;葵花籽油、椰子油、核桃油、亚麻籽油污染水平较低;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ic acid-2-triglyceride palmitate,OPO)结构油脂、食用植物调合油(含OPO)污染水平最低。95 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88.4%检出3-氯-1,2-丙二醇酯(3-monochloropropane-1,2-diol ester,3-MCPDE),含量范围为ND~0.231 mg/kg,平均值0.070 4 mg/kg,中位值0.064 5 mg/kg;42.1%检出2-MCPDE,含量在ND~0.034 mg/kg之间;缩水甘油酯的检出率为2.1%,含量为ND~0.019 mg/kg。10.5%的奶粉样本中3-MCPDE含量超过欧盟0.125 mg/kg的限量值。奶粉中3 种酯类污染物总量与奶粉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53。为保护婴幼儿的安全,生产厂家应谨慎选择原料油脂,在确保营养健康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有害酯类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香肠中3种单甘油酯含量的方法。3种单甘油酯分别为单辛酸甘油酯、单癸酸甘油酯和单月桂酸甘油脂。样品以二氯甲烷-正己烷(1∶1)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经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和确证,外标法定量。本方法测定低限为50 mg/kg。3种单甘油酯在20~1 000μg/mL范围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6。回收率范围在81.3%~10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为3.64%~8.56%。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高的特点,适用于香肠中3种单甘油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掌握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酯类污染情况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用正己烷提取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经过水解、苯基硼酸衍生、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总量在0.040 0~4.00μg/m L、3-氯丙醇酯含量在0.020 0~2.00μg/m 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均为10.0μg/kg,定量限均为25.0μg/kg。在25.0、100、300μg/kg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5.0%~98.1%之间。该方法准确率高、回收率好,可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检测。150份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中,3-氯丙醇酯检出率为12.7%,含量为ND~52.4μg/kg,平均检出值为29.8μg/kg。缩水甘油酯检出率为6.67%,含量为ND~40.1μg/kg,平均检出值为31.9μg/kg。3-氯丙醇酯的平均暴露水平为0.33~...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承德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进行污染水平分析。方法样品加入适量内标液后,经碱水解脂肪,固相萃取柱脱水净化后,用七氟丁酰基咪唑进行衍生化处理,供气相色谱-质谱仪进样分析。结果在检测的市售的30份植物油样品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检出率为100%、93%(28/30)及83%(25/30)。3-氯丙醇酯及2-氯丙醇酯含量范围分别在0.15~1.06 mg/kg和0.03-0.66 mg/kg,缩水甘油酯含量范围在0.03~1.85 mg/kg。结论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在承德市食用植物油中广泛存在,检出率在80%以上,这意味着虽然通过食用植物油摄入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健康风险不高,但仍然不能忽视这种风险。检测部门应加大对这两种物质的检测力度,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油脂精炼过程中的皂脚,实现绿色油脂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以油酸钠为原料,超声辅助快速合成具有端环氧基的油酸缩水甘油酯,然后以端环氧基油酸缩水甘油酯为原料,与4-叔丁基杯[4]芳烃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开环反应,利用超声辅助快速合成兼具长链烷基疏水基和羟基亲水基的油脂基双亲性超分子。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4-叔丁基杯[4]芳烃与端环氧基油酸缩水甘油酯物质的量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超声功率对产物得率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NMR进行产物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油脂基双亲性超分子最佳合成条件为4-叔丁基杯[4]芳烃与端环氧基油酸缩水甘油酯物质的量比1∶6、超声时间150 min、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100 W,在此条件下产物得率高达94%,该法比传统回流搅拌合成方法需要的反应时间更短,副产物更少;产物结构中含有醚氧键、羟基、长链烷基、不饱和双键和苯基,赋予超分子亲水和亲脂的双亲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酸价的玉米毛油进行碱炼脱酸,并对碱炼前后玉米油中甘一酯、甘二酯、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维生素E、植物甾醇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毛油酸价及碱炼脱酸对玉米油中甘油酯组成及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及其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毛油酸价升高,甘一酯、甘二酯含量明显升高,甘三酯含量明显降低,毛油酸价(KOH)为3. 06~8. 70 mg/g时,毛油中甘一酯、甘二酯总量为6. 39%~17. 40%,甘三酯含量为82. 60%~93. 61%,3-氯丙醇酯含量为2. 09~3. 23 mg/kg,缩水甘油酯含量为0. 40~0. 51 mg/kg。分别对酸价(KOH) 4. 10、8. 70 mg/g的2个玉米毛油样品进行碱炼脱酸后,甘一酯和甘二酯总量分别降低了3. 34、4. 47个百分点,3-氯丙醇酯含量明显下降,但缩水甘油酯含量变化不大,说明碱炼脱酸过程对降低甘一酯、甘二酯含量的作用有限,对3-氯丙醇酯有一定的脱除作用,但对缩水甘油酯影响很小。此外,碱炼脱酸过程造成维生素E损失率21. 68%~24. 53%,植物甾醇损失率32. 67%~39. 99%。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食用油的市场竞争力和油脂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精炼厂进行技术改造和维修,采取适度精炼,尽可能多地保存活性物质(如甾醇、维生素E),控制反式酸增量在0.8%以内,控制缩水甘油酯含量(≤50 mg/kg)、3-氯丙醇酯含量(≤2μg/kg),是降低生产成本、辅料消耗,提高油脂质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油为原料,研究水蒸气蒸馏脱臭过程以及脱臭条件对玉米油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过程造成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大幅升高,脱臭温度越高、脱臭时间越长,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增加量越大,其中脱臭温度比脱臭时间对二者生成的影响更大;在脱臭温度不超过230℃时,60~120 min的脱臭时间,3-氯丙醇酯含量仅增加了0.047~2.581 mg/kg,缩水甘油酯含量仅增加了0.300~3.883 mg/kg,当脱臭温度达到250℃时,即使脱臭时间仅为60 min,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均显著升高了5.039 mg/kg和8.354mg/kg,尤其在270℃、120 min的极限脱臭条件下,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更是分别上升至13.004 mg/kg和34.864 mg/kg,达到待脱臭玉米油中其含量的4倍和15倍左右。为防范和控制玉米油脱臭过程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生成,降低脱臭温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