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以0.05mol/L聚天冬氨酸(PASP)溶液为结合相的薄膜梯度扩散(DGT)装置(PASP DGT)富集测量自来水中痕量CrIII的分析方法。DGT法测得配制水中CrIII的回收率为94.4%~105.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8%~5.03%;测得自来水中CrIII的浓度为2.99~3.47μg/L,加标回收率为93.2%~107.7%;DGT方法对水中CrIII的检出限为0.081μg/L(采样48h),可应用于自来水中痕量CrIII的定量检测与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2.
建立薄膜梯度扩散(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raphite furnace atomicabsorption spectrometry,GFAAS)法测定自来水中痕量Cd(Ⅱ)的新方法。先以聚天冬氨酸溶液为结合相的DGT装置富集自来水中Cd(Ⅱ),再使用GFAAS测定DGT结合相中Cd(Ⅱ)的含量,最后依据DGT方程计算自来水中Cd(Ⅱ)质量浓度。DGT-GFAAS法测得配制水中Cd(Ⅱ)的回收率为96.2%~101.7%;测得自来水中Cd(Ⅱ)质量浓度为0.21~0.35 mg/L,加标回收率为95.4%~107.0%,相对标准偏差为3.7%~7.4%;DGT-GFAAS法对自来水中Cd(Ⅱ)的检出限为0.002 5 μg/L(采样48 h),可应用于饮用水中痕量Cd(Ⅱ)的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3.
水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并引发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植物是与水和土壤相互作用最为密切的生物,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评价一直是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研究的热点。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可通过模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过程预测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本文阐述了DGT技术用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应用DGT技术预测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进展,展望了用DGT技术预测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印染废水中重金属铬Cr(VI)离子造成的污染,采用氯化锆与2,2′-联喹啉-4,4′-二甲酸(H2L)反应,合成了Zr-金属有机骨架(Zr-MOF).经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证实Zr-MOF在水中和强酸/碱环境中具有结构稳定性.经荧光测试证明Zr-MOF的光致发光性能.对水中Cr(VI)离子的荧光传感检测结果表明,Zr...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铬(VI)的相互作用,试验发现C(rVI)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和双倒数曲线处理实验数据,表明C(rVI)与BSA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测定了C(rVI)对BSA的猝灭常数,确定了C(rVI)与BSA结合位点数均为2。并根据热力学参数计算了C(rVI)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并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C(rVI)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磷酸介质中,利用铬(Ⅵ)催化溴酸钾氧化乙基紫褪色这一指示反应,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004~0.094μg/mL铬(Ⅵ),检出限为1×10-9g/mL,可用于水样中痕量铬(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8.
金属元素自动分析仪测定铬鞣剂中痕量Cr(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自动参比流动注射法 ,对铬鞣剂中的痕量Cr(Ⅵ )的测定。采用ZJ- 1a金属元素自动分析仪的流动注射功能 ,以二苯碳酰二肼、丙酮、硫酸的混合溶液为显色剂 ,丙酮的硫酸溶液为参比溶液 ,对铬鞣剂中的痕量Cr(Ⅵ )进行了测定。考察了显色剂中二苯碳酰二肼浓度、显色剂中酸的种类及浓度、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优化了试验条件。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 ,测得Cr(Ⅵ )的检出限为 0 .2 8× 10 -9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 1.2 4 % ,对铬鞣剂中的Cr(Ⅵ )进行分析 ,回收率在 96 .1%~ 10 3%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夏雨  张旭 《苏盐科技》2021,(1):16-17,20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引来了诸多的关注,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在众多半导体材料中,ZnO良好的性质使其在光催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水热法合成ZnO多孔纳米片,并以其为基底成功制得CdS/ZnO复合纳米材料.通过一系列测试表明:在光照45 min后制得的CdS/ZnO复合纳米材料,对Cr(VI)的还...  相似文献   

10.
加脂剂组分对成革中Cr(Ⅵ)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热对皮革的作用,分析了一些制造皮革亚硫酸化加脂剂的组分在皮革中对Cr(Ⅵ)含量的影响,发现制造加脂剂组分的碘值高低与诱发皮革中Cr(Ⅵ)的产生直接相关,而与制造加脂剂的原料来源无关。如在相同的光热条件下,植物类梓油诱发力最强,鱼油其次。本文也同时描述了能够降低成革中Cr(Ⅵ)的铬能净助剂、国产塔拉栲胶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荧光猝灭法来检测皮革中痕量Cr(VI)的方法,为皮革中Cr(VI)的检测提供另一种选择。首先通过分析得到检测的最佳条件:测试温度为20℃;缓冲溶液pH为7.0,用量为2 mL;荧光素用量为1.0 mL;KI用量为2.0 mL;KI与Cr(VI)反应时间为15 min;静置时间为15 min。同时得到了测定Cr(VI)的回归方程为△F=6.0571C(μg/L)-5.2,线性相关系数r=0.9939,线性范围为4~60μg/L,检出限为8.4μg/L,精密度为2.01%,加标回收率大于91%。利用所建立的荧光猝灭法分析了6个不同Cr(VI)含量的皮革样品,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比,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方法适用于皮革中Cr(VI)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脱色纺织品中铬(Ⅵ)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02 mol/L K2HPO4-0.01%氯化十六烷基吡啶-0.2 mol/L NH3·H2O(pH值9)体系中,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Cr6 于-0.4(vs·SCE)V处产生-灵敏的催化波,可用于铬(Ⅵ)的定量测定.该方法线性范围为5 μg/L~5 mg/L,检出限为2 μg/L.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产生的泡沫能有效去除染料等干扰物质而不改变试液中铬(Ⅵ)的浓度,据此建立了脱色纺织材料中铬(Ⅵ)的测定方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制民用碳渣对深色革提取液脱色后,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中Cr(Ⅵ) 含量进行测定.碳渣对有色溶液具有良好的脱色性能:在30 ℃,pH=11.0的条件下,用3g碳渣对20 mL的提取液脱色3 h,除了黄色染料溶液外,其余染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对Cr(Ⅵ)离子不吸附,排除了检测中有色溶液对Cr(Ⅵ)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酸性媒染染料废水中的六价铬Cr(VI)对水体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柳絮纤维为原料,通过限氧裂解法制备了KOH活化生物质炭(CBK)、NaOH活化生物质炭(CBN),采用吸附批实验法研究模拟染料废液pH值、吸附剂投放量、温度效应等对柳絮纤维生物质炭吸附处理Cr(VI)的影响,利用动力学和热力学相关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探究柳絮纤维生物质炭对Cr(VI)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CBK较CBN比表面积显著增大,表面吸附位点增多;在模拟废液pH值为2时,CBK、CBN对Cr(VI)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2.68、47.16 mg/g,且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主要为多分子层吸附,同时还伴随着化学吸附,该吸附反应是自发进行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可显著提高柳絮纤维生物质炭对Cr(VI)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5.
刘斌  郁翠华  文娇利  陈立成 《印染》2012,38(3):43-45
在硫酸介质中,过氧化氢能氧化酸性品红褪色,而铬(Ⅵ)则能明显地催化这一反应,其催化程度与铬(Ⅵ)的浓度有关,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新方法。通过考察各种试验条件对灵敏度的影响,得到优化的试验条件:硫酸3.5 mL,过氧化氢1.0 mL,酸性品红0.8 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7 min。此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0.30 mg/L,检出限为7.8×10-7g/L。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研究了钝顶螺旋藻对Cr(III)的吸收和生物转化以及Cr(III)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影响,用ICP-MSHPLC对无机Cr(III) 经钝顶螺旋藻吸收后的存在价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对Cr(III)具有良好的富集和生物转化能力,在本实验中总铬富集量可达到173.17mg/g,有机化程度可高达96.99%。ICP-MS-HPLC 分析结果表明没有有毒的Cr(VI)的产生。此外,干重测定结果显示低浓度的Cr(III) (< 234.38 × 10-6g/g)促进钝顶螺旋藻的生长,高浓度的Gr(Ⅲ)(> 234.38 × 10-6g/g)则抑制共生长,并导致钝顶螺旋藻形态异常。在一定范围内钝顶螺旋藻能高效富集Cr(III),可作为安全营养的保健食品;钝顶螺旋藻抗高Cr(III)压,吸附高浓度Cr(III)的能力使其可用于环境中Cr(III)污染的去除。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际标准的DIN5 3 3 1 4方法 ,测定成革中Cr(Ⅵ )的含量 ,并且讨论了不同染色在紫外、浸汗、老化等条件下 ,对成革中Cr(Ⅵ )含量的影响。在 3种外界条件下 ,紫外光照对成革中Cr(Ⅵ )含量影响最明显 ,而不同的颜色中又以直接红对成革中Cr(Ⅵ )含量干扰最大。  相似文献   

18.
归纳了皮革加工过程和贮存环境中产生Cr(Ⅵ)的影响因素,如加脂剂、pH、检测方法、贮存环境中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等,并详细阐述了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皮革工业中Cr(Ⅵ)的含量,概括了防治或减少皮革中Cr(Ⅵ)含量的主要措施。提出皮革中Cr(Ⅵ)超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制革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控制好工艺参数外,还应具体分析产生Cr(Ⅵ)的主要原因并利用联合防治的方法确保皮革中Cr(Ⅵ)达标,以期为制革企业治理皮革中Cr(Ⅵ)提供参考方法,加快推动皮革企业的清洁生产,使我国的制革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以杨梅单宁、落叶松单宁和黑荆树单宁为鞣剂,模拟制革工艺条件,制得三种固载单宁皮粉材料(IT-HP),并将其作为成品革模型化合物,研究其所含单宁对Cr(Ⅵ)的还原吸附作用.系统研究了pH值、单宁含量以及初始Cr(Ⅵ)浓度对还原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单宁对Cr(Ⅵ)的还原率和吸附率大小顺序为黑荆树单宁>杨梅单宁>落叶松单宁,其值均随pH值升高而降低;单宁对Cr吸附率随单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H=3.0、初始Cr(Ⅵ)含量为50~100 mg/kg时,IT-HP中5%的单宁可使残留在溶液中和吸附在IT-HP上的Cr(Ⅵ)含量均小于5mg/kg.  相似文献   

20.
对鞣花酸防治皮革中Cr(Ⅵ)的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鞣花酸应用于皮革加脂过程中,能有效降低皮革中Cr(Ⅵ)的含量;在加热、紫外光照三天的过程中,皮革中Cr(Ⅵ)含量均小于3 mg/kg,符合欧盟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