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900℃均热+500℃铅浴54 s空冷处理对70钢(0.67%~0.75%C)Φ5.5 mm热轧钢丝经38.9%压缩率拉拔的冷拔钢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0℃铅浴等温处理,该钢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孕育和转变时间最短,该钢丝抗拉强度提高了21.4%,伸长率提高9.5%,为随后通过细拉工艺进一步提高钢丝的综合力学性能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金属制品厂家对制绳用钢丝普遍采用的热处理形式是“铅浴”等温淬火获得索氏体组织。其工艺路线一般是: 放线—钢丝加热奥氏体化—铅淬中进行等温冷却—化学酸洗—收线(即铅淬火热处理) 放线—钢丝加热奥氏体化—空气中自然冷却—化学酸洗—收线(即普通正火热处理) 这个工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这样  相似文献   

3.
董希淳  张亚菊 《钢铁》1997,32(12):51-53
研究了65号高碳钢钢丝铜冷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铜冷后钢丝的力学性能可达到铅浴淬火钢丝的水平,并可降低钢丝加热温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临界区等温球化退火是实现高碳轴承钢中片状珠光体球化的主要热处理方式,其将片状珠光体转变为粒状珠光体,改善轴承件的可加工性及组织均匀性。研究了临界区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对低密度含Al轴承钢微观组织演化及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承钢钢中高含量Al的添加可以提高临界区等温球化退火温度,缩短球化时间,将珠光体的硬度降低至300HV以下。但是,临界区等温球化保温过程中有石墨颗粒形成,石墨颗粒的产生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球化后钢材硬度,但是部分石墨颗粒在最终的奥氏体化过程中难以溶解进入钢材基体,未溶解的石墨颗粒不仅增加了组织的不均匀性,而且降低了轴承钢硬度。所以,较长时间退火保温的临界区球化退火方式并不适用于低密度高碳高Al轴承钢。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胎圈钢丝拉拔生产过程中的断丝现象,提高加工性能和最终产品质量,研究了加热温度、铅浴温度和淬火速度等工艺参数对胎圈钢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φ3.5 mm钢丝的热处理线速度为18 m/min、钢丝出线温度为940 ℃左右时,可得到均匀一致的奥氏体组织,并能在铅槽处理中进一步分解获得要求的索氏体组织,使中间道次钢丝达到最大抗拉强度,有利于减少后续道次的拉拔断丝现象。此工艺下的钢丝在拉拔后,在完成奥氏体均匀化后晶粒没有继续长大,既保证了钢丝组织的均匀,也防止了钢丝抗拉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备更高强度级别的桥梁缆索用热镀锌铝钢丝,通过对高碳钢盘条的成分设计、低损伤拉拔技术以及热浸镀锌铝等工艺过程的优化,成功试制出?5.35 mm-2 100 MPa级桥梁缆索用热镀锌铝钢丝。设计的SWRS92Si盘条主要成分为(质量分数):C 0.90%~0.95%,Si 0.8%~1.1%,Cr 0.20%~0.30%。试制结果表明,?13 mm-SWRS92Si盘条经铅浴处理后,珠光体层片平均尺寸从120下降至90 nm,盘条强度上升约260 MPa。经冷拉拔与热镀锌铝后,层片宽度约40 nm的珠光体层片未明显球化,可制备出2 100 MPa级直径5.35 mm的桥梁缆索用热镀锌铝钢丝。钢丝的平均抗拉强度为2 128 MPa,平均断后伸长率为5.4%,扭转圈数平均值为22圈,断口均为平断口,镀层较均匀致密;其他性能指标均优于交通部标准JT/T 1104—2016《桥梁用热镀锌铝合金钢丝》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较大直径钢丝进行了水浴处理试验。水浴处理的钢丝可以得到与铅浴处理基本相同的显微组织,具有优良的冷拉性能。与铅浴钢丝相比,按同一拉丝工艺拉制的成品钢丝,水浴钢丝强度普遍较低,但靱性较好。强度较低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冷却介质,提高钢丝的含碳量,增加拉拔时的总压缩率得到解决。用水浴代替铅浴进行钢丝热处理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8.
扭转裂纹是高级弹簧钢丝的主要缺陷。采用合理的铅淬火工艺以获得均匀的索氏体组织和范围较窄的铅淬火强度是冷拉成品钢丝得到优良性能的重要条件。拉拔过程的时效和残余应力集中是引起扭裂的主要因素。改进干拉润滑剂配方、增大湿拉的成品线径、采用合理的部分压缩率分配方式、进行钢丝直接水冷或控制钢丝温度不超过150℃,可显著减少扭裂,提高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浴与铅浴组织性能的差异,采用KSC72A钢丝分别进行水浴及铅浴热处理,进行组织性能测试;经过多道次拉拔后测试各压缩率下钢丝抗拉强度,测试钢丝疲劳性能。研究发现细规格钢丝水浴和铅浴热处理后组织性能相近,水浴处理钢丝拉拔后疲劳性能略低于铅浴处理钢丝。  相似文献   

10.
胡显军  周立初  王雷  方峰 《钢铁》2016,51(5):62-68
 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冷拉拔形变对珠光体钢丝奥氏体化热处理过程和组织的影响。经过冷拉拔剧烈塑性变形后,珠光体组织呈纤维状,其片层沿拉拔轴向排列,厚度剧烈减薄,铁素体<110>丝织构强度达到饱和。经剧烈塑性变形的珠光体在奥氏体化转变时,奥氏体形核更早、更密集,且沿轴向生长;在完成等温转变后,其原奥氏体晶粒、珠光体团尺寸均明显细化,其铁素体<110>丝织构一定程度遗传到了相变后的组织中,但沿拉拔轴向排列的片层形貌特点并未得到遗传。  相似文献   

11.
据“Metallography”,1986;19(2):219-225报道,奥氏体和珠光体交界面间的结构知识,对了解珠光体的生长机制是很重要的。观察这种存在于高温期间的交界面常用的方法是:样品经不完全等温转变,使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然后观察珠光体,马氏  相似文献   

12.
正火能合理调整工件内部的微观缺陷,细化晶粒,提高综合力学性能,而且正火工艺比较低廉,通常采用正火对8620进行预备处理。鉴于现今対8620合金钢的正火处理存在一些问题,如魏氏组织的存在,大块珠光体组织以及晶粒不均匀等影响产品使用寿命。从常规工艺入手,通过改变等温时间和冷却速度,找出各自影响的结果,寻求优化工艺,从而消除金属工件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Si对高碳钢盘条珠光体相变及钢丝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Si含量的增加可以明显地提高珠光体相变温度,且在高碳钢中增加相同含量的Si,不同相变温度下盘条硬度的增加值基本保持不变;三维原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碳钢中添加一定量的Si可以减小盘条铁素体片层中C原子的偏聚程度,有利于提高C原子分布的均匀性;同时Si可以明显地提高渗碳体片层的球化温度,有利于钢丝热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结合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维氏硬度计等,系统研究了奥氏体区变形对50CrV4钢连续冷却相变和等温相变规律的影响。建立了试验钢动态CCT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奥氏体变形能促进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转变,但亦可提高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进而抑制马氏体转变,Ms点由331.6℃(奥氏体未变形)降低至291℃(950℃下变形50%+890℃下变形50%,变形速率均为5s-1,变形后冷速为20℃/s)。当轧后冷速小于0.5℃/s时,试验钢中可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此外,在研究不同变形量对试验钢等温相变规律影响时发现,650℃等温时,试验钢中发生铁素体-珠光体相变。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由30%增加至50%),其等温相变动力学加快(相变完成时间由197.6s减小至136.5s),铁素体体晶粒尺寸、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本课题的目的是找一种固体粒子,其流化床的冷却能力对于钢丝淬火(焙炖)来说可以与钢丝铅浴淬火得到的质量相比美。从而代替有毒害并污染环境的铅浴炉。  相似文献   

16.
张雄  余伟  王云龙 《钢铁》2021,56(3):130-136
 对于热轧非调质钢棒材,轧后相变组织对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准确预测38MnSiVS非调质钢棒材热轧后的组织演变和性能,利用热膨胀与定量金相方法,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及Dil805淬火变形膨胀仪上分别测定了试验钢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和动态等温转变(TTT)曲线。研究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试验钢相变及珠光体片层间距的影响,基于Esake and Pietrzyk和Zener and Hillert模型,分别建立了铁素体晶粒尺寸dα、珠光体片层间距SP关系式。结合动态等温转变曲线数据和Scheil叠加原理对铁素体体积分数进行了理论计算,为实际热轧生产中的组织性能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对H380级别热处理钢轨的淬火过程进行了分析。钢轨热处理过程是一种鉴于等温转变与连续冷却转变之间的"连续等温转变过程"。计算表明:对于H380级别热处理钢轨温降控制在200~250℃,钢轨轨头相变温度不应超过620℃,轨头抗拉强度取样位置处珠光体组织相变温度不应超过650℃,相变孕育期为22~30 s,在此段加强冷却强度,降低珠光体组织相变开始温度。有利于钢轨轨头淬硬层的深化,提高该级别热处理钢轨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8.
对12Cr1MoV钢板进行淬火、等温盐浴淬火,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组织形貌并分析其形成机理.12Cr1MoV钢板均匀化缓冷得到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经280℃等温盐浴淬火后得到粒状贝氏体及马氏体组织,其力学性能满足“GB5310-85”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万里  王辉  徐海峰  俞峰  许达  曹文全 《钢铁》2017,52(12):67-74
 为获得完全球化的超高碳钢组织,基于离异共析转变机制对2%铝质量分数超高碳钢进行球化退火工艺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成分的不均匀性,超高碳钢锻态组织由片层间距不一致的珠光体和网状碳化物组成,单纯使用离异共析工艺无法使其完全球化;2%铝质量分数超高碳钢锻态组织网状碳化物厚度在1 μm以下,[Acm]温度以下正火即可获得片层均匀细小的珠光体并消除网状碳化物;提高正火温度能显著减少正火组织中长条和短棒状碳化物的数量,利于获得较好的球化组织。2%铝质量分数超高碳钢经900~925 ℃正火后在830 ℃奥氏体化并在760 ℃等温4 h后获得了由超细铁素体+细小球状渗碳体组成的完全球化组织。  相似文献   

20.
胡显军  赵宇飞  王雷  麻晗  方峰 《钢铁》2014,49(12):71-75
 钒对高碳钢丝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钒元素在高碳钢中主要存在于渗碳体中,可以起到强化渗碳体的作用。添加钒元素有利于珠光体片层间距的细化,还可以增加渗碳体的热稳定性,从而抑制钢丝拉拔过程中渗碳体的分解。但在拉拔应变量较大时,富含钒的渗碳体片碎化严重,会加重钢丝在镀锌过程中的球化现象,而导致钒合金化钢丝与未添加钒元素的钢丝相比,无论镀锌与否,其扭转性能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