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四个品种赣南脐橙(纽荷尔、朋娜、华盛顿、奈维林娜)为原料,通过检测其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确定了四个品种果实的成熟度,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果皮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比较四个品种在精油得率和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四个品种脐橙的固酸比均大于或等于20.0,均已达到成熟状态;各脐橙果皮精油得率为:纽荷尔(1.05%)>奈维林娜(0.94%)>华盛顿(0.91%)>朋娜(0.75%);样品中共鉴定出2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3种烯烃类、3种醇类和5种醛类,烯烃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纽荷尔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1种,d-柠檬烯(92.962%)、月桂烯(2.851%)和罗勒烯(1.039%)为其主要香气成分;朋娜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3种,d-柠檬烯(92.328%)、月桂烯(2.700%)和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1.020%)为其主要香气成分;华盛顿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4种,d-柠檬烯(92.322%)和β-蒎烯(2.653%)为其主要香气成分;奈维林娜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1种,月桂烯(47.036%)、2-蒎烯(15.313%)、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11.593%)为其主要香气成分。本研究结果为赣南脐橙品种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法提取赣南脐橙皮色素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赣南脐橙皮色素的提取条件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赣南脐橙皮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赣南脐橙皮色素外观为橙黄色,颜色鲜艳,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溶剂为乙酸乙酯,料液比1:25(g/mL),室温下超声提取时间7min.该色素对热、酸碱(pH=3~12)及常见金属离子都比较稳定,是一种稳定性良好、安全可靠、价廉易得、开发方便的天然植物色素.  相似文献   

3.
柠檬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与有机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干、鲜柠檬果皮的精油,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柠檬果皮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较简单的有机溶剂萃取法更有利于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保留,依据化合物的质谱特性鉴定出柠檬果皮油里含有72种挥发性成分。柠檬果皮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含量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脐橙果皮和果肉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相对含量及其风味的差异。方法 将脐橙洗净后切分为果皮及果肉部分, 经粉碎后,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技术分别富集果皮和果肉的挥发性成分, 再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 同时计算各物质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ROAV)。结果 脐橙中鉴定出烯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酯类和酸类等挥发性成分共82种, 果皮中有59种, 果肉中有51种, 两者共有成分28种, 其中果皮特有挥发性成分31种, 果肉23种; 对果皮风味起关键作用和修饰作用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20种和7种, 果肉分别有9种和7种。脐橙果皮和果肉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D-柠檬烯, 分别达到43.97%和41.25%, 果皮次主要成分为芳樟醇, 含量为5.38%, 果肉次主要成分为巴伦烯亚橘烯, 含量为18.50%; 对果皮风味贡献最高的物质为芳樟醇, 主要提供麻香、青香和花香, 对果肉贡献最高的物质为β-紫罗酮, 主要提供花香; 此外果皮和果肉的木调香和清香差异不大, 但果皮的果香、花香、甜香和脂香更加丰富。结论 脐橙果皮和果肉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 且造成其关键香气的物质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7):213-22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脐橙全果带渣、全果果汁、果肉果汁带渣、果肉果汁为原料所酿造脐橙果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全果带渣酒、全果果汁酒、果肉果汁带渣酒、果肉果汁酒中分别检测出30、21、21、16种挥发性成分,其主要的香气物质为萜烯类和醇类。其中,脐橙全果带渣酒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最丰富,并结合感官评价,脐橙全果带渣酒的色泽金黄饱满、口感丰盈、脐橙香气特征突出、风格典型独特,品质最优良。  相似文献   

6.
选取生姜作为原材料,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生姜精油,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姜油样品中特征挥发性物质。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的姜油样品中GC-MS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烯烃类34种、酮/酚类7种、醛类5种、酸酯类14种、醇类8种,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得出5种特征挥发性物质:姜烯、姜黄烯、姜酮、6-姜酚、β-倍半水芹烯,其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姜烯姜黄烯6-姜酚姜酮β-倍半水芹烯。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机采晒青茶的不同分级处理对后续普洱熟茶香气品质的影响,以原料分级(1、2和3号)和精制分级(4、5和6号)后得到的不同等级普洱熟茶为材料,应用茶叶感官审评、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等级普洱熟茶中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甲氧基苯类物质为主,其次是醇类和烯类,与电子鼻测定所得C6(对甲基类灵敏)传感器在第二主成分区分贡献率最大,其次是C8(对醇类、醛酮类灵敏)传感器结果基本一致;电子鼻LDA分析与GC-MS数据树状图分析结果相近;研究得出甲氧基苯类物质是普洱熟茶中决定陈香的主要物质,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的相对含量与普洱熟茶的等级呈正相关,萘的相对含量与普洱熟茶的等级呈负相关。总之,经过不同的分级处理,得到的普洱熟茶挥发性物质间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机采晒青茶在后续普洱熟茶加工中的品质提升提供科学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重庆梁平地区不同树龄的梁平柚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5个不同树龄梁平柚皮精油,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凝聚层级聚类分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并找出特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5个不同树龄梁平柚皮精油共分离鉴定出72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d-柠檬烯、β-月桂烯、圆柚酮等8种成分相对含量较高(>1%),共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3.40%~87.61%;HCA分析法将5个不同树龄段梁平柚皮精油聚类为3类,结合PLS-DA分析结果得出E-2-已烯-1-醇、大根香叶烯B、L-薄荷醇等21个挥发性成分为3类精油的特征性挥发物质。研究结果同时发现不同树龄段梁平柚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具有一定差异性,呈现出不同的香型特征,这为梁平柚果皮精油差异化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冷压榨、水蒸汽蒸馏及机械磨皮三种方法制备柚皮精油,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将原油分离为轻、重两个组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别对原油及各组分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原油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是以D-柠檬烯为主的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均在92%以上,其中冷榨原油的香气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原油,热蒸原油中有异味物质(氧化柠檬烯以及右旋香芹酮)生成,磨皮原油澄清度较差,因此冷榨油品质最好。分子蒸馏技术分离纯化原油后分析发现,三种精油的轻组分中萜烯类物质含量均达到99%以上,重组分中萜烯类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冷榨油重组分的呈香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与原油相比,呈香物质的相对含量提升最大。热蒸油重组分中的异味成分(氧化柠檬烯)相对含量下降至0.22%,但未完全除去;磨皮油重组分中保留指数大于2000物质的含量升高至5.92%,使精油澄清度下降。综合以上分析,分子蒸馏技术能对柚皮精油具有良好的脱萜效果,并且更有利于冷榨油的脱萜和浓缩精制。  相似文献   

10.
不同乳酸菌发酵豆浆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乳酸菌因代谢特征存在差异,故在发酵豆浆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组成亦有差异.采用pH值测定、GC-MS定性、定量分析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嗜热链球菌5种乳酸菌在发酵豆浆过程中的产酸能力及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豆浆发酵过程中的产酸能力较强;5种乳酸菌发酵...  相似文献   

11.
吴婷  王新明 《食品科学》2013,34(6):160-163
采用预浓缩系统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检测纽荷尔脐橙释放出来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释放的气体中共检测到4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46.33%)、乙醇(17.41%)、β-月桂烯(11.73%)、桧烯(7.60%)、α-蒎烯(5.29%)、乙醛(3.56%)和Δ-3-蒈烯(2.59%)。  相似文献   

12.
以德州扒鸡、道口烧鸡及普通烧鸡三种不同类型的烧鸡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进行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烧鸡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鉴定出45种物质,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醇类、杂环化合物,烃类。3种烧鸡共同的香气成分有8种,这些香气中主要的特征性成分为顺式5-辛烯-1-醇、4-甲基环己醇、4-乙基环己醇、左旋樟脑、2-正戊基呋喃、2,4-二甲基己烷、己醛及苯甲醛。3种烧鸡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略有不同,味道迥异主要来源于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赣南和其它地区的脐橙挥发性物质,对不同产地脐橙进行代谢组学研究,为赣南脐橙品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GC-MS分析脐橙的挥发性成分,经数据库匹配结合相关文献鉴定物质,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s-plot图并结合对各组分的贡献率(VIP>1,P<0.05)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从赣南脐橙中共鉴定出66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萜烯类、醛类、醇类、酯类、酮类等,其中含量最高的为D-柠檬烯。根据OPLS-DA分析筛选出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即(1S)-(+)-3-蒈烯、4-蒈烯、壬醛、(Z)-石竹烯、桉烷-3,7(11)-二烯,其可以作为区分赣南脐橙和其它地区脐橙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的方法,检测60℃水、超声场、高压静电场及超声协同高压静电场四种不同提取方法的黄花菜提取液中的挥发性物质,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黄花菜残渣组织形态。得出黄花菜在60℃,超声功率700 W、电场电压14 kV和脉冲频率1/600 s-1下超声协同电场作用30 min提取效果最佳。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高压静电场提取会增加黄花菜提取液中醇类、酯类、烷烃类、酚类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醛类、烯烃类的相对含量,结合电子扫描结果显示,两者的协同效应,提高了传质的效率,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黄花菜组织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声协同高压静电场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黄花菜原料的破损程度,更高效的提取黄花菜提取液中的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5.
苏伟  邓山鸿  陈钢 《中国酿造》2021,40(1):133-137
为提高脐橙果酒香气成分含量,采用低温发酵工艺酿制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研究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对低温发酵脐橙果酒总酯含量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14 ℃、初始糖度22.3%、酵母接种量3.2%,在此优化条件下,总酯含量为1.08 g/L,共检测出脐橙果酒挥发性风味物质32种,相对含量较高的为萜烯类(28%)和酯类物质(43%)。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藻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风味特征,分析了藻中挥发性醛、酮、醇的形成机制,对比了同时蒸馏萃取法、液—液萃取法、动态顶空提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技术等几种常用的藻类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藻类挥发性物质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其提取、分离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探讨赣南脐橙皮粉末皂化后番茄红素提取最佳工艺。以赣南脐橙皮粉末为原料,0.5 mol/L碳酸钠溶液为皂化剂,乙酸乙酯为提取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番茄红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提取工艺中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L)1∶2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0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番茄红素提取量为18.63 mg/100 g。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能从赣南脐橙皮粉末中提取更多的番茄红素。  相似文献   

18.
以5个地区的荸荠种杨梅为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荸荠种杨梅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感官评价结合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于仙居的荸荠杨梅具有优秀的感官品质。在5个荸荠种杨梅中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89种,包括醛类14种、醇类11种、酯类17种、萜烯类14种及其它酮类、酸类、芳香烃类等物质33种。样品间的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分别为仙居杨梅(886.06μg/100 g,70种)、余姚杨梅(1 038.12μg/100 g,73种)、瑞丽杨梅(1 313.90μg/100 g,62种)、苏州杨梅(166.45μg/100 g,54种)以及恩施杨梅(985.42μg/100 g,70种)。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是己醛、3-壬烯醇、反式石竹烯、葎草烯、异香橙烯环氧化物等。结合因子分析结果,瑞丽杨梅的品质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分别提取椴木木耳、袋栽木耳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组成,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判定特征风味物质,并对椴木、袋栽木耳的特征风味物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椴木木耳中检出4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醇类、酸类、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是乙酸,占比14.57%。从袋栽木耳中检出4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醇类、酸类、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正十四烷,占比8.63%。采用ROAV法进行评价,椴木木耳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1-辛烯-3-醇、正己醛、壬醛、正庚醛、正戊醛、1-庚醇、正己醇,共7种。袋栽木耳的特征风味物质包括1-辛烯-3-醇、正己醛、正庚酸、1-壬醇、正戊醛、1-辛醇,共6种。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电子鼻和GC-MS结合的技术对云南玫瑰大头菜、襄阳大头菜和四川宜宾大头菜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评价。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襄阳大头菜和云南玫瑰大头菜在风味上比较相似,与四川宜宾大头菜相差较远。3种大头菜经GC-MS共检测出82种挥发性物质,酮类5种,醇类12种,硫醚类4种,醛类7种,酯类10种,烯烃类24种,烷类8种,酸类3种,其他9种。统计显示:襄阳大头菜和云南玫瑰大头菜的挥发性物质相似度较高,与四川宜宾大头菜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区别较大,与电子鼻结果相一致。电子鼻和GC-MS检测的差异可能与3种大头菜的制作工艺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